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曉》製作人李黎:高曉松轉會我心情很複雜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6-23 11:54


新浪科技 崔西

在愛奇藝高調發布高曉松轉會后新作《曉松奇談》時,一手通過《曉》把高曉松捧紅的優酷也沒有,邀請到袁騰飛、梁冬、宋鴻兵、羅振宇推出全新四檔脫口秀節目,為《系列》繼續造勢。


活動現場我們遇到了優酷土豆集團副總裁李黎,她曾是標準的傳統媒體人,曾在派格太合、光線傳媒工作,擔任過光線傳媒電視劇部總經理。作為新媒體的製作人,她最大的驕傲是《曉》的成功。

可是高曉松投向競爭對手的懷抱。

到這時李黎神情流露出惋惜:“我把以《曉》為首的幾個內容都當做我的孩子,傾注了所有情懷和夢想。可是互聯網是一個體驗的平台,每個人想法都不一樣。作為一個小女人我心情很複雜。”

李黎一直有脫口秀情節,她所在的派格太合曾製作中國第一檔脫口秀節目《東方夜譚》,在當時東方衛視收視很高。2011年8月李黎加入優酷的時候,就想做一檔互聯網脫口秀節目。

那個時候的高曉松剛從監獄裏出來,大部分媒體不是很待見,那個時候他被公認知的身份僅僅是音樂人。優酷土豆首席內容官朱向陽經常和高曉松有飯局,他發現高曉松特別能抓住現場,讓所有人聽他滔滔不講見聞。

很快朱向陽在飯桌上搞定高曉松,把他推薦給李黎。敲定了節目和人選,李黎發愁的是品牌名稱,高曉松自己取的名字是《的蛋疼》,這個太不像優酷的風格了。李黎在一次飯局上請韓寒幫忙起名,最后圈定了《曉》。

其實李黎建立《曉》這個品牌有兩層解讀,當時只完了一層,另外一層沒有出來:

“《曉》想告訴大家,現在互聯網基因是吐槽,高曉松不是諾貝爾獎獲獎者不是科學家,但他在很多的領域上有很多獨特的精彩想法,其實有很多像高曉松這樣的人,高手在民間,我們想把這樣的普通IP運營成為知名IP。”

所以,《曉》的“曉”字除了是拂曉的“曉”,還包含一個大小的“小”,未來《曉》是一個平台,給每一個人有獨特的哪怕是很小的表達的機會。“只不過因為《曉》是瞬間就火了,我本來就是運營系列。”李黎。

她這番話其實是回答高曉松走了,《曉》將如何繼續運營:保留品牌,以平台形式吸引更多民間優秀高手加入。

其實《曉》是一個慢熱的品牌,當《曉》剛剛把內容做到台網聯動輸齣電視台時,廣告客戶才慢慢有一點認知,但是這種認知度跟當時《曉》品牌並不匹配,真正獲得投入是一年以后有大國際品牌廣告主開始。

優酷在《曉》上剛剛開始探索新商業模式會員,但現在還在探索階段,如何把這個商業模式做成大規模的收入,還需要一段時間。其實這也是整個優酷系列新模式的探索:粉絲經濟以及會員模式,這點《邏輯思維》已經運營出范本,也將是優酷在脫口秀商業化方面最重要的考慮。

雖然愛奇藝挖走高曉松花費巨資,但也確實能享受到《曉》品牌滯后的廣告紅利。李黎也不否認這一點,“高曉松帶走的只是一部分,那不是我的夢想,《曉》品牌還在,我會不遺餘力把這個平台做好。”

對於轉會,高曉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有一段描述:

“互聯網界跳槽太正常了。我這兩年老去優酷,一看旁邊樓就是愛奇藝,搜狐也不遠,我問你們怎麼都在一塊辦公?他們方面跳槽嘛。這個行業好,連CEO都跳槽。包括娛樂業,也不像20年前似的,曉松怎麼回事,我們把你捧紅了你還有二心?過去是純江湖,現在是商業社會,而且我跟幾家都的明白,大家還是朋友,山高水長。”

“高曉松轉會這個事情我心情很複雜,這個不僅僅是朋友和朋友的關係,我傾注了太多情懷和夢想。”在李黎看來,優酷是一個孵化器,從7年前就開始做這件事情,無論旭日陽剛、西單女孩、老男孩還是高曉松,起到的都是平台作用。

下一個《曉》如何篩選?李黎的首先要求是正能量,其次是符合用戶的喜好,要有自己的思想和價值觀,而且是跨界綜合型。

從做《曉》到《我是傳奇》再到《侶行》,李黎的追求從原來和電視台拼製作水準提升為“創新”,她更願意通過雙向的互聯網數據,由用戶決定內容。比如最開始是她決定《曉》是什麼樣子,但是到《侶行》已經改為用戶決定旅行地點,用戶已經深度參與內容。

“這個是電視台是很難做到的,因為他的媒體屬性要做到時時參與或者創造內容,是有一定門檻的,這個反而是互聯網應該做的東西,它的特質和生的內容跟電視台生的內容看似相同,但是又有不同。相互可以融合,相互可以互補,相互可以拆分,這是魅力所在。”李黎。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