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整治互聯網金融,劍指何方?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4-22 17:35


國務院日前組織14個部委召開電視會議,將在全國范圍內啟動為期一年的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專項整治,近年蓬勃興起、亂象眾生的互聯網金融業態將面臨變局。互聯網金融究竟是基於服務實體經濟的金融創新,還是監管盲區下的資本套利?如何在防范風險的基礎上激發信息技術帶來的互聯網金融新動力(310328,基金吧)?消費者又該如何看清「亂象」背後的「真相」?

網絡理財「亂象」呼喚治理「重拳」


近一段時間以來,各種網上理財投資平台屢屢爆發「跑路」事件。2015年年底,e租寶事件爆發,涉及18萬投資人和高達500多億元資金。近日,快鹿系陷入18億元兌付危機。4月6日,上海一家百億級理財平台中晉資產及其關聯公司因涉嫌違法犯罪,已被公安機關立案偵查。

「一邊是互聯網金融風險頻發,一邊是相關政策、監管細則遲遲未能明確,整個行業仍在摸着石頭過河。」融360金融搜索平台CEO葉大清認為,央行和公安部門聯手的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風暴,以及地區性的一系列整改活動,可以通過加強信息披露和行業准入門檻,加速行業洗牌,達到去偽存真的效果,長期來看有利於網貸行業的正本清源。

本次整治行動按照「誰家孩子誰抱走」的原則,共有七個分項整治子方案,涉及多個部委,其中央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將分別發布網絡支付、網絡借貸、股權眾籌和互聯網保險等領域的專項整治細則,個別部委負責兩個分項整治方案。

「互聯網金融的本質還是金融,並沒有改變金融風險隱蔽性、傳染性、突發性的特征。互聯網金融的成長過程中缺了教育這個課,這堂課需要及時補上。去年出台的一系列監管政策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做好了頂層設計,今年將是具體落實、切實規范,實現互聯網金融從量變走向質變的一年。」金融時報社社長邢早忠表示。

高風險背後的監管難題

在專項整治之前,各地均在緊鑼密鼓地梳理整頓轄區內的互金業務。深圳市要求全市各互聯網金融企業全面停止開展房地產眾籌業務,並進行自查自糾和業務清理工作;廣州市網貸平台被要求定期向工商、金融辦等相關部門報送運營數據和業務開展情況;北京市日前表示,在打擊非法集資方面重點看三條,即面向社會不特定對象籌集資金、是否高收益率攬客、夸大或不實宣傳。

對於互聯網金融的「高打」姿態主要來自識別和化解互金風險的挑戰。

在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陸書春看來,互聯網金融隱含的風險是復雜而隱秘的。首先,互聯網企業與傳統金融機構一樣面臨着大量的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等,但其風險的識別和應對的經驗能力跟傳統機構還有很大的差距。互聯網金融的信用體系還不夠完善,傳統的征信數據難以覆蓋互聯網金融的風險點。而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又會蔓延到傳統金融機構,帶來系統性風險。

其次,互聯網金融具有跨行業、跨市場、跨地域的特點,而且創新發展變化非常快,而當前互聯網金融監測的體系不健全,各級監管部門難以全面掌握行業的數量,難以及時預判風險。這種狀況導致部分不良機構打擦邊球,借用互聯網金融的概念虛假宣傳,一些平台違規操作而倒閉,也影響了消費者的信心和情緒。此外,在傳統銀行體系下投資者養成了剛性兌付的習慣,風險防范意識不夠,容易輕信高收益的宣傳,承受風險的能力也較低。

國家網信辦信息服務管理局局長梁立華認為,互聯網金融依靠互聯網技術采集、儲存、傳輸,應用大量的金融領域敏感數據,交易資金、交易信息、客戶信息等核心數據一旦泄露將對金融經濟安全產生重大影響。特別是在大數據、雲計算的大背景下,其負面沖擊將成倍放大。

消費者如何避免「踩雷」

當新業務的成長速度遠大於人們對風險的識別能力時,消費者如何在互聯網理財時代避免「踩雷」?

金信網銀常務副總經理李崇綱告訴記者,三類所謂的理財公司千萬不要碰:第一是承諾能夠支付超高收益率的公司,比如有些公司承諾日息1%、月息30%,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第二,老百姓(603883,股吧)在准備投資某公司之前可以上全國企業信用網站去查查,如果該企業短期之內大量地頻繁變更股東或經營范圍,顯示這個企業經營不穩定,其中就蘊含着風險;第三,那些打着高檔辦公地點、大量廣告、美女總裁等旗號的公司,往往是徒有其表,目的只是騙取消費者去投錢,需要引起警惕。

「任何收益其實都是來自於借款人,借款人的收益來自於哪兒?來自於經營生產,借貸是不會產生價值的,只是利潤的再次分配。價值必須從實體經濟中產生,但是想一想什麼樣的實業才能賺50%?」網貸天眼副總裁潘瑾健也提示,要提防收益特別高的理財平台。

對於互聯網金融,英國的監管模式是將行業自律和政府監管相結合,兩者相互補充,共同執行監管職能。美國則采用多部門分頭監管模式,致力於減少投資者與融資者間的信息不對稱。就我國而言,從保護投資人、保護消費者的角度出發進行監管或許是解決當前互聯網金融亂象的一個有效途徑。(記者 溫源)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