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動態】馬俊︰貨幣政策應保持穩健和審慎,過度刺激不利結構調整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國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周四在金融時報刊登文章稱,在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中國貨幣政策應保持穩健和審慎,過度刺激不利於結構調整;中國經濟的杠桿率總體較高,要重點防止其繼續大幅攀升,否則會加大宏觀經濟和金融風險。
“雖然目前用GDP或工業增加值來衡量的經濟增速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但今年以來就業情況卻較為樂觀,給定7.5%的GDP增長率,在‘舊常態’下可能意味著政府要出台很強的刺激政策,而在新常態之一由於弱化對GDP的關注,就不需要那麼大的刺激力度了。”馬駿說。
由於許多體質改革還沒有到位,包括地方政府平台和不少國企在內的一些經濟主體的軟預算問題仍然較為普遍,一些地方政府過度追求GDP增長的激勵機制還繼續存在,在宏觀政策松動的條件下容易出現信用過度膨脹、低效部門投資過度的傾向。馬駿因此認為,這種體制因素也要求中國在貨幣政策的決策中保持比其他經濟體更為審慎的態度。
他並指出,歷史上,大的刺激之後經濟短期可以高速增長,但往往導致產能過剩等問題;相反,增長率稍低一些反而能加大結構調整的壓力和動力,“過度刺激不利於結構調整。”
“在這樣的宏觀和體制環境下,在當前及未來一段的事情,中國貨幣政策總的取向以穩健和審慎為宜。重點應該是為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創造穩定的貨幣金融環境。”馬駿表示,貨幣政策調控應向更加市場化的方向轉型,更大程度發揮市場在價格形成和資源設定匯總的決定性作用。
統計局此前數據顯示,中國8月工業增速降至近六年低點,投資亦回落明顯,再加上消費低於預期,都暗示著經濟下行壓力沉重,三季度GDP增速可能降至接近7%的水平。
此外,從國際比較來看,中國的杠桿率雖然低於一些發達國家,但高於大多數新興市場國家。研究表明,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杠桿率的上升會加大一國發生金融危機的概率。
馬駿表示,2009年以來,中國的杠桿率上升速度已經很快,地方融資平台和房地產等部門杠桿率問題尤其明顯,“如果過度松動貨幣政策,就可能繼續推高這些部門的杠桿率,加大未來金融風險的隱患。”
他並稱,應該建立更可信和明確的調控目標,更加突出保持較低通脹在貨幣政策目標中的重要性,並不斷提高貨幣政策的透明度、公信力和控通脹的靈活反應能力,避免杠桿率進一步大幅攀升,使市場形成穩定預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財華中國網 (http://www.finet.com.cn) 或財華香港網 (http://www.finet.hk)
FINT[PFSTBMX,51,5131,513101]
X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