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理財

關於互聯網保險規范發展的若干思考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4-21 18:38


 

有這麼一個謎語:Everyone talks about it,Nobody really knows how to do it,Everyone thinks everyone else is doing it,So everyone claims they are doing it …


謎底其實是一個通用版,適用於所有現象級的話題,當然也包括近年來大熱的互聯網金融。

互聯網金融是如此豐富、復雜而靈動的一個話題,以至於沒有人敢於聲稱自己已經站在上帝視角,洞察其中的一切。

因為工作關系,本人談論互聯網保險,可以說兼顧了發展、監管、研究等多重視角。但是本文僅僅代表個人觀點。

關於「互聯網+」對當代人類生活的影響程度,怎麼估計都不過分。「互聯網+」在內涵方面可以說無所不包: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虛擬現實,互聯網是各種新技術革命的總稱、總代表;「互聯網+」在外延方面可以說無遠弗屆:產業、金融、民生、政務,用某位大咖的話說就是互聯網連接一切;「互聯網+」在功能方面可以說無所不能:首先是器物層面的工具改良,其次是制度層面的模式創新,最後是文化層面的理念革命。

「互聯網+」的積極效果可以概括為三個去。一是去「媒」,也就是去中介化,促進供需直接對接,二是去「魅」,也就是去中心化、去權威化,推進經濟民主,三是去「美」,也就是去雕飾化,遵循第一原理。

我堅定看好看多「互聯網+」,但我同時認為要防止一些不良傾向。「自由啊,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行!」這句話也適用於互聯網。現實中有三種傾向,一是把「互聯網+」簡單化,以為喊句口號、穿件馬甲、攢篇心靈雞湯就離「互聯網+」不遠了;二是把「互聯網+」庸俗化,試圖用它來包治經濟社會環境文化所有領域的所有問題;三是把「互聯網+」神聖化,形成文化上的「互聯網帝國主義」。

談完互聯網+,再來談互聯網保險。目前的中國金融業可以說正在進入一個看不清對手的時代,各個金融領域之間、金融領域與互聯網領域之間、金融領域與其他實業領域之間,已經深度交叉進入,業務邊界日益模糊,產品和服務具有很強的相互替代性。相應地,就對保險業提出了三個根本性問題,第一個問題,與其他金融服務相比,保險服務是否具有競爭力?第二個問題,與其他提供金融服務的機構相比,保險機構是否具有競爭力?第三個問題,與其他維護金融發展和穩定秩序的力量相比,保險監管是否具有競爭力?

關於互聯網保險的規范發展,我的核心觀點就是三個詞:看好互聯網保險、辦好互聯網保險、管好互聯網保險 。

1 看好互聯網保險

與實體行業相比、與其他金融業相比,我認為,保險業與「互聯網+」在業態上的融合度是比較高的。保險作為非中介性業務,在金融互聯網化的進程中,沒有「被脫媒」的危險;保險同時具有風險保障功能和財富管理功能,能夠實現人生規劃和財富規劃的協調兼顧,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具有獨特優勢;互聯網對保險業的現實影響,更多的體現為促進和提升,而非沖擊。

在這個方面,我們可以分三個維度進行比較觀察。

第一個維度,實體行業與金融行業的比較分析。

先看相同點。1.連接全時空:所有行業的互聯網化程度都是由輕到重,不斷突破時空限制,實現隨時隨地可及。2.優化產業鏈:突出表現為去中介化,傳統的中介渠道正逐漸失去其在價值鏈上的作用。3.催生新需求:互聯網+帶來的不僅是渠道上的減法,也通過其大眾化和用戶導向的特點給社會需求和供給做了加法。

再看不同點。1.要素流通:信息社會的生產環境下,生產要素的流通可分為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流通,而金融行業因為其媒介的性質,並不直接牽涉到與商品流轉相關的物流環節,而在實體經濟領域,這是十分重要的流通環節。2.實體依賴:金融行業由於其虛擬產品的本質,有可能脫離物理實體,實現徹底線上化。如可以遠程開戶的互聯網證券經紀業務,借助人臉識別技術實現遠程展業的互聯網銀行等。3.風險控制:金融行業所提供的服務具有基礎性和公共性,風險也具有系統性和全局性。互聯網金融的虛擬化、移動化,使得交易過程不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交易對象變得更加模糊隱蔽,金融風險變得更加形式多樣,這就對互聯網金融的風險控制水平和外部監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二個維度,保險行業與其他金融行業的比較分析。

先看相同點。1.延伸前端渠道:互聯網渠道降低了信息傳遞的壁壘,在流量引入、信息推介、數據整合等方面,互聯網都顯示了其得天獨厚的優勢。2.提供後端平台:IT 技術的進步為金融行業的互聯網化提供了最堅實的基礎設施,其「互聯網改造」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分別是交易系統、賬戶系統、支付系統。3.尚未全面顛覆:互聯網對金融業的影響不僅涵蓋前中後各端,也涉及商業理念和運營模式層面。但總體而言,這些影響還是持續改進性的,尚未對金融業產生全面徹底的顛覆效應。

再看不同點。1.新業務拓展:其他金融行業更多是在做傳統需求的線上化,如將銀行理財線上化、利用互聯網工具優化證券開戶程序等,實質上是對現有蛋糕的重新劃分。互聯網保險則面對大片的藍海市場,一方面大量現實保險需求尚未得到覆蓋,另一方面基於互聯網場景產生的保險需求不斷涌現。2.大數據利用:其他金融行業利用大數據主要是進行信用風險管控,如通過在線收集客戶的財務、歷史行為數據判斷客戶的違約概率。保險業則能夠充分利用大數據,在產品設計和產品定價方面改造核心業務,一方面基於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更加細致的劃分客戶群體,設計面向細分人群的專屬產品;另一方面根據不同客戶在接受保險服務過程中的不同表現進行差異化定價,使風險的分擔更加合理公正。3.脫媒化影響:面對互聯網帶來的脫媒化、去中介化浪潮,其他金融行業的中介類業務將逐步喪失優勢,從而影響行業整體規模及利潤。保險業務作為非中介性業務,因其特有的風險評估、風險定價和風險管理能力,以及剛性的風險保障作用,可以隨着互聯網對各個領域的滲透而不斷延展其業務領域。

第三個維度,產險行業與壽險行業的比較分析。

先看相同點。1.產品開發: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可以根據客戶所處的場景,發現、挖掘並即時滿足碎片化、場景式的保險需求。2.客戶體驗:從投保環節看,互聯網保險的投保行為,更多是消費者為滿足保險需求的主動行為,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推銷。這需要保險公司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客觀展示產品,避免隱瞞信息、夸大宣傳或銷售誤導。從理賠環節看,互聯網保險可以方便和簡化有關流程。3.運營能力:這包括保險公司的定價能力和風控能力。保險公司通過數據共享、數據流向導入及聚集等技術手段,獲得更多的數據用於風險控制和厘定費率。

再看不同點。1.產品方面:互聯網產險的場景更加豐富多元,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產品形態更為豐富。2.銷售方面:產險產品簡單化、標准化的特點,符合互聯網用戶「購買頻率高、商品單價低」的消費特性。壽險因人體的特殊性需要更加個性化的定制產品,保險責任和條款相對復雜,銷售門檻較高。3.服務方面:產險服務的虛擬化更容易實現,壽險服務的落地化要求更高。

以上說的是保險業與互聯網的商業方面的契合,其實在文化意識層面,我以為保險業與互聯網也是高度契合的。

什麼是中國當代的保險文化?至少有三個突出特點,就是市場意識最強、開放程度最高、創新激情最足。

為什麼說保險業市場意識最強?從生存發展看,保險業沒有壟斷利差等政策保護, 主要靠積極營銷爭取市場;從風險處置看,保險業從未麻煩財政和央行,靠自身力量、靠保險保障基金來消化新華人壽、中華聯合等重大風險。

為什麼說保險業開放程度最高?從對外開放看,保險業是中國加入世貿最先開放的金融領域;從對內開放看,保險業早就對民間資本和國有資本投資入股保險公司實行同等待遇。

為什麼說保險業創新激情最足?從體制改革看,中國人保、中國人壽率先在海外上市,為國有金融機構乃至工商國有企業的全面改革趟路掃雷;從業務配置看,保險機構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平安集團成為發展中國家唯一入選的全球系統重要性保險公司。

互聯網精神作為當代社會的一種主流精神,有關其內涵、外延的討論,可謂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我感覺其中一些公認度比較高的精神元素,與剛才討論的保險行業文化是高度契合的。

比如全開放。互聯網強調開放、共享、競合,中國的保險業基本沒有護城河,誰都是保險公司潛在的對手,同時也是潛在的伙伴。

比如大數據。互聯網以大數據為第一驅動力,而保險恰恰是以大數法則立業的。

比如小確幸。互聯網能為大家提供微小但確定的幸福,而保險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管理預期、消除不確定性。

比如自組織。互聯網必然帶來去中心化、自組織化,而保險起源於互助,本質上就具有經濟民主的屬性。

比如快迭代。互聯網提倡不求完美、通過迭代實現持續優化,中國保險業也具有很強的持續學習和快速糾錯能力。

應該說,保險業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已經體現出多重的先發優勢。第一個方面是業務創新。第二個方面是機構創新。第三個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監管創新。2012年1月,互聯網金融這一概念還沒有大熱時,保監會就出台了《保險代理、經紀公司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辦法》;2013年8月,在正式批准眾安在線開業之前,按照規則現行的原則,發布了《關於專業網絡保險公司開業驗收有關問題的通知》,針對專業網絡保險公司的經營管理特點,在消費者保護、信息安全、公平競爭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特別要求;2014年1月,成立中國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統一建設、運營和管理保險信息共享平台;2015年6月,發布《關於保險機構開展員工持股計劃有關事項的通知》,在經營年限和盈利狀況方面,對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給予政策傾斜;2015年7月22日,在十部委發布《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的四天之後,保監會就發布了《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暫行辦法》,對互聯網保險業務設定了全面的,針對性和操作性都很強的監管規范;2015年8月,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着眼於規范、自律、開拓,專門成立了互聯網分會。2016年1月,發布《關於加強互聯網平台保證保險業務管理的通知》。2016年3月,發布《關於規范中短存續期人身保險產品有關事項的通知》。

2 辦好互聯網保險

在某種程度上,互聯網保險其實就是「新」保險。這種新保險一是體現為技術驅動的「新銳」保險(Up-to-date Insurance),二是體現為模式驅動的「新奇」保險(Novel Insurance),三是體現為體驗驅動的「新鮮」保險(Fresh Insurance)。

辦好互聯網保險,可以從業務、管理、風控、制度等四個方面加強持續創新。

在業務創新方面,包括產品、銷售、服務、投資等要素。要以「人人保險、物物保險、事事保險」為目標,通過大流量導入、小額定制、精准定價、快速響應的場景設計,提高互聯網保險產品的覆蓋面和滲透度。

在管理創新方面,包括架構、運營、人力等要素。中小保險公司要充分把握共享經濟的發展趨勢,學會U盤式運營,也就是某位大咖所說的「自帶信息,不裝系統,隨時插拔,自由協作」。保險公司在拓展互聯網業務領域的過程中,除了培養選拔優秀的保險人才,還應當在結構上配置三種人才,一類是有互聯網背景的人才,他們能夠提供技術支持和跨界視野,一類是有較強學習能力的大學生,他們能夠迅速全面領悟公司的創新文化(300336,股吧),還有一類就是有監管經驗的人才,他們能夠為公司文化增加合規和審慎的基因。

在風控創新方面,包括風險意識、風險識別、風險管理、風險控制等要素。具有互聯網文化背景的保險公司股東、互聯網保險從業機構、從業人才,尤其要對保險業風險的復雜程度和影響程度有個清醒的認識,常懷敬畏之心。互聯網保險領域的風險,既有傳統保險風險的網絡化,例如信息不對稱問題、戰略風險、聲譽風險,也有互聯網保險形成的新型風險,例如信用累計、互聯網欺詐、可能在瞬間發生海量的信息安全問題和大規模的流動性風險,此外,由於互聯網金融往往涉及產融結合、金融綜合經營、境內外資本結合等情況,形成了跨行業、跨市場、跨境的復合風險來源。應當認識到,在金融保險領域,收益與風險永遠是相伴而行的,不能奢望完全消除風險,而是要充分運用各類技術和管理革新成果,學會與風險共舞,把風險控制在一定范圍。避免那種傷筋動骨的大跟斗,有效防止次生風險和風險傳染。

在制度創新方面,包括理念、模式、理論等要素。

比如高度融合的理念,保險業與互聯網的勾連,既要實現物理對接、化學反應,更要努力實現基因融合;又比如人本導向的理念,以客戶體驗為中心,同時更加重視高端人才的地位作用;還比如技術驅動的理念,以技術變革倒逼和推動制度機制改革。

3 管好互聯網保險

關於金融監管的理念,有兩組概念被經常引用,一組是公正、公平、公開,一組是合理、合法、合情。在這里,我想結合互聯網保險的業務、運營和風險特點,把它們整合創新一下,變成合理公正原則、合法公開原則、合情公平原則。

所謂合理公正原則,就是着眼於提升保險業的服務能力和競爭能力,允許好人舉手,對於合理有益的創新訴求,更多地采取包容性、柔性、承諾性監管措施。

所謂合法公開原則,就是着眼於把握合規底線,抓住透明度這一風險控制的關鍵環節,形成行政監管、行業自律、市場約束的合力。這里所講的合規底線,我理解包括消費者保護的底線、風險傳播的底線、金融國家安全的底線。

所謂合情公平原則,就是着眼於維護良性市場秩序,在資本、機構、人員、業務等方面,推動傳統保險要素和互聯網保險要素的雙向對等進入,形成活力充沛、競爭有序的發展格局。

關於具體的監管措施,我認為應遵循當前政府職能轉變確定的「放開前端、管住後端、優化服務」的總體思路。

在放開前端方面,一是放機構,在有序擴大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試點的同時,推動設立互聯網模式的相互保險組織,鼓勵保險機構設立服務互聯網的功能性的非保險子公司。

二是放資本,在引導優質互聯網資本對保險機構進行長期性戰略投資的同時,通過PE等方式,豐富互聯網保險領域的資本補充來源,通過推進員工持股計劃,提升互聯網保險領域的創業創新氛圍和風險共擔機制。

三是放業務,重點是鼓勵保險機構開展價值鏈長、附加值高的非保險業務,包括與保險直接相關的延伸業務、基於大數據管理的信息服務業務、以及各類政府購買服務等等。

四是放區域,一方面對於原則允許跨區域經營的互聯網財產險業務,抓緊細化資質標准,另一方面對於互聯網人身險業務,提出分階段實行區域放開的工作方案。

五是放人員,對於互聯網保險領域的高管人員,在進行資格核准時,可以適度放寬保險從業經歷的要求。

在管住後端方面,一是管法人,互聯網保險領域的機構創新、組織創新比較豐富,這就要抓住法人總公司這一大腦和根本,特別是強化公司治理監管和並表監管,同時,針對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的設立、業務和風控,制定專項的管理辦法。

二是管消費者保護,包括抓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的提升;抓服務渠道、流程、手段的多維創新;抓服務領域的延伸、拓展和深化。

三是管數據,以信息化平台為核心,一方面管理好業內有關公共基礎平台和大型公司平台,另一方面對承擔大量外包業務的業外信息化平台,進行必要的延伸監管。

四是管披露,互聯網保險領域的信息產生、信息管理和信息利用都具有特殊性,在保險監管三支柱的每一支柱內,都應加強有關的信息披露和透明度監管。

五是管問責,這方面一定要抓住保險公司的核心關切、樹立優勝劣汰的鮮明導向,包括加強對投資者的源頭問責,加強對高管的個人問責,加強對法人主體的終極問責,必要時堅決實行市場退出。

在優化服務方面,就是加強基礎建設,優化保險業發展環境。包括加快保險信用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立保險業各類風險數據庫、加快中國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發展、推進上海保險交易所籌建運營。

結論

回顧完歷史和現實,分析了理論和實踐,對於一開始提出的保險業競爭力疑問,我的答案已經瓜熟蒂落、不言自明了,那就是:保險服務、保險機構、保險監管,都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和生命力。

展望互聯網保險的發展目標,保險服務可以進一步發揮好三重功能:風險保障、財富管理、綜合功能,保險機構可以進一步培育好三類業務:傳統保險業務、非傳統保險業務、非保險業務,保險監管可以進一步扮演好三個角色:領路者、裁判員、守夜人。

最後,與大家分享三句話,第一,初心永不忘,互聯網保險始終要遵循保險的基本原理,堅守服務實體的根本職責;第二,功夫在詩外,互聯網保險要順應共享經濟的趨勢,積極參與社會資源的跨界整合創新;第三,穩健是王道,互聯網保險一定要守住風險控制的底線,多添彩、少添亂,爭取打造百年老店。

    (本文作者介紹:慧保天下,記錄保險業神話所講述的時代,書寫內容極客的媒體故事。)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