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輸入法是時候改變了
鉅亨網新聞中心
搜狗ceo王小川在早期就提出了搜狗的三級火箭戰略,即輸入法→瀏覽器→搜尋。搜狗的三級火箭戰略中,輸入法是放在首位的,而搜狗的整個大體系當中,搜狗輸入法也是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為慶祝搜狗輸入法進駐iphone手機,搜狐集團宣布全員在9月22日放假一天的決定,一時間吸引無數人的眼球。
除搜狗輸入法外,市場上目前流通的第三方輸入法也不再少數,百度輸入法、谷歌輸入法、章魚輸入法、qq輸入法、紫光輸入法、訊飛輸入法、番茄輸入法等。如果說系統桌面是電腦的入口,那么輸入法就是用戶進行其他動作的入口,無論是搜尋、遊戲、社交還是使用其他功能,都需要使用輸入,輸入法的地位也是相當重要的,明白此道理后,百度、騰訊才開始入局輸入法市場。
現在到了移動端,輸入法的地位又被重新重視起來,android和ios系統的輸入法競爭非常激烈,各家都有“不松手”的決心。但是,輸入法如果僅僅是作為單獨的輸入法存在,其價值非常有限,再多的用戶也無濟於事。
“老牌”輸入法的弊病
雖然幾款熱門輸入法都不停的對產品進行升級,以最好的產品來為用戶服務,但是其是有著諸多弊病的,他們就像老態龍鐘的貴族一樣,在固有的“臉龐”上涂了又涂,改了又改,有用么?本就是快腐爛且沉重的產品,即使再升級,也還是老樣子。
(1)越來越重。以前下載一個輸入法,可能只有幾mb,現在基本上都是幾十mb,再加上系統會默認幫助下載一些詞庫,輸入法所占的內存越來越大了,用起來也越來越繁瑣。特別是當系統有新詞庫出現的時候,系統會提示用戶去更新詞庫,產品使用起來非常沉重。但是,如果沒有這些系統詞庫的話,用戶輸入起來非常不方便,很多詞輸入進去很不方便。輸入法廠商為了讓輸入簡單,只有不停的向里面加入新鮮的詞庫,讓用戶不同的更新詞庫,輸入法廠商們在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產品越來越沉重。
(2)皮膚。系統自帶的幾款輸入法的皮膚,也是導致產品越來越重的原因之一,而輸入法的另一個問題在於,用戶關注的是輸入的結果,和皮膚的作用不大。甚至來說,即使系統擁有更多的皮膚,其在商業化的道路上也起不到任何作用,最多會讓用戶有輸入視覺的差異,但是,這重要嗎?看到幾款輸入法在皮膚的道路上越來越遠,很是揪心。
(3)無痛的更新。產品出現迭代更新,是很正常的,但是頻繁的無痛點的更新,就有點“隔靴不搔癢”了,只是更新幾款皮膚,更新一些詞庫,就不停的提示用戶去更新系統皮膚,毫無痛點感。沒有一個用戶會頻繁的更換輸入法,只要它好用就行,雖然它是必備品,但是也沒必要去頻繁的更新迭代產品吧?還是一些不實用的更新。
(4)終端的斷裂。任何產品都無法確定用戶是使用android還是ios,亦或是wp系統,系統的選擇權在用戶手上,這是它的自由,產品既然要迎合用戶,就應該讓用戶有選擇機會。不同品牌不同系統的智慧手機、電腦、平板電腦等,這幾個終端之間,用戶是自由選擇的。為何說終端是斷裂的呢?用戶使用每個終端,都需要重新下載一次輸入法,並且系統重新花很長的一段時間去適應用戶的輸入習慣,用戶更換設備后,又得重新讓系統重復適應一次,不同品牌不同系統的智慧手機、電腦、平板電腦這幾個終端上,是斷裂的,陌生的用戶,終究是陌生的用戶。
輸入法該怎么變?
(1)跨屏。既然無法確定用戶的輸入終端設備,就應該滿足用戶在不同屏上的使用需求,用戶只需要一個id,就能夠在不同的終端設備上使用系統熟悉的輸入法方式。當前的幾款輸入法都有id登錄體系,但是入口太深,在用戶登錄上,也沒有做過多的引導,這就導致了,用戶並沒有使用id登錄的習慣,用戶不登錄id,系統就無法判斷,用戶是在哪里使用的,還是得回到原來的方式上去。
一個id,就讓輸入法走遍天下,下載該輸入法,就能滿足所有屏上的輸入,這是比較好的改變方式。
(2)云端詞庫。系統的詞庫路放置的如此之多的詞庫,真正能用得上的又有幾個呢?針對用戶使用同一個id登錄后,用戶的輸入習慣基本上是固定的,甚至用戶經常使用的詞條,系統都可以通過云端的方式,以最快的速度呈現給用戶,而不需要本地下載幾萬個詞庫,然后再在“死”的詞庫上進行挑選。輸入習慣是可以被記錄的,比如用戶經常輸入“郭靜的互聯網圈”,那么,只要用戶輸入前面幾個的拼音系統就能很快速的顯示出該詞。記錄下每個用戶的常用詞庫並對一個用戶的詞庫進行云端管理,讓每個用戶擁有自己的“必備詞庫”,而不是所有人都一樣的,只會占內存,還每天提示xxx大事發生了,需要下載最新的詞庫。
(3)輸入法價值的延伸。第三條是基於產品自身的,輸入法絕逼要比搜尋更懂用戶,輸入法包括搜尋、社交、遊戲等各種行為習慣,而搜尋習慣僅僅只有搜尋習慣而已,在這一點上,輸入法的產品價值是要大於搜尋引擎的。如何通過輸入法產品,向其他產品延伸,這是輸入法要改變的狀況,其產品定位,並不僅僅限於輸入法而已,電商、搜尋、遊戲、社交、移動互聯網,輸入法無處不在,所有的習慣當中,它才是最重要的,奈何,輸入法廠商並沒有過多的注重到這一點。
目前的輸入法產品更多的是以文字形態出現,語音形態的便利性,是否會取代文字輸入,還未可知,但是在未來的智慧產品中,語音將會成為非常重要的一款介質,從文字到語音形態的轉變,也必將會考驗當前的輸入法產品。
文/郭靜,微信公眾號:郭靜的互聯網圈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
- EBC全球百萬美金交易大賽 立即體驗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