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智能手錶:黑暗中摸索方向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7-09 08:18
新浪科技 張楠
“我們已經清晰的意識到智能手錶是一個巨大市場,具備徹底顛覆傳統鐘錶行業的力量,但是我們還沒有找到明確的方向。”在北京一場行業峰會上,一位深圳製造商負責人無奈的。
過去2年中,隨互聯網公司開始向傳統業進軍,手機、電視、甚至出租車一個個行業被互聯網深度變革,手錶也不例外。
在京東商城,短短幾個月內,200多款智能手錶上線售賣。“在深圳,至少有50家公司在做智能手錶,再加上其他城市的企業,這個行業的企業總數超過200家。”上述負責人透露,除了互聯網創業公司,傳統鐘錶製造商也開始入局,避免被顛覆的危險。
不過,市場尚未幕,方向的爭議已經開始。是甘當手機的配件還是要做獨立全功能的智能手錶?是拼細分行業還是靠一個型號一統天下?在屏幕和電池的雙重限制下,國內廠商正發揮最大的創造力,試圖突出重圍,樹立行業標桿。
沒有成功範例、沒有典型品、沒有統一標準,國內智能手錶行業正處於迷茫的黑暗前夜。
土曼危機
土曼科技是最早進入智能手錶領域的創業公司之一,從2012年3月,土曼科技就開始規劃智能手錶品。“當時沒想過什麼方向,我們只是想把智能手錶可能是手機的一個有效補充,”土曼科技創始人汪偉回憶,“那時用的是飛思卡爾的晶片,由於不支持Android我們自己基於Linux做了一個小的 OS,結果出現了很多很多系統問題,做了8個月,無果而終。“
2013年7月,一次與天使投資的交流中,汪偉重新提到了智能手錶的計劃,拿出了當時的設計圖,包括藍港創始人王峰在內的投資人對此都很感興趣。土曼科技拿到了一筆融資,汪偉決定集中力量做手錶。
9月王峰無意中在微信裏泄露了土曼的概念圖,意外的引發了微信好友圈的高度關注。“當時頭腦一熱就開始啟動預訂,十幾個小時預定量超過2萬,付款用戶比例也很高,遠遠超乎我們的預期。”
短短一天之內,土曼似乎成為了智能手錶領域的黑馬,在多用戶的推動之下,汪偉不得不真正投入設計製造。“這麼多用戶預定,而且付了全款,逼得我們要在2個月之內將品研發出來。雖然之前有8個月的積累,但是畢竟作業系統不同,難度很大。”
根據汪偉的規劃,土曼智能手錶最獨特之處在於採用了e-ink墨水屏,這是國內首家採用這種屏幕做智能手錶的企業。“e-ink墨水屏價格是普通彩色屏的六倍,”汪偉介紹,它雖然是黑白的,但反射率、對比度很棒,顯示效果接近印刷品,強光下也能看清,眼睛讀時不易疲勞。
更加重要的是,e-ink只在面刷新時需要用電,也比普通屏幕更省電,這在寸土寸金的智能手錶上是一個巨大的優勢,這意味土曼可以使用更小更輕的電池,以及更薄的外觀設計。
不過,現實卻比想象中殘酷許多,土曼首批品出貨后迅速遭遇了滑鐵盧。由於製造倉促,首批品出現大量問題,頻繁報錯、功耗不佳,不少用戶要求退款。
“用戶的胃口被弔的太高了,恨不得中國馬上出來一個蘋果,但是很遺憾我們並沒有把品做到驚艷,這是我們創業中一個寶貴的教訓。”汪偉。
經歷了這次教訓之后,汪偉開始靜下心來重新思考智能手錶的定位,他認為智能手錶貼身、快速提醒和快速操作這三個特性是其最大優勢,土曼的品也應該圍繞這三個核心訴求展開。
在第二代品中,汪偉堅持使用e-ink屏幕。他認為,手錶應該做到抬手就能看到時間,而不是通過體感或者按鍵后才顯示時間,體感經常會出現監測不准的情況,如果你看100次表有那麼5-6次沒能顯示出來,體驗就會大大下降。因此土曼在下一代品中堅持使用e-ink屏幕。
另外,內置公交卡晶片也是土曼的一大特色。據悉,在下一代品中將支持北京、上海、廣州三地,使用時將表扣部位接近刷卡機即可,和異形公交卡一樣充值、刷卡,這讓用戶又多了一個使用智能手錶的硬需求。目前土曼正與政府部門溝通,預計明年年初上市。
對於未來,汪偉認為,由於屏幕和電池的限制,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之內,智能手錶都無法替代手機,除非全息屏幕和更好的電池能夠出來。“帶有SIM 卡的全功能手錶,必須配置基帶晶片,這個晶片需要不斷的尋找信號,必須要配備400毫安以上的電池,這就意味手錶的體積會非常大,影響使用體驗。”
“我們經常天馬行空的設想,是否能夠把電池、基帶晶片這個模組與手錶分開,比如在你的鞋裏裝入基帶模組和電池,讓鞋子和手錶通信共同實現電話功能,這些方向我們正在探索。”汪偉。
inWatch:全功能手錶探路者
映趣科技inWatch就是汪偉口中的“可插SIM卡的手錶”,在inWatch創始人王小彬看來,3-5年之后,智能手錶肯定將是一個獨立設備,而不僅僅是手機的配件,目前三星、LG、摩托羅拉的配件型智能手錶都是過渡性品。
所謂配件型智能手錶,是指手錶沒有獨立的通信模組,靠藍芽或者Wifi與手機或者家庭網絡連接,從而實現各種功能。三星的Gear、LG的G Watch和摩托羅拉的MOTO360都是這種類型,這也是目前國內多數廠商的共同選擇。
發源於深圳華強北的inWatch前身是三家公司,分別是硬件、軟件外包和設計公司。2012年,王小彬帶70多個員工,創建了這家智能手錶公司。
最初,他曾經考慮過搞智能手環,不過仔細思考之后,他認為手環只是一個過渡性品,一方面國內的山寨品牌一直在拼低價,另一方面作為一個國廠商很難與國外品牌競爭。
“手環的需求太弱了,僅僅解決了個人信息數據化的問題,實現了計步等監測功能,這導致了許多用戶購買手環幾個月之后就束之高閣。”王小彬放棄了這個方向,專注於玩法更豐富的智能手錶。
“手錶必須是一款獨立設備,具有獨立的運算、通信能力,但是運算能力並不需要太強,手錶只是一個端,真正的運算應該放在雲端。”王小彬。
inWatch目前已經推出兩款品,是國內為數不多的真正有品在售的公司,其中inWatch One C售價1399元,inWatch Z售價1788元。
在配置上,inWatch可謂豪華,以z系列為例,不但搭載了雙核CPU,SIM卡插槽,還配備了500萬像素攝像頭、骨傳導耳機、陶瓷材質后等。
王小彬介紹,將骨傳導耳機用於智能手錶這在國內還是第一家,用戶只要把表扣貼近耳朵就能實現正常通話,如果把手錶放在案頭上,就能通過共振實現免提的效果。
但是,多位用戶向新浪科技反映,inWatch的時機使用體驗比較一般,主要的缺點是手錶太厚。“如果穿襯衣就系不上袖口的扣。”為了支撐上述強大的硬件,inWatch搭載了580毫安電池,這几乎是在售手機中最高的。
另外,由於屏幕的限制,輸入不便也是智能手錶的通病,inWatch上收到短信后,用戶很難輸入內容進行回復。王小彬坦承,在手錶上輸入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目前几乎只有語音一種解決方案,在谷歌剛剛發布的Android Wear系統中,也將語音做為最重要的交互方式,但是這種交互體驗確實不夠完美。
即便如此,在不少用戶看來,無論是功能還是做工,inWatch都是國內在售品之中最為強大的。“一家國廠商能把智能手錶做到如此程度已經非常不易,超出了我的預期。”一位資深用戶。
在使用過業內多智能手錶品牌后,他認為,智能手錶應該回歸手錶本質,做好關於“時間”這個核心功能的一切。“我買過許多智能手錶,但是大多數手錶連時間這個最基本的功能都沒能做好。”
“精確走時、自動對時、世界時區自動切換,公曆農曆各種曆法的轉換計算,自定義日曆,倒計時、正計時,計時分析、存儲,如果一款智能手錶連這些功能都沒能做好,還能叫智能手錶嗎?”這位用戶質疑。
果動:傳統手錶廠商如何轉型
這位用戶的質疑和果動CEO郭峰的想法不謀而合。做為一家傳統廠商,果動的母公司輝睿科技是一家專門為瑞士手錶品牌做代工的代工廠。“概念居多,實際使用體驗不好。”這是郭峰對目前市面上品的看法。
“我們代工了20年的瑞士手錶,但是我們不甘心只是給他人做代工。”郭峰表示,事實上國內企業在某些製造技術方面比瑞士還好,但是消費者不認國內的品牌,做的再好也沒用。智能領域就不一樣,這個禁錮一下子就被拆除了。郭峰注冊了“果動”品牌開始向互聯網品牌轉型。
郭峰總結,智能手錶其實是傳統的鐘錶技術與手機技術的結合物,目前市場上兩大類型當中(手機配件型、可插SIM卡的獨立型),插SIM的手錶意義不大,因為其綜合體驗很難提升,無論是體積、重量、厚度還是佩戴的舒適性,都不及前者。
“我們不能把智能手錶變回智能手機,手錶和手機應該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品。”郭峰認為,智能手錶未來的核心定位應該是人體的“類器官”,做為人體的一部分,實現主動反饋、主動推送,不是讓人去控制手錶。
基於這個想法,郭峰認為智能手錶應該朝微型化的方向演進,最好的手錶應該是讓人感受不到它的存在,而且必須要具備良好的防水、防摔功能。
在郭峰看來,做智能手錶的最大困難在於不能掌握核心配件。“國際大廠的新品概念都非常新鮮,但是實際體驗效果並不盡如人意。”他舉例,某廠商推出的號稱是可以監測脈搏的感測器,可是實際使用中,監測效果非常差,原廠算法非常差,需要配合購買其他廠商的算法。
“我們不想成為曇花一現的品,因此我們不想妥協,快速的去做一個體驗不夠好的東西,這也是我們品遲遲沒能發布的原因。”郭峰,市場也許都在等待蘋果iWatch的降臨,蘋果已經花了3年調集全球的資源研發,種種跡象表明,這將是一款顛覆性的品。
多位深圳製造業的人士透露,蘋果iWatch正在國內某台資代工廠試驗性生,很快將轉入大批量生。“蘋果的入局或許將徹底激活這個市場,重新定義智能手錶。”上述人士如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