金融時報社評:歐洲需要QE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7-22 09:33
盡管歐洲央行六月已經連發四枚火箭炮,震驚全球市場,但有人覺得這還不夠。英國《金融時報》發表社評稱,現在,歐洲央行必須“不惜一切有手段”達成通脹目標,推出QE既是歐洲的實際需求,也符合歐洲央行的使命。以下為《金融時報》原文譯稿:
歐洲央行(ECB)應該推出QE嗎?答案是肯定的。現在,歐洲央行必須“不惜一切有手段”達成通脹目標。
IMF在近期的報告中指出,歐元區復甦仍然“疲軟且不均衡”。自滿情緒是很危險的。考慮到歐洲高負債、低增長和低通脹的現狀,目前金融市場的穩定很容易就會煙消雲散。即便沒有出現不安定因素,就目前的政策來看,那些脆弱的國家多年的高失業率也無法好轉。
歐洲央行沒有責任進行結構性改革,也無法消除各國高築的債台。但央行對於達成通脹目標是有責任的。很不幸,IMF在報告中是這麼寫的:“通脹依然低的可怕,無論是整體通脹還是核心通脹都在1%以下。遠低於歐洲央行2%的目標。而更糟的是,龐大出水平正在持續地拉低通脹。”
國際清算銀行(BIS)在其年度報告中建議歐洲央行忽略其通脹目標,並且也無須擔心通縮。但BIS並沒有考慮實際債務正在上升,支出正在降低,經濟情況也正在惡化。而且也沒有考慮到超低通脹水平對於歐洲競爭力的削弱,更不用通縮了。簡而言之,BIS就是太自滿了。
幸運的是歐洲央行並沒有聽從這一糟糕的建議。歐洲央行推出了規模4000億歐元的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TLTRO,推出了存款負利率,結束了SMP沖銷。
而且,歐洲央行還在准備購買資支持證券(ABS)。但ABS的購買規模很小,還不足以大幅增加其資負債表。
歐洲央行的另一個選擇是大規模購買主權國家債券。歐元區內部對這一手段存在很大爭議。但IMF歐洲分部總裁和副總裁在一篇博客中舉例明了這一做法的合理性。他們在文章裏寫到:“只要歐洲央行出於其使命而購買主權國家債券,而且不涉及到政府財政問題……它就可以駁斥那些所謂QE‘為財政赤字提供融資’的指責”。
如今,QE已經成為那些經濟陷入低通脹經濟體的標準貨幣政策工具。它可以幫助歐洲央行強化其通脹目標,提升資價格,降低真實利率,強化家庭、企業和銀行的資負債表。它還將有助於壓低匯率。這些好處還將惠及以銀行業為主的金融系統,英國和日本的經驗也證實了這一點。
決策者往往需要在糟糕的選項中選出一個較優的方案。歐洲央行所要做的,就是在消除迫在眉睫的危機(低需求,超低通脹)和未來可能的危機(信貸泡沫和資泡沫)解決做一個選擇。央行自己的目標和簡單的常識都傾向於選擇前者。央行理應推出QE,這樣的例子已經很多了。(原文載於英國《金融時報》,由華爾街見聞網站整理。)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