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市場“閃電調整”為哪般?
鉅亨網新聞中心
新浪財經紐約專欄作家 揚纓
在筆者看來,一個造成市場“閃調”的主要原因是市場流動性明顯缺乏:由於近年來的金融監管,增加了很多銀行和保險公司在資本市場上運作的成本,所以目前大部分在市場上承擔的活躍的資金是對沖基金,而一旦到了大風大浪之時,對沖基金基本上就跑光光,實則近年來美國金融改革的一大敗筆。
最近全球金融市場的動蕩使得不少的投資人士非常撓頭:為什麼9月18日標普500股指創下歷史新高2019.26,但轉而進入10月,市場則每天都“熊”吼四起,之前的牛氣完全消失了。
話美股上漲勢頭從2011年夏末開始至今,持續了約有3年多,增長了80%(如果再向前追溯到2009年,那這個牛市就持續了5年半,增長了200%),收益相當可觀了。投資者們因此也都多多少少對市場的回調有心理准備。
這一輪的市場大跌先是從7月的高收益債券開始,接下來是歐洲股市回調。德國的DAX從今年的高點算起至前幾個交易日的低點已經回調了17%了。而由美國中小股票組成的Russell 2000指數也在同時開始回調,跌幅至今13%。
在以美元走強的背景下,同期進行回調的還有原油等的大通貨,至今回調近25%。雖原油價格回調的引子是美元走強,但近一周來的原油下跌卻完全是市場對全球經濟放緩的憂慮造成的。原油價格的持續下跌終於傳染了美股,標普從歷史新高至10/15日間最低點,回調幅度已近10%。
股市的悲觀情緒現在也很快地傳染了美國國債,因此利率大幅下跌,致使很多國債做空者強行止損回購。因為整個市場的風險規避,迫使美元做多者也不得不清倉止損。就在這幾周裏,幾項今年內收益率最好,也就是最擁擠的倉位都受到了重創。
雖有思想准備,但令大家仍感到撓頭的是,這次回調的“速度之快”可謂是閃電調整。至10月15日止,市場一連5個交易日的跌幅大於1%。相比之下,今年夏季,市場62個交易日中沒有一天跌幅大於1%。號稱是投資恐懼情緒指數的VIX,從9月份的12一路升,10月15日一度達到31,目前在22的水平。做空波動率的倉位(可能是最最擁擠的倉位),迅速止損,是造成了VIX迅速升的主要原因。平時情況下VIX和標普的走勢呈0.75~1的反相關;而在過去的幾個交易日裏,VIX和標普的反相關性高至2!
VIX的升反過來影響了市場的風險情緒,也是造成市場連續大跌的原因之一,是典型的“狗尾巴搖狗”。在筆者看來,一個造成市場“閃調”的主要原因是市場流動性明顯缺乏:由於近年來的金融監管,增加了很多銀行和保險公司在資本市場上運作的成本,所以目前大部分在市場上承擔的活躍的資金是對沖基金,而一旦到了大風大浪之時,對沖基金基本上就跑光光,實則近年來美國金融改革的一大敗筆。
另外,波動率是各個金融公司的風險管理部門風險監控的重要指標,波動率的升勢必造成風險管理部門強制的止損,使得市場悲觀情緒的傳播比埃博拉病毒的傳染要快很多,這也實在很有諷刺意味。
市場在過去短短的兩、三個星期裏一下子變得如此悲觀,特別是在10月15日,也就是市場最為波動的一天,美國商務部公佈的數據顯示,占消費者支出三分之一的零售銷售上月回落0.3%,為1月以來首次下滑,該數據成為導致金融市場崩潰的“導火索”。於是,一些經濟學家考慮調低月底將公佈的美國第三季度實際GDP年化季率預期。
事實上,不去看那“了風就是雨”的資本市場變化,單看美國數據,並不那麼糟糕:1)美國9月工業出意外走高,單月升幅創下2012年9月以來之最;2)美國勞工部10月16日公佈初請失業金人數26.4萬人,創2000年以來的低位,這已經是該數據連續五周低於30萬人,創下2006年以來最長紀錄。美元走強導致美國大企業的出口降低、歐洲和日本進入通縮的可能性加大,以上兩點會使美國的經濟增長減緩,但是卻不足以令美國進入經濟衰退。最大的可能性是美國保持在2%-2.5%的經濟增速。
美聯儲對美元的強勢、全球經濟的緩慢增長,及通縮的可能性已經開始擔心,因此漲息時間表將會被一推再推。不過,10月16日,美國聖路易斯聯儲主席布拉德居然表示,如果美國的通脹預期下行,美聯儲應該推遲QE的結束時間。布拉德雖然是鷹派人物之一,但卻有經常“換邊站”的口碑。筆者認為QE已接近尾聲,推遲其結束時間,實質意義不大,反倒會令市場生不必要的擔憂,所以美聯儲推遲QE結束時間可能性不大。
十月在金融歷史上向來沒有好名聲,今年看來也不例外。市場最近的表現雖然不免有些“杞人憂天”,但是,迅速升的波動率已經對投資市場的風險情緒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損傷,需要一些時間修復,再加上離年底不遠,很多的資金恐怕今年不會輕易返回。在缺乏流動性的市場上,大多數交易員抱的心態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動作后思考”,波動率將會居高不下。
市場回調10%,還算是牛市中的調整。但是如果市場不盡快穩定下來,那麼任何更負面的消息,會令市場繼續承擔下行的壓力,那麼就很難講是牛是熊了。如果市場近期穩定下來,會不會重上新高,完全要取決於歐洲的經濟情況了,這主要看德國總理默克爾了。
- 免費體驗模擬交易 投資全球熱門資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