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顧問:進口燃氣虧損問題仍處于無解狀態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6-23 10:41
6月15日,中亞天然氣管道c線正式向國內通氣,這是繼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a、b線后,第三條由境外向國內供輸天然氣的長輸管道,年輸氣能力最高可達250億立方米。此前,來自中亞的天然氣管道a、b線,通過西氣東輸二線向國內轉供,供應著25個省區市逾5億人的生活用氣。2011年至2013年間,中石油在進口天然氣銷售上的虧損總計1051億。
就在一個月前,中石油和俄羅斯天然氣公司簽署了一份為期30年、總額約為4000億美元的“世紀大單”。這樁生意的交易價格也備受關注。在國內天然氣價格改革進展緩慢的局面下,進口氣價的變化不僅關係到石油央企的業績,更加關係到企業境外找氣的心理預期。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任浩寧認為,進口燃氣虧損問題仍處於無解狀態。價格倒掛、供需失衡等問題由來已久,在環保壓力並不太大、政府層面沒有力推天然氣消費的情況下,天然氣進口問題難有解決之道,如今政府部門治理霧霾、推廣清潔能源的熱情非常高漲,參照歐美國家天然氣消費占比的想法日漸增多,天然氣價格上漲必成主流趨勢,無論政府層面放開進口管制亦或仍由個別企業寡頭壟斷。
更為重要的是,我國在進口天然氣價格方面影響力極小,談判議價能力飽受業內人士批評,國內更沒有完善的定價機制與國外市場對接,多數情況下僅能憑借政府層面出面進行協商談論,而此時政治效應、經貿效應或遠遠超過企業的把控能力。而銷售環節定價權限則由政府部門進行指導,價格過高必然會激起普通民眾和中小企業反對,價格過低則會導致三桶油虧損連連,民眾指責國企央企不作為的情況同樣非常嚴重。如今這種情況長期持續下去,無論是哪個企業扮演天然氣供給者的角色都會受到普遍質疑,因為政府層面寧愿犧牲央企的利益也會保障普通消費者的利益。
如果按照我國能源結構調整的正常步伐來走,天然氣需求量不會在短時間內大幅攀升,畢竟,長年占比接近七成的煤炭仍是我國第一大能源,水電、石油、天然氣、核電、風電、光伏、生物質能等各自發揮效用。而如今治理霧霾問題儼然成為部分地方政府經濟工作重心,打壓傳統能源、上馬新能源和天然氣的情況大幅增加,“煤改氣”工作似有席卷華北各地之勢。人為釋放天然氣消費需求是加劇供需關係失衡的主要因素!常常以歐美國家天然氣占比來判定我國能源結構的想法有失偏頗!畢竟,天然氣供給能力的增幅較為緩慢,且我國最優勢能源依然是煤炭!所謂因地制宜、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要求的莫不是加大清潔煤炭的研發、充分利用我國能源優勢?
進口燃氣虧損問題仍然無解,只要管制放開價格必然上漲!(作者系中投顧問產業與政策研究中心 高級研究員)
- 供應風險與需求疲軟拉鋸 油價短線震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