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還原現場/東西德經驗促統? 總統府斥:子虛烏有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9-26 08:32


 

記者王鼎鈞/台北報導


媒體引用德國之聲中文網報導,馬英九總統22日接受德新社(DPA)等媒體訪問,「矢言將持續推動目前的傾中政策」、馬總統「強調願意學習當初東、西德處理雙邊關係,最終實現統一的經驗」、「接近中國是台灣求生的唯一機會」,相關談話引發爭議。總統府發言人馬瑋國25日澄清,該篇報導之相關說法乃子虛烏有、完全不是事實,該報錯誤引述、未經查證,違反新聞倫理,總統府表示遺憾。

馬瑋國表示,馬總統提及參考東、西德處理雙邊關係,是指兩岸可以從「Ein Deutschland, zwei Staaten」(一個德意志,兩個國家),以及主權跟治權分離的相關經驗得到參考。

馬總統的意思也很清楚,因為兩岸關係和兩德關係完全不同,即便借鏡參考,但兩德經驗也不能直接複製到兩岸經驗上。

該報導指出,馬總統強調「願意學習當初東、西德處理雙邊關係,最終實現統一的經驗」的說法乃憑空捏造、與事實不符。至於「矢言將持續推動目前的傾中政策」、「接近中國是台灣求生的唯一機會」,馬總統更是從未提及。

馬瑋國說,22日是馬總統「接見」歐洲媒體亞洲特派員訪華團,並非「接受專訪」。當時現場只有德通社與兩家歐洲媒體,德國之聲中文網並沒有記者在現場,總統已指示行政單位立即要求該網站更正內容。

還原該場談話,馬總統提到東西德經驗原文如下:

總統:歐洲從整體來看,因為在許多歷史、政治及經濟方面的發展,提供了我們很多參考的經驗。譬如說,德國處理兩個德國的經驗對於我們處理兩岸關係,也提供了一個相當不錯的參考架構。

譬如說,德國人在1972年簽的「兩德基礎關係條約」,以及這個條約背後的理念,就是「一個德意志,兩個國家」,還有「主權」跟「治權」分離,都給我們帶來許多有意義的參考價值。

另外就是在60年代到70年代,北海的沿岸國家透過和平的協商,還有法律的訴訟解決了有關海域石油的爭議,使得各方可以合作開發而產生了世界名牌布蘭特原油,像這些是我們在提出東海和平倡議時一個參考的對象。1969年對德國與其他西歐國家「北海大陸礁層案」訴訟的判決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因為促成大家可以一起合作探採原油,這對我們來說是很好的經驗。

記者:回到兩岸關係。您曾以德國的例子與兩岸關係作比較。而東西德是在經過長時間討論後決定互設代表處。

總統:是的。

記者:所以,您任內可見到兩岸互設代表處?

總統:我想可以。兩岸已建立互設代表處的共識,但作法與兩德並不相同。

當時,東德於西德設使館,但西德於東德僅為常設辦事處,以避免產生互相承認對方主權之印象。檢視1972年兩德「基礎條約」,並無使用Souveränität一詞而是以Höheitsgewalt—統治高權—取代。

我認為兩德在「基礎條約」中互相承認對方領土而不碰觸主權問題是正確的決定。雖條約中並未使用主權一詞,西德總理布蘭特 (Willy Brandt)於條約附函東德部長會議主席,表明條約所載並不影響兩德統一。正由於這封信,「基礎條約」得於憲法法庭獲得通過。

我想說的是,這需要精密的操作。而即便借鏡兩德,我們並未採取「一德兩國」模式,因其不合於我國憲法。所以我們採「一中各表」的說法。在此基礎上,兩岸得以過去六年的經驗持續發展。是極為重要的。

 

更多新聞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