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IS號召全球信徒殺害歐美人 全球聯手禁制「伊斯蘭國」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9-23 07:56


图片说明 
「伊斯蘭國」發言人在網上「宣戰」,號召全球穆斯林殺死美國及其盟國國民。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聯合國大會今(23)日揭幕,美國總統歐巴馬明(24)日將主持安理會會議,料提出一項禁止恐怖分子外遊的決議案,以打擊極端組織「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ISIS昨(22)日則在網上首次作出正式「宣戰」聲明,號召全球穆斯林以一切方式,殺死美國及其同盟國的國民,又嘲笑美國不敢發動地面戰。


香港《文匯報》綜合外電消息,面對西方國家組成反ISIS聯盟,ISIS發言人在網上發表講話,呼籲支持者殺死「不信道」的美國人、歐洲人、澳洲人及加拿大人,並首次點名要殺害「惡毒骯髒」的法國人,「不管對方是軍人或平民,用石頭重擊他的頭,或用刀刺死他、用車輾死他,或把他從高處推下,也可令他窒息致死和毒死他。如果你辦不到,可以燒他的家、汽車或辦公室。若這些也辦不到,便向對方的臉吐口水」。

ISIS發言人又譏諷美國的空襲行動,指戰事不能在空中定勝負,「美國及盟友的『十字軍』不敢下來嗎?」他又質問歐巴馬︰「你說美國不會派地面部隊。不,你會派兵、會捲入地面戰的,然後(美軍)會死亡和毀滅。」

聲明用阿拉伯語錄成聲帶發放,並附上英文、法文和希伯來文的文字譯本。

《星島日報》報導,美國和法國正對伊斯蘭國在伊拉克的據點展開空襲,美國並聲稱已聯合約50個國家參與打擊這個極端組織,包括埃及等阿拉伯國家。而西方國家一直憂慮與伊斯蘭國並肩作戰的數百名外國人,可能回國執行恐怖襲擊。

針對伊斯蘭的最新威脅,法國昨日試圖消除國人疑慮,表示已準備好阻止境內的所有攻擊。內政部長卡澤納夫在電視上發表聲明一再表示:「法國不怕。」聲稱「法國準備回應他們的威脅」,維安部隊已「全面動員」。

澳洲國防部於周一宣布,澳洲戰機正部署至中東,準備加入美、法對伊拉克北部伊斯蘭國武裝分子的空襲。英國前首相兼中東和平特使貝理雅日前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專訪時說,面對殘酷的伊斯蘭國,單是發動空襲並不夠,必須出動地面部隊才有可能擊敗這些恐怖分子。

美國加緊拉攏國際社會抗衡ISIS,根據安理會決議草案,所有國家須修訂各自法律,包括沒收恐怖分子疑犯的旅遊證件,禁止他們加入ISIS,各國同時須分享航班乘客資訊。決議案亦會容許聯合國把恐怖分子列入制裁名單,以凍結其資產;國際刑警將協助監察聖戰分子在各地出入境情況;各國也須實施預防措施,應對本地激進分子。

草案擴大對恐怖主義的定義,把海外恐怖分子定為「任何人前往其居住或出生地以外的國家,並涉嫌干犯、計劃及參與恐怖活動,或提供、接受與武裝衝突有關的恐怖分子訓練」。分析指,擴大定義是要縮減成員國之間對「恐怖主義」一詞的分歧,避免俄羅斯等國否決議案。

報導估計議案終會通過,但由於違規或拒絕合作的國家可能面臨制裁,或惹來聯合國介入成員國事務之嫌。另有意見認為,議案無論在實施或監管上都有困難,因當中只提供很少指引,並欠缺強制措施落實議案。 (接下頁)

[NT:PAGE=$]

俄國克里姆林宮昨發聲明指,總統普京與俄安全委員會商議,可能與其他國家合作對抗ISIS。

土耳其政府昨日表示,由於ISIS持續攻擊敘利亞北部城鎮科班,自上周五起已有逾13萬名庫爾德族人湧入土耳其,預計人數將進一步增加。有難民稱,ISIS揚言會殺死當地7至77歲的庫爾德族人,並使用火箭炮等重型武器襲擊逃難平民,報道指這批裝備正是從伊拉克軍隊身上奪取、由美國提供的武器。

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UNHCR)表示,難民中大部分為婦孺及長者。

「庫爾德族工人黨」(PKK)昨日呼籲族人前赴敘利亞,與ISIS決戰。為避免土國庫爾德族戰士前往敘利亞參戰,土國當局已關閉多個邊境通道,並稱已採取必要措施安置難民。

土國庫爾德人為支持難民,前日舉行示威並與土國安全部隊發生衝突,有示威者向安全部隊擲石,安全部隊則以催淚彈及高壓水炮驅散示威者。

美國國務卿克里與伊朗外長扎里夫昨日在紐約一間酒店舉行逾一小時會談,據報雙方除了談及核議題外,還直接討論「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的威脅。

克里此前曾公開表示,伊朗可以在抗擊ISIS的行動中發揮作用。不過扎里夫上周曾強調,伊朗不會配合美國攻打ISIS的計劃;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亦表示,伊朗支持伊拉克和敘利亞政府打擊反政府武裝分子,但不會參與任何由美國組建的聯盟。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則警告,西方不應為了贏得伊朗支持,而放緩對該國的制裁。

另有美國官員透露,克里曾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通電話,討論俄國在打擊ISIS的聯盟中可能選擇的角色,但拒絕透露更多詳情。

《文匯報》「環球點評」分析,在中東局勢緊張、伊波拉病毒、氣候暖化等一系列議程下,逾120個國家的領袖聚首紐約聯合國大會,今年大會要處理的問題繁多,加上安理會兩大對頭美國和俄羅斯因烏克蘭危機而鬧僵,「極速約會式」的外交恐怕難帶來成效。

每次聯合國大會,外界的印象都是期望多、但真正成績少的「空談大會」。會議時間有限,議題討論得倉促,有些國家的外長便形容「這活似極速約會,5分鐘與一國開會,5分鐘和另一個政府部長見面」。這又可引申出另一更根本的問題︰聯合國是否有效施展其職能?

聯合國曾為不少衝突地區難民提供避難及人道救援,但在推動全球和平進程上,作用備受質疑,例如在加沙、敘利亞和伊拉克等衝突,都未能起積極作用。這源於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可行使否決權,如美國自冷戰結束後,曾14次否決,俄羅斯也有11次,通常是保障各自盟友的利益,使不少決議案流產。有草案甚至從未獲提交,因為早已料到會遭否決。

大會的另一焦點,是美國總統歐巴馬和伊朗總統魯哈尼。去年兩人未能歷史性握手,今年美方同意兩人會晤,但魯哈尼迫於伊朗強硬派的壓力,未必能與歐巴馬「再進一步」。這也反映了外交以場外或雙邊形式進行,比聯合國大會上的演說更有效。

大國之間的博弈,令聯合國更難順利運作。近期例子是克里米亞入俄、烏東戰事不斷,都使安理會再次陷入冷戰式的僵局。美國全球戰略收縮,適逢俄國打算重建大國地位,此消彼長,聯合國成員間愈趨兩極化。全球危機愈來愈具備跨國性質,強大如美國也獨力難支,聯合國亟需改善自身協調機制,否則只會成為華而不實的國際花瓶。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