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凱石工場:基金謹慎樂觀看后市

鉅亨網新聞中心


導語

在基本面走弱及ipo臨近的背景下,周二a股市場放量大跌,此后央行通過slf向五大行注資5000億的傳聞以及14天正回購利率下調使得市場寬鬆預期升溫,股指震盪回升,最終滬深兩市周線以十字星報收。


盡管當前宏觀經濟數據顯示國內經濟備受壓力,但基金經理對后市行情的整體依然持中性偏樂觀態度,其中具備估值修復空間的低估值藍籌股及以醫藥和消費為代表的轉型成長股更受青睞。

短期波動加劇在情理之中

多家機構認為,股市本周的大幅度波動並非意外。由於期指交割日臨近,新股申購即將開始,短期市場有較大波動是必然的,市場只有通過不斷的輪動、震盪,才能度過“無廉價籌碼可買”尷尬局面(巨豐投顧)。其中,9月下旬13只新股申購預計會凍結大筆資金,可能是造成急跌的主要原因(深圳金田龍盛投資 楊丙田)。此外,宏觀數據也顯示市場需要打坐調息。隨著信貸超預期和pmi等數據的回落,加之房地產投資下行,支援股市上行的“微企穩”弱化(國投瑞銀 馬少章),經濟處於相對較為困難的階段,短期趨勢性上漲不明顯,因此出現大幅回調是正常現象(大成基金)。外部經濟增長和內部經濟增長都疲弱,宏觀經濟窄幅震盪概率大,股市的普漲也就不會形成常態(華商基金劉宏)。

股市反彈與宏觀經濟的關係受爭論

不過,部分機構認為近期股票市場的反彈與宏觀經濟關係不大。股票市場反彈主要來源於投資者對“滬港通”與“國企改革”等制度紅利的預期,以及因居民資產再設定而涌入股市的增量資金,同時,主題投資活躍也是導致前期市場大幅上漲的原因之一,因此市場反彈跟宏觀經濟並沒有太多關係(博時基金)。實體經濟在底部徘徊,市場走勢的主導趨勢將不再是實體經濟,而資金流動性將是短期內股票市場的主要影響因素(國投瑞銀 綦縛鵬)。

然后,也有部分機構並不認同上述看法。狂熱的市場沉浸在“上漲與經濟無關”的自我安慰中,嚴謹的復盤后發現,在2200點之前,上漲與經濟有關,之后兩者關係確實削弱,但是,近乎崩盤的經濟數據阻礙了指數上行的空間(申銀萬國研究所)。經驗表明,在股市反彈中,投資者傾向尋求短期經濟增長,企業盈利和流動性等原因,而如今更多的投資者開始關注拉動市場上行的無風險收益率、股市風險溢價水平、企業未來中長期盈利預期等因素(匯豐晉信),這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投資者對於股市反彈與經濟增長之間聯系的關注度。

多數基金對后市持中性偏樂觀態度

德邦基金明確指出,當前的局部行情是市場無奈的選擇,盡管整體性機會缺乏,但局部牛市還是主流(德邦/天治/長盛)。滬港通開放前,市場整體風險不會很大,10月份還是需要等待多方數據評估(華泰柏瑞基金張慧)。由於今年以來債券和理財產品收益率下降,房地產的吸引力也下降,居民資產重新設定導致了近期股票市場的上漲,而該趨勢在短時期內依然不會變化(國投瑞銀 綦縛鵬)。市場短期內仍可能震盪上行(天治基金 秦海燕),短期指數或仍將圍繞2300點震盪,持續時間不會過長,隨著改革紅利的釋放,各路增量資金相繼入場,市場中長期向上趨勢或已得到確立(匯豐晉信)。從政策上看,隨著穩增長、“微刺激”政策的持續出臺,經濟企穩質量將得到明顯改善,短期經濟數據並不改變市場反彈走勢。年底前滬港通及海外資金等對a股的影響會顯現,市場底部支撐更為扎實,大盤后市仍有一定上漲空間(南方基金/泰信基金)。短期調整無礙慢牛。楊德龍(南方基金)甚至表示未來兩年都將是慢牛行情。

相比上述樂觀態度,部分機構依然持謹慎態度,認為上漲區間受限。公募方面,光大保德信和萬家基金是謹慎的代表。未來半年,地產鏈條下滑是確定性事件,雖然基建還有上升空間,但已舉步維艱,經濟整體趨勢向下,短期博弈來看,市場情緒可能被數據影響而轉向中性,但由於技術性反彈和政策寬鬆預期走強,短期快速悲觀不太可能(萬家基金)。深圳某私募同樣保持謹慎,認為當前的一波反彈和基本面完全無關,基本面比較差,不管是國企改革還是產業升級,還是其他什么,最後都是要體現到上市公司業績上面的,在而沒有業績支撐的反彈長不了。流動性總量層面的寬鬆在上半年或已見到高點,但短期內全面降準、降息的概率均不大(工銀瑞信),因此經濟企穩時間很難估測。

看好主題投資 關注估值切換的價值股+轉型的成長股

作為本輪反彈最大的動力,藍籌類股的估值修復基本到位,鑒於第三季度宏觀數據走弱,市場的風格可能回到成長和主題(華安基金 翁啟森)。從時間規劃上看,短期應重點挖掘存在預期差的主題投資機會,等待優質成長股調整帶來的增持機會,未來則將從政策,業績和轉型等角度尋找具備新的“預期差”的投資目標(華泰柏瑞 張慧)。南方基金甚至把主題投資階段分得更為詳細,短期的主題是“滬港通”,中期的主題是國企改革,而長期主題是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受益的行業和板塊。

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價值股的估值修復和成長股的轉型推動會齊頭並進。海外資金的入市將有利主板價值股的估值修復,中小板和創業板估值盡管已處高位,但部分被轉型政策推動的行業和增長動力強勁的企業依舊可能有出色表現(匯豐晉信)。今年上半年新興成長股屢創新高,其中泡沫的成分很大,相反,尋找處於估值洼地的個股,或許會獲得更長期的穩健回報(大摩基金 周志超)。在改革力度加大,經濟結構轉型的背景下,不僅有很多行業面臨發展機會,新資金進場也會使前幾年超跌的行業和個股有很好的表現(天治基金)。綦縛鵬(國投瑞銀)建議投資者選擇持有較多確定性的價值股,而非小盤股。

在近期震盪行情中,基金積極調倉換股,青睞醫藥和消費。巨豐投顧建議投資者繼續關注受滬港通及國資改革標的股(尤其是股價低於7元,乃至跌破凈資產的個股),以及防御性較強的大消費和政策扶持明顯的微刺激受益股。景順長城基金在第四季度投資規則中表示,將鎖定改革相關股、估值切換的穩定增長消費股,具體可分為兩條主線:一是壟斷行業改革的代表,改革的重點區域,即油氣和鐵路;二是穩定增長消費(醫藥、食品,滬港通受益股等)。除醫藥外,天治基金同樣看好軍工、新能源等,建議關注傳統低估值行業,地產和券商等板塊的投資機會。邵健(嘉實基金(博客,微博))更加自信地表示,轉型期往往會出現漲幅超過100%的大牛股,主要集中在科技,高階裝備,可選消費和醫療等行業。此外,市場上行空間有限的條件下,熱點事件推動下的結構性機會也是存在的(工銀瑞信)。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