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令高官聞風喪膽的晚清暗殺團:入會先看骷髏頭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6-18 08:44


嶺南畫派先驅高劍父曾是“支那暗殺團”副團長

嶺南畫派先驅高劍父曾是“支那暗殺團”副團長


高劍父親筆手繪的《骷髏骨圖》,畫面也反映了當時支那暗殺團神秘的入會儀式

高劍父親筆手繪的《骷髏骨圖》,畫面也反映了當時支那暗殺團神秘的入會儀式

編前語

在推翻滿清政府的武裝力量里,既有經過正統訓練的新軍、民軍;也有作戰團隊如敢死隊、暗殺團、飛機團、商團;更不乏秘密的會黨組織如洪門、哥老會、鐵血會等。在這些作戰組織的帶領下,反清之士前赴后繼,舍生取義。無論是民間組織還是正統的軍隊,都紛紛變成了滿清政府的"掘墓人"。

統籌 王靜 任莉莉 本版撰文 資訊時報記者 李楠楠  實習生 黃越 本版攝影 資訊時報記者 蕭嘉寧(除署名外)

"慷慨歌燕市,從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1910年,一位名叫汪兆銘的人在謀炸攝政王載灃失敗后留下豪言,如今,世人記住他則是另外一個名字——汪精衛。

歷史功過任評說,多少烈士前仆后繼。

從史堅如刺德壽開始,到吳樾刺五大臣,徐錫麟刺恩銘,再到彭家珍炸良弼,在清王朝最後的十年里,在北京、天津,在上海、廣州,這種近乎"獻身成仁"的作戰風潮,無疑是夾在眾多失敗的武裝起義中,最令人熱血沸騰的革命手段了。

他們,擁有共同的名字——刺客,短短十年間實行50次暗殺行動。

他們,依靠共同的團體——暗殺團,革命黨人前后籌組暗殺團達16個之多。在辛亥年間,以擁有徐錫麟、秋瑾等的光復會最為后人所知,而在帝國南端的廣東,則活躍著令兩廣高官聞風喪膽的"支那暗殺團"。

炸彈、匕首、子彈,驚雷貫耳,驚醒沉睡國人。

原標題

十香園紀念館是高劍父早年學畫的地方

十香園紀念館是高劍父早年學畫的地方

高劍父夫人宋銘黃

高劍父夫人宋銘黃

暗殺,最省錢的革命方式

1911年4月27日,廣州城內刀光劍影,這場事后被稱為"碧血黃花"的起義最後以失敗告終,革命軍傷亡慘重。幸存黨人逃亡蟄伏在河南(現海珠一帶)郊區,除了養傷,革命者在等待一個機會,等待反撲復仇。這在一個月后胡漢民致孫中山信中可見一斑,"現時克強傷大愈,憤恨張、李二賊,欲以個人對待之。"(胡漢民致孫中山、馮自由函《1911年5月31日》)信中所講"克強"便是革命敢死隊首領黃興,而"個人對待之"所指便是暗殺。

中山大學歷史系主任趙立彬曾表示,從革命"經濟"考慮,暗殺是最便宜省儉的一種方式,只需一兩條人命和炸彈,便可收獲廣泛的社會效應,但也體現革命消極的一面。有人統計過,作為同盟會機關報,《民報》中鼓吹暗殺的內容,占了全部圖文20%以上。一聲巨響,暗殺團風起云涌,在辛亥年間,"欲以個人對待之"不在少數。在眾多有組織的暗殺團中,擁有徐錫麟、秋瑾等的光復會最為后人所知,而在帝國南端的廣東,則活躍著令兩廣高官聞風喪膽的"支那暗殺團"。

作為支那暗殺團締造者,劉思復1905年加入同盟會,在留學東京時從一名沙俄無政府主義者學到自制炸彈的技術。第二年春天,帶著絕活的劉思復在廣州舊倉巷鳳翔書院自制炸彈,準備暗殺廣東水師提督李準,不料事泄被捕囚禁,但從此也名噪一時。1909年出獄后,劉思復便在香港組織"支那暗殺團",目標鎖定廣東高級官吏,而暗殺團的副團長,便是大名鼎鼎的嶺南畫派先驅高劍父。成員中還包括有日后炮轟總統府的陳炯明,1910年2月新軍失敗后,陳潛回海豐家中,途經香港時秘密加入暗殺團。

藏身寶崗路"龍導尾"制"毒彈"炸死廣州將軍

海珠區寶崗路的西邊,掩埋在一片綠蔭造影下,一個叫"龍導尾"的地方顯得格外幽靜。關於"龍導尾",當地流傳著一個有趣的說法:廣州城龍頭位於越秀山,龍身自北逶迤而南,到了現寶崗大道西一帶便是龍尾,故該處也稱龍導尾。

此說看起來似乎有穿鑿附會之嫌。但一個現在看來有些市井味的地方,一百年前卻聚集過一群熱血青年,他們曾如龍尾般攪動過當年的歷史。這幫熱血青年,便是支那暗殺團成員。

龍導尾七間直街9號,外觀看起來和普通民宅無兩異,但在廣州彩瓷歷史上同樣有特殊地位,為"河南彩"的發源地,老宅主人則是廣彩大師劉群興,他另外一個身份便是上文所述的熱血青年,"支那暗殺團"成員之一。劉群興與高劍父、高其峰自小便是親密無間的朋友,原本只悶聲搞藝術的他,在高劍父回國擔任廣州同盟會分會會長后,加入到革命起義的隊伍中。

從劉群興所住的七間直街9號走不遠的距離,便是"廣東博物商會"彩瓷工場,如今舊址雖已淹沒在一片建筑中無跡可尋。但據劉群興之子劉致祥介紹,當年在這個工場內,劉群興白天主持彩瓷工作,晚上則在外面望風放哨,高劍父等人則在其中制作炸彈。"常常是睡在工地,床底下就藏著炸彈。"

1911年8月13日,"支那暗殺團"團員林冠慈在雙門底(現北京路北段)炸傷李準。僅僅兩個月后,暗殺團成員李沛基在南關倉前直街位置炸死新任廣州將軍鳳山,一時名聲大震。據記載,由於在暗殺李準一役中僅僅是炸傷對方,所以暗殺團在對付鳳山的炸藥上進行"加工",改用了更重的七磅毒藥炸彈,血一見藥便自動凝結,為試驗炸彈效果,高劍父在制造炸藥的龍洞婆髻嶺炸傷一頭小牛和兩只小狗,結果"小狗即死,小牛雖只腿上傷二小孔,但因藥性發作,掙扎半個鐘頭,也即死去。"

作為活動聯絡和會議之用,支那暗殺團在廣州河南(即如今海珠區一帶)共設立了三個據點,其一為南華西鰲洲內街的裱畫店"守真閣",其二為位於河南尾的"源利木店",其三則為河南金華廟"信安顏料店"。其中"守真閣"為同盟會廣東分會舊址,以開設何鉅裱畫店為名,二樓則設立通訊社。記者近日追尋舊跡,才知道以上三個據點都無處可尋不復存在,其中作為鰲洲內街13號的守真閣於2008年被拆除。

原標題

十香園紀念館館長:入團須練膽 先看骷髏頭

在廣州海珠區昌崗中路懷德大街3號,一座典型的嶺南建筑特別引人矚目,滿洲窗、長廊相繞、花草叢生,這便是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十香園,也是高劍父早年學畫的地方。日前,在十香園舉辦的《嶺南畫派與辛亥革命———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書畫展》中,展館中央一幅《骷髏頭骨圖》引來許多人關注,該畫主題為三個滾在青草地上的骷髏,用濃墨表現出來后,雖形態各異卻陰森撼人,據十香園紀念館館長劉志輝介紹,這幅高劍父真跡畫為首次公開展出,畫中內容反映的正是支那暗殺團神秘的入會儀式。

作為一名刺客,必須具備充分的膽識和面對恐怖氣氛時的絕對淡定,所以支那暗殺團一般選擇在夜晚舉行入會儀式,大廳四周用黑布圍蔽起來,正中則擺著一張鋪著白布的圓桌,桌子上放著一個骷髏頭,旁邊點起一支白蠟燭,這些擺設,多半從俄國虛無黨人中模仿過來。而等到燈熄滅后,在搖曳燭光中,主盟人走到會場中間,舉起右手宣讀暗殺團宗旨和方略,一次儀式下來毛骨悚然,而入會新人便終生難忘。"這幅畫正是高劍父根據當時的情形所繪制,說明了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更體現了那段豐富的往事。"劉志輝稱。

而經歷了儀式過后,還要進行其他的技能訓練,其中便包括進入暗室,由訓練者扔人體骸骨或其它物件進行持續適應,反復鍛煉暗殺團員膽量。而訓練出來的隊員主要包括兩大類,一類為執行員,負責執行最後暗殺任務,一類則是補助員,負責后勤供給和聯絡掩護等,暗殺團用"同心同德"四字為團的小章。

據介紹,支那暗殺團的歷史直到辛亥成功民國建立后,團員才"初志已遂,議決自行解散,且恥於求名,遂將團章盟書與年來會議函扎等檔案,悉皆燒毀。"

暗殺女杰

高劍父夫人扮貴婦運炸藥入廣州

制炸彈,埋伏炸官吏,不成功便成仁。在許多人看來,這種鐵血而近乎悲壯的行為應屬革命年代的男人所為。其實不然,辛亥前后,一批女性革命者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宋銘黃的歷史,你們應該好好寫一寫,關於她革命的資料太少了。"作為廣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的曾應楓,最早接觸宋銘黃這個名字,還僅僅了解其為西關刺繡名手,但當她細讀這段歷史,才驚訝發現宋不僅是民間工藝大師,還是位不折不扣的革命先行者。

據曾應楓介紹,宋銘黃早年由父母做主嫁給了西關一富家公子為妻,婚后因感情不和而離異,這在當時已算是件轟動的事情。由於從小喜歡女紅,所繡的花鳥蟲魚都栩栩如生、形神兼備,在當地小有名頭。

光緒末年,宋銘黃被聘為廣州潔芳女校刺繡教師,結識了同在該校擔任圖畫教員的高劍父和潘達微。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使她與高劍父擦出愛情火花,兩人同結連理。在高劍父擔任支那暗殺團副團長的日子里,作為妻子的宋銘黃用其女性身份為暗殺行動做掩護。那時內地很難買到炸藥,所以暗殺團在香港購買了炸藥和軍火后,便由宋銘黃組織承擔運輸任務,"(宋銘黃)有時化妝為香港的豪門貴婦,將軍火藏在貴重行李中帶回廣州"省親",有時又假扮是醫生、護士,帶著醫療器械護送病人來廣州求醫,而瓶瓶罐罐的醫療器械中便暗藏情報和炸藥引線等。"十香園紀念館館長劉志輝介紹。

孫中山"姐妹保鏢"深諳武當派絕學

在辛亥年間的暗殺行動中,最讓人記住的女性無疑是"鑒湖女俠"秋瑾。但在革命年代中,還有一對姐妹花也格外引人注目,她們便曾任孫中山貼身保鏢的"尹氏姐妹"尹銳志、尹維俊。

這對親姐妹深諳"內家"武當派絕技——"五毒殛手",格斗時可以一當十克敵制勝。在擔任孫中山的保鏢,孫中山稱姐妹倆為"革命女俠",並在公開場合多次說她們"十余次救過自己的性命"。辛亥革命中,尹氏姐妹主持光復會工作,積極響應武昌起義。

1909年,尹銳志、尹維俊姐妹亦曾於1909年攜帶炸彈,潛伏北京一年,企圖炸死清廷要員,終因清軍防守嚴密,未能得手。其時,姐姐尹銳志年僅18歲,妹妹尹維俊才14歲,后人也將姐妹倆與秋瑾共稱為"中國近代史中女界之三杰"。

(感謝辛亥革命網與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廣州市委員會為本文提供的幫助。)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