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房產

樓市是個政策市 地方奇招頻出用力過猛?

鉅亨網新聞中心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和訊房產。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點擊上方「和訊房產」可以訂閱哦導讀

奇葩政策不奇怪,「被奇葩」的政策更讓人哭笑不得。

中國樓市是個政策市,奇葩政策本是見怪不怪,但不少時候,有些「被奇葩」的政策更讓人哭笑不得。

費盡筆墨寫了你,居然是烏龍?!

4月20日早間,一則香河二手房停止網簽的消息傳遍朋友圈,不少重量級媒體迅速跟進。

有圖有真相,政府公關遲緩,一大波相關政策解讀蜂擁而出,限購收緊,環京樓市波瀾再生……別說購房者,開發商的心髒都要停跳好幾拍。

夕陽西下,當地政府姍姍貼出一則通知,系統壞了而已,親們腦洞開太大了。
 


 

相信大家的內心OS一定是這樣的——

購房者:OO你個XX

業 主:快,去中介那把價碼再調調

開發商:速度,簽約走起來~

媒 體:費盡筆墨寫了你,居然告訴我是烏龍?!@¥%#……(此處省略一萬字)

也幸好,雖說是個烏龍,也總比被指秀智商下限來得好。要知道,依靠停止網簽的方式來限制樓市,簡直不能更簡單粗暴。

「拍腦門」政策大全

盡管過去一年來,高層頻頻表態樓市調控應遵循「長效機制」,但是一拍腦門的政策依然屢見不鮮。

據克而瑞統計,自3月份以來,各地典型去庫存新政共8條,熱點城市典型限制性政策不多不少也8條。

以打擊投資購房為目的,談多渠道增加供應之必要,或徐徐圖之,或當機立斷。從這些政策來看,地方政府的手段高下立現。盤點近階段乃至過去,並不乏一些讓人大開眼界的法子,以下給大家分享下——

第一,合肥(樓盤)政府限價。目前合肥市對主城區商品房備案價實行「限價」制度, 依據項目的土地價格確定新房備案價格。政府的定價方式其實是成本定價法,根據每塊地的土地成本,加上一定建安、運營費用給出限價,導致同一板塊內早出讓和晚出讓地塊出現明顯價格差。目前實際情況是部分樓盤定價遠低於市場價,以致這些樓盤的開發商要麼采用拖延戰術捂盤,要麼采用和車位捆綁的方式加價,要麼就便宜了那些關系戶。

第二,蘇州(樓盤)規定房價年漲幅限制。「蘇十條」提到:申報價格3個月內不宜調高,6個月內調高幅度不宜超過6%,12個月內不宜超過12%。為了防止房價的過快上升,政府對蘇州給出每半年6%的上漲上限,表面來看,半年6%,全年12%能夠很好的抑制房價上升(實際也是自欺欺人),但造成的結果只是開發企業把備案價格迅速提高,讓開盤價格遠低於備案價格,其實開發商仍有提價空間。

第三,對在校學生給予購房補貼。沈陽新政規定:對高校、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購買商品住宅房的,給予每平方米200元的政策獎勵,並給予契稅全面獎勵。沈陽真是病急亂投醫的典型,之前已經有零首付的先例,現在又對在校生予補貼。在校生沒有收入,也沒有支付能力,完全是讓他們的父母為購房買單,就是希望提前透支需求來來解決目前的庫存問題。

第四,若要獲得買房資格,必須連續繳納社保到達年限不能中斷。按照目前政策規定,北京(樓盤)、上海(樓盤)都需要五年,廣州(樓盤)、深圳(樓盤)則需要三年。這類政策最大的不合理性,就在於「連續」。外來群體如果換工作時中間停繳了一直兩個月,那麼必須重交。理論上最悲催的,可能某人在一個城市工作二十年,累計繳納時間超過19年,都有可能沒有購房資格。

第五,上海外地單身不能購房。這條政策始自2011年,並且上海市房管局又在2013年底明確,離異喪偶也在單身之列,對於單身人士,目前上海僅允許上海戶籍單身人士限購1套住房。對於這一條,我一直很有看法,婚姻是公民的自己權利,選擇或不選擇都不應歧視,另外還有其他原因導致單身,還有離異喪偶等。

(根據易居中國執行總裁丁祖昱先生的政策奇葩榜整理)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和訊房產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