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產品發行前三季度月均超4600款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10-23 17:33
新華社記者有之炘
上海(CNFIN.COM / XINHUA08.COM)--銀行、信托、保險、券商、基金以及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等各類機構競逐資管市場,在各類機構忙於在資管市場“跑馬圈地”的同時,銀行憑借客戶基礎、平臺優勢及資金實力在資管市場中穩扎穩打。銀率網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量繼續保持上升態勢,單月發行量均高於去年同期。
銀率網數據顯示,今年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量繼續上升,前9個月的月均發行量超過4600款,去年同期僅為3800款。此外,與其他資產管理行業相比,今年上半年,銀行理財存量規模及增速仍居資管行業之首。
隨著監管的加強以及利率市場化的推進,銀行的理財產品紛紛轉型,結構性產品和凈值型產品或成為兩大主要方向。從產品類型來看,一些銀行在今年新推出了掛鉤各類指數、黃金、外匯等結構性產品。上述這些產品旨在滿足高階客戶和對市場有一定認知、具備投資經驗的客戶。
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財富管理部董事總經理黃忠威向記者表示:“雖然中國理財市場形成較晚,但發展非常迅速。近年來逐步推進的金融改革,有力地促進了資本市場的發展和金融新產品不斷出現。目前銀行可以提供一攬子的財富管理解決方案,包括匯率型產品、固定收益類產品、結構性產品、代客境外理財系列產品、代銷基金或保險等。”
法興中國私人銀行首席執行官李曉芸告訴記者,相較於歐洲市場,來自中國的投資者更關注財富的增值和投資的回報,而非財富的保值。“基於中國投資者的需求,銀行的理財產品也涉及了多樣化的權益、指數、商品、外匯等領域,旨在為個人客戶提供更多參與市場的機會。”
業內人士稱,銀監會不斷加強理財市場的規範力度,將進一步引導銀行理財產品回歸代客理財的本質。黃忠威對此表示:“中國的投資者日益成熟,需求更趨多元化。大數據分析能幫助金融機構更好地預測客戶需求,了解客戶行為,從而為客戶提供更具針對性的理財方案和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在人民幣國際化的大背景下,代客境外理財業務也大有可為,有利於國內投資人進行全球資產設定。一些銀行也於今年在國內市場率先推出了投資於人民幣對沖類別境外基金的QDII產品,頗受市場歡迎。
鑒於巨大的市場潛力,不僅商業銀行紛紛成立財富管理中心,基金公司、信托公司、券商和第三方理財機構等也加入了這一市場。國內理財市場正逐步從“同質化”過渡到“個性化”,各金融機構必須根據自身的特點,確定主要的競爭領域,從而形成自己的投資風格和資產設定能力。(完)
- 2025掌握債券投資契機主動 + 靈活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