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金正恩患病釋放信號:對朝鮮掌控反而更牢固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10-08 09:12


金正恩
金正恩

    朝鮮內政和外交釋放出的信號是,金正恩不僅沒有失掉權力,恰恰相反,他對朝鮮的掌控更加牢固,除非他日漸肥胖的身體的確出現問題。朝鮮的權力結構可以說是一種扁平化的輪轂,軸心就是金家,其他的權勢階層與這個軸心連接在一起,而彼此之間沒有太深的聯系。每個人的榮耀與權勢源於他和金家之間的距離,可以說,這是一種有國家無社會的狀態。在封閉狀態下,這種輪轂結構是可以維系的,但它的脆弱在於,一旦軸心出現問題,這個結構立刻塌陷。至少現在來看,這個權力的輪轂還在如常運轉。金正恩的“小恙”尚未影響到他的政治生命,毋寧說,他是在嘗試將自己的健康問題脫敏。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一個封閉集權的國家開始釋放領導人健康狀況的資訊,多少也算是一種改變。但在領導人“缺席”的時候,內政與外交還能如常運轉,也就無需對領導人的“小恙”過度解讀了。

朝鮮官方媒體近日非常罕見地披露了最高領導人金正恩的健康狀況。9月25日晚,朝鮮中央電視臺播放了一段金正恩的紀錄視頻,解說詞中提到,金正恩身體有恙,但是依然以如火般的熱情行進在領導人民的道路上。同一天,朝鮮舉行第13屆最高人民會議第二次會議,金正恩沒有露面。朝鮮電視臺關於金正恩身體有恙的訊息或許對他缺席的一個解釋,但朝鮮政局震盪的說法已不脛而走。自金正恩接任最高領導人之后,關於朝鮮政局變動的說法就不斷傳出。

集權體制之下,領導人的健康狀況是國家機密。一些觀察家認為,朝鮮這一次有意為領導人的健康狀況“去魅”,恐怕反而說明金正恩權利根基穩固。假如他不是“有恙”,而是大病,那官媒未必會披露訊息。這一次的傳言也許只有金正恩親自露面才能澄清。

相比金正恩“身體有恙”這個新聞,朝鮮權力高層的調整或許更值得關注。被金正恩火箭提拔的黃炳誓當選為國防委員會副委員長,官階再進一步,而崔龍海和玄永哲則遭到貶黜,朝鮮空軍司李炳哲當選為國防委員。第13屆最高人民會議在今年4月份召開第一次會議,選舉出了最新一屆國家領導人,時隔半年,這一立法機構再次開會,有些不同尋常。最高人民會議有權選舉國防委員會,雖然它只是個“橡皮圖章”機構,但是對黃炳誓的任命還需要加蓋這個圖章。

目前尚沒有可靠的信源證明朝鮮內部已發生劇變,但從公開資訊可以看出,朝鮮的權力格局處於持續調整之中。金正恩在李英浩、張成澤、崔龍海等人的身上先后“試錯”后,不論黃炳誓會被再度“試錯”,還是會作為“二號人物”穩定下來,這兩種情況都在強化金正恩的權位。黃炳誓在最近半年來迅速成長為朝鮮的權勢人物,從勞動黨黨務工作者成為人民軍的二號人物。如果認為黃炳誓會發動政變,有違常理,一是因為他是金正恩提拔起來的;二是因為他在人民軍中的根基不深。更值得一提的是,黃炳誓的“任命狀”是在金正恩缺席的情況下簽發的,透露的信號與其說是朝鮮政局不穩,不如說金正恩可以在缺席和“有恙”的情況下繼續調整權力。這是政局不穩還是“超”穩定呢?

近期朝鮮外交的積極作為也印證了金正恩的權力更加穩固。為了貫徹他“改善外部環境”的意圖,外長李洙墉可以說滿天飛,足跡遍布中東、北非、東南亞等國,而負責外交事務的政治局委員姜錫柱則訪問了歐洲諸國。9月27日,蒙古大呼拉爾副主席率團訪問朝鮮。朝鮮外交活動進入活躍期,強硬立場也有所緩和。李洙墉參加了聯大的一般性辯論,這是15年來首次。在發言中,他指出實現朝鮮半島南北統一的唯一方式是按照邦聯的原則兩大體制共存。這一表態相較於之前動輒萬門大炮齊射的威脅來說,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至少朝著建設性的方向邁出了一大步。如果沒有金正恩的授權,李洙墉絕沒有這樣的魄力講出這樣的新主張,可見“有恙”的金正恩不但控制著國內人事的調整,也在遙控著外交。在參加聯大會議期間,李洙墉還向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轉交了一封金正恩的信件。

朝鮮的外交旋風,意在改善它孤立無援的狀態。金正恩上臺三年至今未能實現出訪。由於第三次核試驗,周邊大國對朝鮮失去信心,執行了聯合國的制裁決議。小布什曾說過,金正日每次將食物撒落一地之后,都有成年人幫著撿起來放到桌子上,而過段時間他又會故技重施。金正日的“任性”源於大國對朝態度不一,這給了他左右逢源的機會。現在,各大國都要求金正恩對棄核作出明確表態,也就是說他的核武與經濟建設並行的方案很難執行下去。金正恩並不想棄核,而是想在其他議題上做出適度讓步,以打破國際社會制裁朝鮮的統一陣線。比如,此次李洙墉不但提出和平統一的原則,還表示愿意就人權問題與有關國家展開對話和合作。

在朝鮮緩和立場的背后是嚴峻的國際形勢。雖然目前的國際形勢使朝核問題有邊緣化的可能,大國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歐亞大陸的西端,客觀上減輕了朝鮮的壓力,但實際上強化與固化了各方對朝鮮政策的國際共識。此前朝鮮在人質問題上對日本表現出非常配合的姿態,日本也只是解除了對朝鮮的單方面制裁,因為美國和韓國都並不允許日本突破制裁朝鮮的底線。另一個大國俄羅斯忙於烏克蘭危機,為了應對歐美的經濟制裁,正在強化與中國的關係,並不會主動給朝鮮提供回旋的空間。環顧四周,只有蒙古愿意與朝鮮發展關係,但金正恩似乎並不買蒙古的帳,蒙古總統來訪時,並未見金正恩露面。

從外交部署來看,金正恩也在“試錯”和調整,在不棄核的情況下,發掘朝鮮的地緣政治價值。在南北問題、人權等比較敏感的問題上,朝鮮也有了新的姿態。但是金正恩若不放下核大棒,“全球外交”也不能改善朝鮮的外部環境。無論哪個大國都不愿意看到惡鄰纏身。

綜上可見,朝鮮內政和外交釋放出的信號是,金正恩不僅沒有失掉權力,恰恰相反,他對朝鮮的掌控更加牢固,除非他日漸肥胖的身體的確出現問題。

朝鮮的權力結構可以說是一種扁平化的輪轂,軸心就是金家,其他的權勢階層與這個軸心連接在一起,而彼此之間沒有太深的聯系。每個人的榮耀與權勢源於他和金家之間的距離,可以說,這是一種有國家無社會的狀態。在封閉狀態下,這種輪轂結構是可以維系的,但它的脆弱在於,一旦軸心出現問題,這個結構立刻塌陷。至少現在來看,這個權力的輪轂還在如常運轉。金正恩的“小恙”尚未影響到他的政治生命,毋寧說,他是在嘗試將自己的健康問題脫敏。

年輕的金正恩公開釋放自己“有恙”的資訊,也算是一種自信和開放吧,也是對掌控權力的自信,沒有人敢趁機生變。而金正恩在外交上的調整與軟化,也應該是國際社會觀察朝鮮國內局勢的一個視窗。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