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機器人概念詳解:最靠譜主題,好公司在哪?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7-04 08:28


江怡曼

在人口紅利消失、勞動力成本逐漸上升的大背景下,機器人的發展前景被寄予厚望,也因此成為資本市場上一個“炙手可熱”的概念。


各地紛紛出台了鼓勵政策,不少原本相關或者不相關的上市公司也紛紛進入到了該領域中,具有“機器人概念”的公司越來越多。

機器人行業的發展空間到底如何,存在哪些問題,在這麼多概念公司中,投資者該如何鑒別?

下面呈獻的是本期《投資者內參》的簡版,完全版請加第一財經《財商》微信(微信號:caishang02)索取。

本期內參包括三方面內容:1.機器人主題十問;2.機器人公司總表;3.四家值得關注的機器人公司。

勞動力成本上升

推動機器人市場向好

到機器人,我們腦海中首先想到的往往是科幻片裏面那除了表情僵硬,看起來几乎與人類無異、功能強大的機器人。

但現實生活中,技術還沒有達到這樣的程度,或者高技術還沒有普及開來。而我們平常在資本市場上提到的機器人就是工業機器人。

通常情況下,我們把能夠實現自動控制、可再編程、多功能多用途、具有3個以上的可編程軸、位置可以固定或移動的工業自動化設備統稱為工業機器人。

國聯證券認為,從結構上來看,工業機器人主要由控制系統、驅動系統和執行機構組成,分別對應控制器、伺服電機和減速器等核心零部件。

有數據顯示,2008~201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平均年增速為36%,逐漸成為全球最大買家。有消息稱,全球性機器人公司正在向中國市場投入更多資源,以期獲得更多回報。實際上,有國內企業已經開始了機器人運作的進程。

國聯證券認為, 目前市場上一台焊接機械手價格在25萬元左右,可替代3~4名流水工人。按照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3年規模以上單位製造業生相關人員的年平均工資約為3.8萬元。目前機器人投資回收年限已經不到3年,未來隨人員工資的不斷攀升、機器人價格的不斷下降,投資回收年限在2016年達到2年的臨界點。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郭凡禮表示:“工業機器人不僅提高生效率,而且標準化的操作更能保證品的質量,同時避免大量的工傷事故,有利於推動企業和社會生力發展。隨人力成本的增加,以機器人為主導的自動化設備越來越受歡迎。”

他認為,中國六大製造業未來幾年工業機器人值空間在3100億~6880億元。以中國機器人25%的復合增長率推算,預計到2025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的市場保有量將達到發達國家目前的水平。

鼎鋒投資副總經理王小剛對第一財經日報《財商》(微信號:caishang02)表示:“非常看好機器人行業未來的發展空間,尤其在勞動力成本逐漸上升的背景之下,機器人的替代效應會顯現出來。”

他表示,公司團隊配有專門的研究員跟蹤該領域。

國機器人公司缺乏核心技術

郭凡禮表示:“機器人業鏈上大體分為上游關鍵零部件、中游整機系統整合和下游應用。從業鏈的角度來,上游關鍵零部件和國外差距比較大。”

國聯證券認為,在所有核心零部件中,減速機最為關鍵。工業機器人成本結構大致如下:本體22%、伺服系統25%、減速器38%、控制系統10%以及其他5%。簡單拆分國內6軸工業機器人成本(總成本25萬元),可以看出減速器和伺服電機兩項成本接近13萬元,主要以進口為主,一旦完成國化成本將大幅下降。

目前來看,全球高精度機器人減速器超過70%的市場份額由日本廠家控制(主要是提供RV減速機的Nabtesco公司和提供諧波減速機的Harmonic Drive),具備對領先優勢。

銀河證券認為,在國家和業資本大力支持下,核心零部件國化將超預期,看好掌握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技術並且能與工程領域零部件協同帶來效應的企業。

除了核心技術缺失之外,國內機器人在全國所佔有的市場份額還只是“小不點”。

國內90%以上的機器人市場份額被ABB、發那科、安川機電、KUKA等企業所壟斷,在90%的機器人市場份額中,ABB、發那科、安川機電、KUKA四大家族占比達到53%,而國內機器人生企業市場份額相對較小,2012年本土品牌機器人市占率約為4%。

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國品牌機器人銷量僅1112台,而獨資及合資品牌銷量高達25790台,市場佔有率分別為4%和96%。其中,ABB、KUKA、FANUC、YASKAWA等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2012年機器人銷量為14470台,占比53.8%。

除此之外,能過剩也是國機器人面對的主要挑戰。事實上,由於機器人屬於朝陽行業,各地紛紛上馬該領域,很多毫不相關的公司都進入到該領域內。

哪類公司更有投資機會?

按照銀河證券的分類方法,國內的機器人廠商大約可以分為四大類。

第一類為核心零部件廠商:原來是生數控系統、運動控制系統或者伺服電機等自動化零部件的廠商,依靠對工業機器人零部件的了解及豐富的客戶資源進行銷售。相關上市公司包括匯川技術、新時達、華中數控以及秦川發展。

第二類為行業系統整合商:依靠高校背景或行業積累成長起來的系統整合企業,相關上市公司包括新松機器人、博實股份、天氣股份、華恆焊接、華昌達等。

還有在某些行業如焊接、輪胎或食品加工領域有一定的項目經驗和了解,在項目中應用自己的機器人的相關上市公司如軟控股份、巨輪股份等。

第三類為完全的新進入者:擬通過與國內外機器人公司合作,依靠原有業務領域一定的項目經驗和了解在自身行業推廣工業機器人。相關上市公司如慈星股份、奇股份、亞威股份等。還有擬通過與國內外機器人零部件公司合作進入核心零部件研製的公司,比如上海機電。

第四類為機器人的用戶:依靠對終端需求及工藝的充分了解,從原先機器人的用戶轉為生機器人的廠商。相關公司如安徽埃夫特、雷柏科技。

銀河證券表示看好掌握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技術並且能與工控領域零部件協同帶來規模效應的企業,工控領域市場規模達到萬億元,該類龍頭企業市值天花板將遠比純機器人企業要高。

某私募人士認為,智能機器概念股未來發展一定有空間,但是工業機器人的整體實現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涉及到很多方面。目前我國本土市場多被國際巨頭壟斷,本土的工業機器人本體市場的份額太小,系統整合業務是國內工業機器人業鏈賺錢的環節,所以,短期而言,看好以系統整合為主的企業或已經與外資合作的企業。 攝影記者/任玉明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