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軍來臺是對我朝野各派的重要考驗
鉅亨網新聞中心
張志軍來臺是對我朝野各派的重要考驗(葉柏毅報導)
繼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前往大陸的歷史性訪問之後,更受人矚目的,是大陸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回訪臺灣。張志軍來訪,等於是完成了前國臺辦主任「王毅」一直想做,但始終沒做成的事。客觀來看,張志軍這次回訪,比前一次王郁琦造訪大陸,意義更為重大,也更具觀察點,因為這等於是臺灣全體上下,面對大陸所出的一張重要考卷。
對執政的國民黨來說,自馬英九總統上臺,就把如何恢復在先前陳水扁前總統任內,搞得風雲緊急的兩岸關係,回到軌道上,列為首要之務。在馬總統到目前為止的六年執政期間,國內外各界一致認為,緩和兩岸關係,開展兩岸交流,是馬總統的一項具體且重大的政績。然而,還是有一些對國民黨不信任的反對派,認為兩岸交流的步調不符合他們的期待,這也正是造成今年太陽花學運的重要因素。在這一點上,執政黨應該吸取教訓。如果馬總統認為是在做一件正確的事,為什麼無法化解反對派人士的憂慮?不管由太陽花學運所帶上凱道的人潮,是十一萬人也好,五十萬人也罷,都顯示著在臺灣內部,對兩岸交流的速度上,是有一定可觀比例而不可忽視的民意在疑慮著。對馬政府來說,應該思考的是:為什麼在這六年,馬總統致力維護兩岸關係穩定,卻反而沒有得到更多民眾在兩岸政策上的支持?這其實也顯示馬政府在推行重大政策上,一貫缺少妥善溝通思維的誤失。馬總統或許對掌握兩岸交流步調,深具信心;但既然如此,更是應該向國內民眾好好溝通,化解各方疑慮,而不要先入為主地認為,憂慮與持反對意見者,都是在找麻煩,逢馬必反。畢竟,就客觀情勢來看,臺灣對大陸已經是以小事大了,如果內部再不能團結一致,不管誰執政,對臺灣都不會有利,這是馬團隊必須要思考的課題。就算認為政府無論怎麼說,怎麼解釋,反對人士也都聽不進去,但至少該做的溝通,該有的解釋不能少;身段一旦做足了,未來就算有人借題發揮,在臺灣目前資訊流通已然毫無障礙的情況之下,誰對誰錯,誰有理誰無理,一望即知。政府與其說,在面對大陸的時候有自信,倒不如更該在面對臺灣的民眾時,具備更充分的信心。
而對在野的民進黨,以及深綠反中人士而言,倒也不必把張志軍的來訪,視為洪水猛獸,認為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抗拒到底再說。與執政黨需要注意一樣的,在野與反中人士也應該瞭解到,拓寬心胸與開展溝通,其實比一味地閉鎖抵制,更具力量。這從先前臺南市長賴清德到上海訪問,就可以看得出來。賴清德在上海,面對中共官員與對臺智庫學者,把獨派人士的主張,不卑不亢地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中共方面人員雖然聽得臉色鐵青,但賴清德也是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具體實現了他在出訪前,所承諾的「積極自信與中國大陸進行交流」。如果賴清德做得到,那麼獨派與反中人士為什麼做不到?而如果賴清德做得到,但反中人士還是不問青紅皂白地,連與張志軍對話都不肯,要像陳雲林第一次來臺一樣地誓死抗爭到底的話,民意也未必會全盤支持。既然張志軍這次來臺都明白表示了,是希望與臺灣各界深入對話,同時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也展現出,可以與張志軍會面的意願。那麼試想,已有賴清德為獨派人士在大陸發聲於前,又有民進黨所擁戴的蔡英文,願與張志軍會面於後,深綠、獨派與反中人士們,何不先看看精神領袖們如何與張志軍過招,再決定後續的行動,不是更有理路嗎?徒然冒進,不是只會更加落得外界口實而已?對於他們想要傳達的理念,事實上並無幫助,也只會把阻隔的高牆,築得越來越厚;而這真的是我們在面對一個強鄰的時候,所該做的事嗎?如果連美國與日本,都不得不正視要如何與中國大陸打交道的時候,與大陸只有一水之隔的我們,一味地逃避與拒絕,難道是正辦嗎?
事實上,張志軍這次來臺,會談什麼主題,其實已不重要;因為自太陽花學運之後,政府與大陸當局的任何交流,都勢必會面臨更嚴格的檢視與監督。因此兩岸關係的進展,將會緩慢一段時間,但這未必不是好事。正如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副所長「朱衛東」所指出的:當前兩岸關係,已經從開創期,進入了鞏固深化期,也就是所謂的深水區。因此,「快一點慢一點都沒什麼大不了,關鍵是要『穩中求進』,而『穩』則是前提」。大陸方面所謂的「穩中求進」,自是有他們的盤算與考量,但「穩中求進」,不也應該是臺灣方面所具備的態度嗎?臺灣當前對大陸的兩股力量,無疑是分裂的;在客觀情勢上已經是大小不等的情況下,如果在主觀態度上又不能達致最大共識,反而是各行其是,那麼臺灣在面對大陸時,註定會陷入劣勢。因此,又回到一剛開始時所指出的,張志軍這次來臺,其實真正重要的意義,並不是對張志軍本人的考驗,而毋寧看做是大陸方面給臺灣朝野所出的一道考題,是考驗臺灣上下面對大陸,能不能夠團結起來,準確有效地傳達出,臺灣方面希望與大陸開展關係,但大陸當局也必須正視中華民國,做為一個政治實體存在的事實,或許才算是把這道考題給答好,也算是通過了這次考試。
而正如朱衛東所指出的,幾乎所有人都看得出,兩岸交流目前已經走到了一個關鍵點。前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在接受媒體專訪時就指出,兩岸交流目前已經面臨了「轉捩點」;希拉蕊並以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的關係為例指出,臺灣方面必須要以烏克蘭為鑑,就是在與大陸的交流關係上,要怎麼求取本身的最大利益,但卻又不能太過依賴,以至於失去了本身的主體性與能動性。或許,這正是太陽花學運的聲音,想要表達卻又不能清楚說明的意見;而這或許也正是自信掌握步伐的馬政府,所更要小心謹慎的。因為歷史經驗在在告訴我們,跟共產黨交手,馬失前蹄總在於太過大意。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