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J視點:棺材里的地產有了新動靜或提前埋葬牛市?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國慶長假期間訊息面仍然充斥著樂觀的情緒,港股在極為不利的環境中連續上漲,美元指數雖然強勢不減,但國際金融市場走勢尚屬平穩,季報行情也將從今天起拉開帷幕,最讓投資者振奮的是,央行與銀監會聯袂下發了關於放寬房貸限制的政策,在還清房貸的基礎上,“改善型需求”將能享受“首套優惠”,同時對三套房貸“一刀切”的政策進行了調整,並提出通過金融工具創新支援房貸投放,擴大房地產企業市場化融資渠道。

對於地產政策,國慶期間仍在交易的港股率先做了積極回應,港股市場中的中資地產股表現強勁,上周五融創中國大漲12.24%、綠城中國大漲8.94%、 富力地產漲8.04%、萬科H股大漲6.41%,雖然其后的兩個交易日地產板塊走勢分化,但已對A股地產股的帶動效應做出了表率,“開門紅”在所難免。


事實上,在節假日期間,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2014年9月中國房地產系數百城價格指數報告。數據顯示,2014年9月,全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為10672元/平方米,環比上月下跌0.92%,連續第5個月下跌,跌幅擴大0.33個百分點。而房地產仍是當前中國經濟最重要的支柱,其連續下跌意味著經濟失速在加快節奏,中央政府在這個節點上對地產的政策救市,是最直觀有效的“穩增長”手段。

而立竿見影的是,在今年國慶期間地產業界“捷報”頻傳,以長三角重鎮南京為例,國慶黃金周前3天,南京商品住宅已累計認購1100余套,日均認購371套,同比增長36%,整個南京市商品住宅的庫存量也從此前的5.3萬余套回落到5.2萬余套。國慶7天,南京樓市有4天認購量在400套以上,其中最後一天的10月7日,認購量則達到530套。

“限貸”松綁也提振了開發商的信心。10月1日當天,一份《綠城集團浙東區域公司檔案》在微信中廣為流傳,其中的要點包括,要對現有在售的樓盤提價5%~10%。據媒體人員確認,這份檔案確實出自綠城集團浙東公司,浙東公司目前涵蓋舟山、新昌、諸暨、余姚、紹興、寧波等城市。此后,多家開發商漲價的“內部檔案”都“不小心”在網上流傳開來,版本包括綠地、恒大、新城控股等多家開發商。杭州的一家樓盤售樓處門口則干脆以巨大的戶外公告宣布:一直很貴,馬上更貴。

從實際效果來看,地產新政已經取得了初步成功,但這種燥熱的氣氛,實在是太容易讓人聯想起次貸危機之后的“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拯救地產於大廈之將傾,也延續了銀行信貸粗放式增長的盈利模式,並讓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不至於彈盡糧絕,但毫無疑問的是,伴隨著地產火線復甦的將是資金的再度錯配,原本因房產寒冬要被“擠”回實體經濟領域的投資資金(包涵民間資本),又將重新被吸入地產業的“黑洞”當中,中國經濟“調結構”的改革之路或變的漫長而崎嶇。

換個角度來看,假設此后央行與銀監會的這輪救市行動,並沒有達到預想中的目標(畢竟住房“剛需”的購買力在這十年間已過了釋放的高峰期),在“穩增長、守底線”的大政方針之下,我們甚至不能完全排除,央行在貨幣政策上或有轉向全面寬鬆,以降息、降準打開信貸閘門的可能性(哪怕央行在國慶期間已經表示“將保持穩健貨幣政策”)。究竟是忍受一時的改革陣痛,讓資金更加合理的設定到實體經濟中的薄弱環節,還是繼續寬鬆到底,令房地產重現癲狂的魔力,帶領GDP在結構性失調的病灶下繼續瘋狂,將考驗領導層執政的智慧與勇氣。

僅就行情來說,短期內顯然將是地產、銀行、基建等權重板塊拉紅股指,但從中長期的角度來看,改革推動小牛市的邏輯或需要進一步的觀察與修正。可以十分肯定的是,僅依靠房地產的還魂不可能有持續的牛市。(金融界網站首席評論員 嚴浩)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