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痛失面板棋子“叫板”背后難掩佈局失落
鉅亨網新聞中心
李娜 王珍
一年后,“鴻夏戀”因為郭台銘的一次採訪重新被挖了出來,作為鴻海掌門人的他突然放炮,自曝“鴻夏戀秘辛”,並用“自己被騙”來概括整個事件。
不過郭台銘仍表示,如果夏普能夠同意以市價讓他入股9.9%的話,那麼他依然希望進行這筆投資。
分析人士指出,郭台銘此舉或是向夏普施壓,他想要的技術仍未到手,鴻海與夏普檯面下可能將啟動新的合作。Display Search分析師吳榮兵則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鴻海還是想要夏普的IGZO(氧化銦鎵鋅)技術,相信在談判當中,這塊技術目前最強的還是日本廠。
但在這段“剪不斷”的戀情背后,為何鴻海如此在意,為何郭台銘自爆被騙?在梳理鴻海在面板中的佈局后,也許可以找到答案。
鴻海的野心
郭台銘拒承認自己是那個“要吞併日本公司、竊取技術、欺騙夏普的台灣人”。他日前在訪日期間,公開指責夏普不誠實。
雖然外界對於這一言論出現的時機紛紜,但事實上,對於技術、對於面板,鴻海的野心早已經不是秘密,為了讓富士康打造能超越韓國巨擘三星電子的技術實力,這家台灣電子業大廠早已佈局。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EMS(電子製造服務)公司,鴻海科技集團(富士康)從未放棄其對顯示業的介入。”調查機構NPD Display Search研究人員指出,如果鴻海僅停步於組裝業,對主要的零部件無法掌控,則將無法在業鏈中實現自身增值。
公開資料顯示,為了掌握上游話語權,鴻海集團幾年前就在內部建立了一項“眼球計劃”的商業計劃,該計劃意在整合包含觸摸屏與顯示屏在內的所有與眼球相關的零部件。
鴻海內部人士此前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眼球計劃以移動設備及電視顯示屏為主要焦點,對移動設備顯示屏而言,包含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顯示屏以及觸控模組,對電視顯示屏而言,包含液晶電視顯示屏。在公司內部,鴻海還為此成立了鑫成、業成、業鑫、睿士達、天億科技等一條龍“眼球事業群”部署。
“鴻海對於面板領域的投資其實很多年前就開始了,最初的群創就是台灣面板五虎之一,后來在金融危機中上演蛇吞象推動與奇美的合併成為全球面板三強,再加上對夏普10代的整合,在面板領域鴻海已經佈局多年。”吳榮兵對記者表示,目前鴻海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代工廠。從能看,群創目前排名僅次於韓國三星和LG,這兩年有機會盈利。
但鴻海面臨的一個窘境是,之前佈局的面板多為主流品市場,也就是液晶電視、液晶顯示器、筆記型電腦等已經非常成熟且增速明顯放緩的面板市場。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大尺寸超高清液晶電視等市場的快速成長,鴻海此前的佈局顯然已經無法滿足新的市場的需求。[NT:PAGE=$]
目前,在增速爆炸性增長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領域,更多被LGD、夏普、Japan Display等日韓品牌掌握。盡管蘋果在推動核心部件的“去三星化”,但是鴻海旗下的奇美卻並不是贏家,比如在New iPad的訂單中LGD佔據了70%的份額,而在iPad Mini的面板中也是LGD和台灣友達成為主力出貨商。
並且,據台灣業鏈人士表示,在核心技術上,鴻海仍面臨儲備不足的問題。
此前,由奇美電子、天億顯示科技及深超光電三家液晶面板製造商為鴻海客戶提供移動裝置用顯示屏,由於缺乏製造低溫多晶硅及移動顯示用高分辨率面板經驗而讓鴻海頭痛不已。據了解,鴻海多次希望通過投資夏普以取得其對深超光電及天億顯示科技的技術支持。
事實上,夏普對鴻海的吸引力正是來自於這種對技術短板的渴求。不僅因為夏普10代50%的能,還有夏普的移動顯示面板領域,鴻海一直希望能獲得夏普獨有的IGZO技術,這已經成為雙方此前入股談判中最為重要的砝碼。
“鴻海還是想要夏普的IGZO技術,相信在談判當中,這塊技術目前最強的還是日本廠。但是,夏普不會把IGZO技術給鴻海,因為夏普對鴻海的依賴在減弱。2011、2012財年,夏普最困難的時候都沒有轉讓IGZO技術,現在業績回升,可能性更小。”吳榮兵對記者。
此外,除了要應對三星等面板廠商的競爭,鴻海還需要警覺正在崛起的中國大陸面板廠商。“今年面板廠的業績還可以,隨中國大陸多條8.5代量,四季度和明年初可能會波動。”吳榮兵對記者表示,要彌補移動顯示面板的短板,鴻海需要對現有的面板業務進行全新的整合,這才是鴻海眼球計劃的主要原因。
夏普情結
除了戰略的考量因素外,對於鴻海來,與夏普之間多年形成的“戰略”關係也是讓郭台銘對入股事件“放不下”的原因之一。
NPD Display Search分析稱,此前鴻海和其之前投資入股的面板廠商奇美之間,已經與夏普建立了許多策略性聯盟。
比如,鴻海已經是夏普液晶模組組裝的代工製造商,夏普通過技術授權將其UV2A光配向技術授權給奇美,並曾經幫助奇美改善其在台灣的7代和8代光配向能爬坡進程。
又如,鴻海承接夏普的液晶電視代工業務訂單,奇美供應一些不能由夏普生的液晶面板給夏普的液晶電視。這種現象在夏普將其8代改裝成金屬氧化物生製程和10代能利用率降低之后漸漸增多。
另外,鴻海是蘋果iPhone和iPad的主要整機組裝商。同時,夏普也是iPhone和iPad的一個主要面板供應商,兩者曾經在一起緊密合作以解決蘋果手機和平板電腦的生和技術問題。鴻海還是索尼液晶電視的主要整機組裝商,同時索尼也從夏普購買液晶電視面板,主要是夏普10代生的40英寸和60英寸面板品,然后將面板提供給鴻海的電視組裝廠進行組裝。也就是,夏普和鴻海在索尼液晶電視品項目上具有間接合作關係。
“事實上,夏普與鴻海合作多年,夏普獲益更大,得到資金和出海口,鴻海沒有達到主要目的。郭台銘一是想拿到面板廠的主導權;二是想拿到夏普的技術。他想以最小的代價拿到控制權,結果落空。”中華液晶網主編張新崗對記者。[NT:PAGE=$]
更讓郭台銘感到“吃了悶頭虧”的還有來自於對方管理層的多變以及“倒戈”競爭對手。
此前,當夏普宣佈將與全球最大的製造商鴻海締結伙伴關係時,這家日本領先的LCD製造商便招來了一些仍相信日本握有強大製造實力和高科技優勢人們的批評聲浪。對於鴻海來,一家歷史悠久的日本製造商吞下了它的驕傲,竭力與自己一起創造全球電子製造市場的新標準,僅僅是這一態度的轉變已經明了對鴻海的信任。
從鴻海與夏普啟動談判的2011年6月到鴻海決定向夏普工廠出資的2012年3月,郭台銘一直在和町田勝彥(2012年3月之前擔任夏普董事長,2013年6月起擔任特別顧問)進行談判。郭台銘曾對町田信賴有加,並對町田表示夏普如果和鴻海聯手將打敗韓國三星電子,希望一起大幹一場。
然而,從2012年夏季開始,町田出現在談判桌上的次數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片山干雄(2013年6月之前擔任董事長)。之后片山開始忙於和韓國三星電子以及美國高通等企業開展合作談判,與郭台銘的談判對象又變成了奧田隆司(2012年6月之前擔任社長,現任董事長)。
郭台銘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2011年6月1日町田到香港地區與他會面,主動提出“連手對抗韓國三星”,片山也用同樣的話打動了他,第二年3月的資本合作協議本有“含工廠液晶面板事業,不准讓三星加入”的字樣,但契約不能有這種條件,於是以口頭約定。但隨后的事件發展是,夏普接受了三星的出資。
台灣業鏈分析師表示,蘋果與三星是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上勢均力敵的競爭對手,夏普生智能手機、平板終端用中小型液晶面板的龜山第1工廠實際上已成為“蘋果的專用工廠”。從這個意義來,夏普應該站在蘋果陣營,而片山卻故意靠近三星,期望構築和兩大陣營的等距離關係,這一點讓曾經希望“聯日抗韓”的郭台銘感到有些不解,多少心裏也有一些怨氣。
不過,不管鴻海的態度如何,在Display Search中國區研究總監張兵看來,鴻海是否能重新入股夏普,主要看鴻海面板消化能力。
“眼球計劃沒有持續動作,需要日本企業的面板技術。無論夏普還是JDI,仍有技術優勢。”張兵對記者。製圖/蔣皓明
- 技術分析變簡單了!化繁為簡實戰學招生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