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人工智能大突破 13歲電腦男孩通過圖靈測試 騙倒33%考官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6-10 08:52


英國雷丁大學8日宣布,上周六(7日)在倫敦皇家學會舉行的「圖靈測試」中,一個電腦程式成功令人類考官相信它是一名13歲男孩,是史上首有電腦通過該測試。不過專家警告,事件反映要區分人類與電腦已愈來愈難,擔憂這類程式會被不法之徒用作網上犯罪。

香港《文匯報》綜合外電消息,英國「電腦之父」阿蘭.圖靈在1950年提出「圖靈測試」,他認為機器若能模仿人類的行為至旁人無法區分的程度,便代表機器也有「思想」。根據要求,參與測試的機器要在一系列長5分鐘的文字對答中,騙倒30%的人類考官以為它是真人,才算過關。適逢通過測試當日,是圖靈逝世60周年,令事件別具意義。


這次通過測試的程式名為「尤金.古斯曼」(Eugene Goostman),自稱是來自烏克蘭敖德薩的13歲男孩,喜歡吃糖果和漢堡包,父親是一名婦科醫生。古斯曼在前年的測試中成功騙倒29.2%考官,幾乎締造歷史,到今年終成功闖關,騙倒33%考官。被問到對勝利有何感想,古斯曼回答:「我覺得還輕鬆地通過圖靈測試,沒甚麼特別。」

設計出古特曼的俄羅斯科學家韋謝洛夫認為,成功關鍵在於設定古斯曼是一名13歲男孩,當被問到無法回答的問題時,可以蒙混過關而不會引人起疑。他希望事件可提升外界對人工智能和聊天程式的興趣。

《星島日報》報導,韋謝洛夫在獲獎後表示,他的團隊花了很多時間設計出這個具有特定個性的角色,今年改進了程序的對話控制部分,使它的回答更接近人類習慣。

圖靈採用問與答的模式,要求觀察者不斷提出各種問題,從而辨別回答者是人還是機器。例如,問:你會下國際象棋嗎?答:是的。問:你會下國際象棋嗎?答:是的。問:請再次回答,你會下國際象棋嗎?答:是的。你可以想到,面前的這位是一部笨機器。但如果問答呈現另一種狀態,問: 你會下國際象棋嗎?答:是的。問:你會下國際象棋嗎?答:是的,我不是已經說過了嗎?問:請再次回答,你會下國際象棋嗎?答:你煩不煩,幹嘛老提同樣的問題。那麼,面前的這位,大概是人而不是機器。

雷丁大學客席教授沃里克指出,以往雖有電腦在預設對答範圍的情況下通過測試,但今次是首次有程式能在無限制話題的狀況下合格,形容是人工智能發展的里程碑。不過他同時指出,要區分人類和電腦愈來愈難,對於網絡犯罪是一個重大警號。有評論亦指出,隨著人工智能發展,日後可能出現毋須人類下指令,也能主動完成一切工作的機械人,屆時人類的必要性和地位恐受衝擊。

「圖靈測試」(Turing Test)是英國著名數學家兼密碼學家阿蘭.圖靈提出的測試。他於1950年發表題為《機器能思考嗎?》的論文,探討機器思維的概念。但由於「思考」太難定義,他於是把問題改為「機器能否有效模仿人類」,作為評定準則。

圖靈不僅是電腦邏輯奠基者,二戰時更協助英軍破解德國著名密碼系統「謎」(Enigma),助盟軍取得勝利,但他因同性戀傾向受盡歧視,功勞沒被認可,二戰後更被判與男性性交罪成,被迫接受「治療」,職業生涯盡毀,1954年6月7日他在寓所服毒自殺,終年41歲。英國則在1967年將同性戀合法化。

英國物理學家霍金等知名人士多年來一直為圖靈正名奔走,當局終在去年底承認判決帶不公及歧視,由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追授赦免,讓圖靈終得以正名。

圖靈測試目前已成為人工智能哲學不可或缺的概念,但亦受到不少批評和質疑,其中最著名的是「中文房間」理論。

美國加州大學哲學教授瑟爾提出一個實驗,一個只懂英文的人拿一本中文對照手冊,身處一隔離房間內,另一人則從外面向房內的人以文字形式發送中文問題。房內的人只要按照手冊,鍵入中文答案,房外的人便會以為對方是會思考的中文專家,但實際他可能對中文一竅不通。因此瑟爾指出,只要資料庫夠大,機器便能通過簡單提取答案模仿人類對答,不代表它擁有人類思維、感情和好奇心。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