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科技服務業要突破困境

鉅亨網新聞中心


本報評論員 劉波

最近,科技服務業成為受到中央高度重視的又一項業。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的若幹意見》,要求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蓋科技創新全鏈條的科技服務體系,服務科技創新能力大幅增強,培育一批擁有知名品牌的科技服務機構和龍頭企業,業規模要達到8萬億元。應該承認,中國科技服務業還處在發展的初期,要實現中央提出的目標,科技服務業需要突破當前的一些困境,這需要政府與企業共同努力。


第一個困境是,科技服務業的概念和定位需要進一步清晰,到底是為科技發展服務的業,還是以科技方式為其他行業提供專業服務的業。《意見》明確提到的科技服務包括研究開發、技術轉移、檢驗檢測認證、創業孵化、智慧財產權、科技諮詢、科技金融、科學技術普及等,而同時智能家居、信息軟件、通信服務等也被視為科技服務業。在各方就科技服務業的內涵和外延達成一致后,政府就可以依據其業特點而制定科學的扶持政策。

當然更大的困境是,中國科技服務業總體上還比較滯后,規模較小,高技能的專業人才比較缺乏,高端科技服務業的供給能力短缺,缺少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幹科技服務企業同時有的政府舉辦的科技服務機構的政企關係尚未理順,效率不高。《意見》要求,對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科技服務企業,將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是一個很好的開頭。

更重要的是,推動科技服務業發展,需要發揮政府和市場兩種激勵機制,優化科技服務業分工結構,形成合理佈局。《意見》明確要探索以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后補助”等方式支持公共科技服務發展,讓社會資本進入科技服務業。顯然,社會資本的投入可以對政府科技經費的投入發揮重要的補充作用。不過,政府的角色不僅應該是統籌科技經費的投入,還需要對於行政化的科技管理體制進行更深入的調整,打破部門分割,根據現實需要和市場需求配置科技資源。在當前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改革的大格局中,政府應該讓科技服務機構走向更大程度的市場化、業化,讓國有、民營的多種形式科技服務機構湧現出來,讓市場在科技服務業資源的配置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中國經濟發展已經從重視速度走向重視質量的新階段,需要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高質量的經濟增長需要以創新作為發動機,所以科技這個“第一生力”已成為重中之重的角色,而科技實力不足將會構成發展瓶頸,影響后續潛力。西方的發展歷程表明,科技服務業在科技供給與需求之間扮演一種橋樑性的角色,最能聚合創新要素,整合科技資源,可以促使本國及從國外引入的先進科技更快地轉化為現實生力。科技服務業是信息、技術與人才密集型的業,是符合未來發展方向的朝陽業。在科技服務業從雛形走向成熟的過程中,一個科技共同體將誕生,科技信息流通和技術轉移速度將大大加快,這對我國經濟增長從要素投入模式轉向新形式,進一步縮小在創新等方面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戰略意義。(編輯 祝乃娟)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