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的外交政策與沃爾瑪超市的營運作風如出一轍
鉅亨網新聞中心
奧巴馬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6月21日刊登題為《如果中日開戰,美國會怎么做?》文章稱,考慮到日前奧巴馬在西點軍校發表的演講,誰能真正知道答案呢?上述演講中充斥著陳腐的理想主義,沒有什么實質內容,是戴維•羅特科普夫(美國《外交政策》雜志首席執行官)所謂的奧巴馬“沃爾瑪式外交政策”的老調重彈(羅特科普夫認為,奧巴馬演說可歸納出一個重點,就是他的外交政策傾向於低成本、低風險,與美國連鎖超市沃爾瑪的營運作風如出一轍)。和訊網特摘編如下,以供理論界學術研究與參考。
參考訊息網6月23日報導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6月21日刊登題為《如果中日開戰,美國會怎么做?》一文。作者為該刊執行總編哈里•卡齊亞尼斯。文章稱,奧巴馬政府已經制定了重返亞洲戰略。有關這一戰略的一個方面並未得到充分認識,即華盛頓加強了對其盟友安全的承諾,而且美國在履行這一承諾時可能會付出生命和財富的代價。
美國總統奧巴馬最近訪問日本時首次宣布,釣魚島由於受到日本管控,所以處於美日安保同盟的保護之下。多位美國高官此前已經作出過這種表述。
奧巴馬將會怎么做?文章稱,考慮到日前他在西點軍校發表的演講,誰能真正知道答案呢?上述演講中充斥著陳腐的理想主義,沒有什么實質內容,是戴維•羅特科普夫(美國《外交政策》雜志首席執行官)所謂的奧巴馬“沃爾瑪式外交政策”的老調重彈(羅特科普夫認為,奧巴馬演說可歸納出一個重點,就是他的外交政策傾向於低成本、低風險,與美國連鎖超市沃爾瑪的營運作風如出一轍)。
文章稱,這直指美國亞洲再平衡戰略的核心,並暴露出其根基中的一個致命缺陷。奧巴馬是否愿意向美國民眾解釋,為何美國人應該為了保護一堆名稱可笑的岩石而犧牲生命——大部分美國人甚至都無法在地圖上找到這些岩石?考慮到奧巴馬的政治資本有限且僅有兩年半就將下臺,他是否愿意解釋為何要在形勢並不明朗的情況下卷入一場許多人認為並不符合美國國家利益的衝突?換種方式來考慮這一問題——在中國沒有明確“入侵”釣魚島的情況下,他會無條件地支援日本嗎?或是從更為寬廣的角度看,美國會在何種形勢下前去拯救亞洲?
文章認為,這些無疑都是些可怕的問題。或許這就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最近舉行的香格里拉對話期間作出那種反應的原因。或許這就是澳大利亞人正考慮在相關地區以及全球范圍內發揮更大作用的原因。美國或許有某些意圖,卻可能沒有實施行動的意愿,哪怕是為了與其簽署同盟條約的盟友。
文章稱,暫且后退一步。如果奧巴馬確實為在前文所述的情況下進行干涉找到了合理解釋,美國民眾將對此作何反應?如果大多數美國人不支援美國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他們會支援因釣魚島、仁愛礁,或亞太地區其他任何有爭議島嶼或暗礁而發動的戰爭嗎?很明顯,亞洲的現狀一旦遭到破壞,美國的國家利益將處於危險之中。但在如今這個語音資訊和社交媒體盛行的年代,能否對上述利益加以言辭修飾,以至於讓美國人愿意為釣魚島、為某塊暗礁,甚至為某種語焉不詳的國際秩序舍身赴死呢?
筆者深信,美國必須對其亞洲外交政策進行再平衡。華盛頓也的確應對其盟友施以援手,但是要在不犧牲美國人的生命或其條約盟友沒有直接入侵的情況下。然而,很難在不久的將來看到某位美國總統能夠提出這樣的觀點。
文章稱,需要明確的是,這並非支援美國以任何方式或任何形式放棄其亞洲盟友。筆者堅信,美國值得為維護亞太地區和范圍更廣的印度洋-太平洋(601099,股吧)地區的當前國際秩序而戰。美國的繁榮和安全是建立在華盛頓及其盟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創建的國際秩序基礎之上的。一旦這一秩序被顛覆,美國人會發現自己所處的國際環境不再那么安全和穩定。
然而,文章認為,華盛頓的亞太盟友必須明白,美國針對該地區的再平衡戰略存在一些限制。如果它們不理解這一點,亞洲或許會在危機爆發時感到措手不及。
加刊稱,日美4月初正式在作戰層次,就防守離島釣魚島問題進行了技術層次的討論。這是美日首次就離島作戰計劃進行技術層面的想定、制作。這意味著中美衝突開始走向技術層面的現實性階段。
[NT:PAGE=$] 中國成實際假想敵
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月刊8月號(提前出版)一期報導稱,在上世紀90年代危險性極高的多次臺海危機進程中,美國、日本並未與台灣地區制定聯合作戰行動計劃。美韓只就對朝鮮軍事反擊問題,制定過系列作戰計劃,而且每年修訂。通常美軍與盟國制定作戰計劃,意味著作戰想定對象已經由理論敵人上升到實際的假想敵的階段。
東京的外交情報訊息來源說,日美目前這一計劃還處於構想的階段,初步的法律依據是周邊事態方案、美日安保條約、日美物資互換協議等等。而作戰想定的范圍(作戰區域)可能比當初規劃要大很多。
《漢和》認為這一情報表明:
一、美日的聯合作戰計劃的基礎,立足於反擊進攻,如何奪回離島,因此結論是肯定的:一旦中國軍隊采取進攻行動,意味著美軍一線海空軍勢必全面介入,而不是提供單一的后勤補給。美日對中國直接作戰,將是現實的。
二、美日考慮到一旦中國發動軍事進攻,戰爭有可能擴大到對美軍基地,實際上應該想定的是沖繩等地區的彈道導彈攻擊,因此,以離島問題為契機,美日對華彈道導彈防御計劃還有可能進一步擴大到離島,為了對應朝鮮的幾次彈道導彈威脅,美軍、自衛隊已經在沖繩部署過“愛國者”-3型防御系統,今後視中朝兩國彈道導彈威脅的種類、現實性,美日在沖繩海域部署大氣層外反導系統(“標準”-3系列)的可行性已經大大增加。
作戰計劃設計面廣
報導指出,針對離島問題的美日聯合作戰計劃,是冷戰結束以后,美國首次在軍事戰術層面,把中國列為作戰對象。
東京的外交情報訊息來源表示:這一作戰計劃設計面較廣,因此極有可能需要一定時間,通常聯合作戰計劃的制定,當然需要進行首長司令部演習、想定、提出方案,尤其是針對大國的作戰計劃。
《漢和》分析認為這樣的美日聯合作戰行動計劃制定過程至少需要6個月甚至更漫長的時間,接下來就是聯合軍事演習,落實作戰計劃。
假設真的爆發中國進攻作戰,第一階段美軍最有可能介入的參戰部隊將是海空軍,提供全面的制空制海權、實際的奪島行動應該由陸上自衛隊自己負責。
目前的駐日美軍規模,足以卷入一場中低烈度的離島作戰行動中。開戰初期,美空軍的角色首先將會扮演爭奪制電磁權、制情報權、彈道導彈防御預警等任務。同時,駐扎本土的f-22隱形戰斗機還會以輪訓的方式,全面進駐日本。
對登陸離島的中國海軍陸戰隊的火力攻擊任務,應該由“華盛頓”號航母艦載機戰斗群負責。由艦載的f-18e實施對自衛隊登陸部隊的火力掩護。
美航母戰斗群由15艘大型水面艦組成,核心是兩艘“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7艘“伯克”級導彈驅逐艦,這些水面艦中,至少兩艘導彈巡洋艦可以負責對中國二炮彈道導彈的攔截作戰,它們都配備了“標準”-3彈道導彈防御系統。全部水面艦都擁有發射“戰斧”巡航導彈的能力。
非接觸性對抗模式
報導稱,至於美海軍陸戰隊是否直接參與奪島登陸作戰也值得關注。第三遠征隊部署一艘lhd-6wasp兩棲攻擊艦,滿載排水量41000噸,載有“海鷂”攻擊機、ch46/53大型直升機等。
但是《漢和》分析認為:美海軍陸戰隊直接參與登陸奪島行動的可能性較低。奧巴馬政權誕生以來,改變了對世界局部戰爭的干涉形式,徹底避免直接派遣陸上兵員參戰、流血。這是阿富汗、伊拉克戰爭後遺症的結果。這一作戰思想,具體體現在利比亞、敘利亞、馬里衝突中。更多的直接士兵戰斗行動由盟國軍隊負責,美軍只提供空中、海上掩護、偵察巡航等。
具體地說,美日離島聯合作戰行動計劃中,美中最有可能發生直接衝突的模式何在?縱觀上世紀90年代的臺海危機中,美國五角大樓相關負責人、戰略學者(多數都任職於國防大學、或者是退役軍人、國防情報局分析師)都異口同聲地認為:不排除核時代大國“非接觸性對抗”(彈道導彈攔截)的危險,而且是一種主要模式。
例如彈道導彈攔截作戰,就是核時代大國“非接觸性戰爭”的典型模式。這一點完全有可能在美日離島聯合作戰計劃中立案、演習並且真正貫徹落實。即:一旦二炮對沖繩等美日軍基地實施彈道導彈攻擊,美日勢必聯合攔截。而且是多層次的陸海空軍聯合攔截。
報導指出,從科索沃衝突中誤炸中國大使館的攻擊模式也可以看出,核時代大國衝突中,誤炸、偷襲也是有效的選擇,而且可以避免衝突升級。
報導還指出,利用美軍自己強大的電子干擾能力,對中國軍隊的雷達、無線電、戰管系統實施全面壓制、欺騙性干擾,以掩護日軍獲得制電磁權、制資訊權的戰法,也不容置疑。
綜合上述,美日離島作戰計劃的制定,是美軍介入中日衝突的構想,從理論到實際行動方面的邁進。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