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最后一公里——智能代步工具盤點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7-18 09:25
個人代步工具終決選
雖然我叫了一個這麼高端的名字,但所謂個人代步工具並不是什麼新鮮的東西,自行車、滑板車、滑板都可以充當這樣的角色,完成人們從傳統交通工具與最終目的地之間的最后一段路程。但是今天要的不是這些傳統項目。
智能化可以是噱頭,也可以沉澱出真正令人驚訝的品。代步工具加上“智能”二字,就呈現出了與過去完全不一樣的狀態。“柯南同學的滑板”這樣級別的品也終於成為現實。也許你,死神小學生的這個滑板有啥了不起,不就是電動的麼。實際上要配得上“智能”這個名號,除了能自己走,還得自己能思考。
“史前”王牌Segway
2001年,美國發明家DeanLKamen將自己基於自動輪椅的發明量:一種兩個輪子,電力驅動,手把控制,但卻不會跌倒,跟隨身體動作自動前進的交通工具,就是后來被大量科技界非科技界名人青睞,酷到沒朋友的Segway。
此物一出舉世震驚。Segway實現了一種前所未有,但卻非常自然的行走方式:平衡。次年,大科學雜誌把它評為年度最佳發明,美國數十個州專門通過法案運行它作為交通工具上街行駛。大量的政府機構、企業買下它作為巡邏,展覽使用,美國國防部國防先進研究計劃局(DARPA)甚至買下十幾台,在它們的基礎上開發無人載具。
Segway的駕駛几乎沒有任何門檻。只要它通電,人站在踏板上Segway就能自動保持平衡,身體前傾就能駕駛它前進,扳動家是手柄就能轉彎。但在消費市場上,這款品似乎從來沒有成功過。原因並不是8萬元人民幣的售價,而是品定位。
雖然Segway取得了交通工具的身份,但是它似乎從來都沒有按照一款消費電子的理念銷售過。它成為了奢侈品,大玩具,甚至一座豐碑,在它之后的所有“智能”個人載具,包括Segway公司生的后續品,都沒有跳出“平衡”這個圈。
“新晉”種子Solowheel
Segway誕生10年之后,2011年,一種駕駛方式更加激進的智能個人載具亮相,只有一個輪子的Solowheel。和Segway相同的地方在於,它們都是基於平衡這個原理,但要評價學習門檻的話,如果給Segway打個1分,那麼Solowheel就是滿分10分。
開玩笑的,售價大約2萬元的Solowheel比Segway少了一個輪子,而操作它的困難之處也在於這一個輪子。雖然通電之后它能保持前后平衡,並且通過陀螺儀偵測踏板的傾斜以判斷前進后退,但前提是你必須像駕駛自行車一樣保持左右穩定。更加困難的是,它沒有手把,你的整個身體並不參與平衡的控制,操作全靠小腿。
Solowheel的時速大約是8公里,使用磷酸鋰鐵電池驅動,航程/續航時間大約是16公里/2小時,充電則需要1小時。一般的坡道都能對付,從馬路牙子上直接開下來也沒有問題,充氣輪胎的性能也很不錯。一旦你跨過了操作障礙,就會發現Solowheel有個作為個人載具很大的優勢:小巧。在從傳統交通工具抵達目的地之后,Solowheel能像滑板車,滑板,摺疊自行車一樣隨身攜帶,不會成為另一個累贅。
並不親生的兄弟們
Segway和Solowheel的核心技術都在於加速度與角度偵測,以及電機控制。從前,陀螺儀和慣性計是飛機和航天上用到的儀器。早起的陀螺儀几乎真的是個陀螺,利用高速旋轉陀螺再慣性影響下的穩定性實現角度變化的監測。現在被稱為加速度計的慣性計同樣仰賴慣性實現運動趨勢的監測。
后來,陀螺儀和加速度計微型化,都變成了一顆整合電路大小的晶片,但是原理依然沒有太大變化。自從iPhone 4開啟了手機配備陀螺儀的大門,固態陀螺儀晶片的採購也就容易了許多,加上后來几乎成為標配的加速度計,Segway和Solowheel的核心部件徹底大化。“山寨”的平衡車開始大量出現。
實話,國內電商售價僅有原版十分之一的類似品功能上與原版並無差距,但是實際使用起來,會有一些非常細微,但是對用戶體驗影響巨大的差別。比如對動作變化太敏感,外殼材質太脆弱,鋰離子電池輸出功率太低,耐用性較差等等問題。
電力驅動的是非功過
似乎有點跑題,但是既然到了電力驅動,還是願意多談一點。Tesla汽車的爆紅伴隨這樣一句話:電力驅動零排放。這句話當然不正確,因為發電需要碳排放,製造電池也同樣需要。但是電力驅動更環保這並沒有問題。傳統內燃機的熱效率依然在40%以下,而傳統燃煤電廠的效率几乎是所有發電方式中最高的——大約60%。如果冷卻廢熱還用來供暖或者回收,這種類型的熱電廠效率能超過90%。也就是,電力驅動理論上是效率更高的方式。
但是有一點必須正視,目前市面上的几乎所有增程型電動汽車都只是用汽油機發電再驅動汽車,這種方式的環保屬性值得懷疑。但是從制動能量回收,油電混合動力到純電力驅動,則確實是一個可以期待的路線。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