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個股

樂視視頻侵權“盒子”要負責

鉅亨網新聞中心


■新快報記者 陳學東 盧雲龍

廣電總局發函要求互聯網電視牌照方整頓機頂盒內容剛過不久,互聯網電視機頂盒乃至智能電視領域便迎來了一番精彩“內鬥”。日前,樂視起訴小米盒子盜播其《后宮甄嬛傳》、《失戀33天》等十部影視作品取得勝訴,上述案件中,占七成的作品被海淀法院判決為小米盒子將承擔連帶責任,判賠15萬元。


據了解,此前曾有湖南衛視、優酷等公司起訴小米盒子盜播,但樂視此番成功“告倒”小米盒子尚屬首例。有業內人士認為這是標桿性事件,一旦最終成為判例將對視頻網站和終端廠商的合作關係生顛覆性的影響。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智慧財產權律師游雲庭在接受新快報記者採訪時卻更多地把它看成是一個個案,他強調終端廠商是否介入內容運作是是否承擔連帶責任的關鍵。

“電視盒子與電視和手機有本質區別,如果割離內容,盒子几乎沒有任何價值,你可以買到價格低於20元的視頻盒子,也能買到近千元的盒子,其區別就是視頻豐富程度,所以賣盒子就是賣內容。由此可以解釋從中獲得收益的盒子售賣方應該為盜版承擔直接侵權責任或者共同侵權責任。”

樂視“如果割離內容,盒子几乎沒有任何價值,所以賣盒子就是賣內容”

自有版權的熱門影片遭遇盜播,這個問題困擾樂視多時,《歸來》是樂視網兄弟公司樂視影業出品,目前樂視網為該影片的唯一信息網絡傳播權權利人。但網絡上卻有不少視頻網站盜版該影片,盡管樂視網會在大片上映前向各大網站發送作權聲明書,並在相關媒體發表聲明,但效果並不明顯,《歸來》依舊在多大小視頻網站上播放,樂視也因此將部分知名視頻網站告上法庭。

另一方面,盒子的盜版問題對視頻網站影響更大。樂視網近期向媒體透露,很多視頻盒子所播放的內容都存在盜播情況,其中小米盒子也在其中。樂視法務總監劉曉慶近期接受媒體採訪表示,到目前為止,小米有300部左右的影視劇盜版樂視。

根據海淀法院相關資料,在樂視網起訴小米盒子侵犯其信息轉播權的十部作品中,《金陵十三釵》、《我是特種兵》、《醫者仁心》、《當婆婆遇上媽》、《男人幫》、《山楂樹之戀》、《宮鎖心玉》7部影視作品。目前法院對此案已有一審判決,就《金陵十三釵》一劇侵權問題上,判未來電視(iCNTV)賠償樂視網5萬元,小米對其中2.5萬元負連帶責任。樂視方面還稱,加上其它影視作品的侵權,小米合計需要賠償樂視15萬元。

實際上,此前曾有包括湖南衛視、優酷等公司起訴小米盒子盜播,但因小米公司聲稱,自身只是硬件製造商和銷售商,並非內容提供方,因此不存在侵權行為,相關起訴也因此敗訴或庭外和解。

為何此次海淀法院能突破此前其他案件的判決,判定小米盒子必須承擔侵權責任?海淀法院相關判決書顯示,小米公司雖然只提供硬件和技術服務,但其以提供海量正版作為主要宣傳內容,利用互聯網電視平台宣傳推廣自己的品和服務,並通過其密閉系統為該平台提供收費服務,故小米公司應對侵權損害擴大的部分承擔連帶責任。同時小米公司以廣電總局的行政要求為由,對顯而易見的侵權行為不採取必要措施,如此做法有悖於廣電總局頒發行政規章要求的初衷。

小米“我們只是硬件提供商,視頻內容跟我們一點關係都沒有”

“我們根據廣電總局181號檔案的要求,小米盒子必須要與具有牌照的互聯網電視播控平台進行合作,並只能通過播控平台接入視頻內容,我們也根據法規要求去做了。”

針對樂視狀告侵權案件,記者亦採訪了小米公司相關負責人,對方亦發出了一份小米公司正式提供的官方聲明,聲明最主要強調了兩方面情況:1.小米公司只是硬件製造商,內容與之無關,有關侵權問題請詢問iCNTV;2.iCNTV已經終止與樂視公司的牌照合作。

面對同樣的訴訟,小米公司選擇了低調處理的態度,記者發現,小米公司針對本次樂視狀告其負連帶責任的案件所發表的聲明,與此前優酷狀告小米案件時所發表的聲明大同小異。

“我們只是硬件提供商,視頻內容跟我們一點關係都沒有”,這是小米相關人士就此事接受採訪時得最多的一句話,小米盒子接入iCNTV未來電視運營的中國互聯網電視整合播控平台,包括節目採集與播控系統等全部由iCNTV未來電視進行管理,所以小米完全不認同侵權一。“我們根據廣電總局181號檔案的要求,小米盒子必須要與具有牌照的互聯網電視播控平台進行合作,並只能通過播控平台接入視頻內容,我們也根據法規要求去做了。”

與此同時,小米公司也適當的引導大關注另外一個情況:小米公司經向iCNTV未來電視了解,樂視公司與iCNTV未來電視一直有內容合作關係,由於樂視盒子和電視品在播控和視頻內容方面未嚴格遵守廣電的管理要求,iCNTV未來電視已經終止了與樂視公司的牌照合作關係。

iCNTV:一直未有表態

針對小米公司的聲明,樂視在7月1日提出了一份新的聲明,強調樂視與iCNTV依舊保持良好合作,小米公司的指控純屬無中生有!並且,樂視已經掌握了大部分小米公司侵權的證據,樂視也將繼續對小米公司的侵權行為提出訴訟。“截至今天,我們依然發現有大量樂視網獨家版權的影視劇正在被小米盜播,其侵權行為並未停止。”

樂視稱,截至目前,未來電視仍然正常地在為樂視生的數十萬互聯網電視終端提供播控管理和服務。與此同時,樂視還與浙江的華數傳媒和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的國廣東方等互聯網電視播控牌照方有合作關係。

雙方各執一詞,互相矛盾,那麼真相到底如何?作為第三方的當事者iCNTV一直未就此事對外界做出表態。記者昨日多次致電iCNTV仍未能獲回復。

律師:“盒子”是否介入視頻運營是關鍵

據了解,上述案例是在所有起訴小米盒子盜播案件中首次取得勝訴的案件;該案件的勝訴意味未來在盒子終端,即便為內容提供方侵權,終端商可能也要負上連帶責任。本案原告資深代理人北京東衛律所吳子芳律師認為,此案件突破原判,裁定小米盒子具有連帶責任,這也意味法院已經認定不管是終端生商,還是內容提供方有侵權行為,都將要承擔責任,也就是,未來所有的公司都不能以自身為終端生商為藉口,對內容提供方盜播的行為視而不見。

活躍在互聯網行業的知名智慧財產權律師游雲庭對記者表示,終端廠商是否介入視頻內容的運營是界定其是否需要承擔連帶責任的關鍵。“在這個案例中,小米介入了視頻內容的運營,因此需要承擔連帶責任。如果僅僅是和視頻網站聯合推出硬件設備而未介入視頻內容的運營,則無需承擔連帶責任。”

有與視頻內容上聯合推出互聯網電視的彩電廠家負責人昨天也向新快報記者表示,“作為製造企業根本沒有足夠的資源去判斷合作的視頻網站的內容是否侵權,因此公司在與內容合作方談合作的時候就版權方面有補充協議,這樣可最大限度規避版權爭議。”

對生電視盒子的企業而言,“賣盒子”某種意義上等同於“賣內容”。智能電視行業專家認為,此判決對於今后電視盒子和互聯網電視的發展具有風向標意義,讓一些打聚合或者平台合作的盒子、電視的生廠家明確了侵權的紅線,有利於正在爆發的互聯網電視行業的健康發展。

文章標籤

section icon

鉅亨講座

看更多
  • 講座
  • 公告


    Empty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