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金投資能力很差?
鉅亨網新聞中心
近日,中國國家審計署發布對於全國社保基金會的審計公告顯示,2010年到2013年,社保基金會自營指數化投資組合虧損共計69.53億元,其中2013年虧損14.7億元。上述公告一經公示,立即被不少媒體以“社保基金四年虧損70億元”為題廣泛報導。由於社保基金來源於老百姓的養老錢,肩負著資金安全、保值增值的重任,“虧損70億”的扎眼標題再次引發了公眾對社保基金投資效能的關注和質疑。
實際上,媒體此次報導有以偏概全之嫌。所謂“四年虧損近70億元”,是指社保基金在自營指數化投資的投資業績。由於審計署並未披露社保基金該領域的投資規模,同時社保基金近幾年年報也未披露相關情況,因此我們很難計算和比較其投資收益率。事實上,該領域的虧損並不意味社保基金整體虧損。按照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發布的2013年度報告顯示,該年度基金權益投資收益額為685億元,投資收益率為6.20%;基金自成立以來年均投資收益率為8.13%,跑贏同期的平均通貨膨脹率2.5%。1982-1993年美國社保基金年平均收益率為9.6%,而同期美國的平均通脹率水平為4%,相比較而言,中國社保基金的投資業績還算合格。
此外,審計署還披露了一項虧損數據:2013年底,未按規定對6只禁售期滿的轉持股票計提準備,因而少確認了減值損失103.02億元。這6只股票應該是社保基金持有的央企上市后10%的股份,有3年的鎖定期,同時,由於這些股票屬於大市值品種,從中國股市多年“熊冠全球”看,此項虧損顯然與其投資管理能力無關,應算是多年熊市後遺症的一種體現。
從專業角度審視,社保基金的投資管理是社保基金管理的核心,從而也是整個社會保障制度運行的關鍵。按照預期的負債結構,中國社會保障基金將在15至20年后才發生支出。由於其負債期限較長,中短期支付壓力較小。為適應這種資產負債特性,社保基金會必須確立股票長期投資的理念。社保基金不僅要設定長期投資目標,而且要圍繞該目標實行長期投資戰略,並在一個較長時期內,特別是穿越多個經濟周期的時間跨度內,對投資執行情況考核和評估。社保基金的股票投資,應該著眼於分享國民經濟增長的長期收益,著眼於分享股票市場健康發展的成果。
社保基金股票的長期投資理念,使得它不會采取短期投資行為,不會依靠股市的大起大落炒作盈利;相反,它是一股穩定股市的力量。股市中類似社保基金這樣的長期投資機構越多,長期資金量就越大,股市的發展就會越穩定。
截止2013年末,社保基金會管理的基金資產總額1.2萬億元,其中社保基金會直接投資占比54%;委派投資占比46%。面對如此龐大的資產,如果我們僅僅按照短期業績來考核其成敗,是否會像公募基金按照年度業績排名一樣,反而會導致資本市場的更加不穩定。事實上,面對08年次貸危機,社保基金該年投資收益凈虧6.79%,但以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為理念的社保基金卻抓住全球經濟復甦的萌芽,次年實現了16.12%的投資收益率。
考慮到社保基金的體量,如果管理1萬元,投資p2p產品比較合適,收益可能高達20%;管理100萬元,投資信托業大概可以實現12%左右的收益;但管理1萬億元,其投資難度迅速上升,特別是對於目前深度有限、系統性風險集中的中國市場尤其是這樣。(來自FT中文網)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