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評論:牽手互聯網企業 他贏你也贏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6-03 17:44


作者 任翀

這兩天,頻頻傳出傳統行業與互聯網企業合作的消息,有不少堪稱“首開先河”: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與阿里雲牽手,表示要把我國最近60年的氣象資料,變成可以引導生活、指導生的應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10多家三甲醫院與支付寶達成共識,希望在醫療行業引入移動服務體系。盡管這些合作的成果還有待時間檢驗,但比起部分傳統行業寧可自己在互聯網領域深一腳淺一腳,也不願意與互聯網巨頭牽手,中國氣象局和這些三甲醫院的開放態度值得稱道。


有這樣的感慨,是因為筆者嘗試過很多傳統行業推出的“互聯網服務”,實在不盡如人意。比如,很多商場標榜自己推出了“O2O”模式,在貨架上貼個二維碼,搞些“掃一掃”之類的活動。實際結果呢?商場連基本的無線網絡覆蓋都做不好,加上室內空間本身就會影響移動數據傳輸,所謂的“O2O”變成了能看不能用的宣傳,消費者只能拿手機乾著急。再比如,某些傳統部門聲稱耗費巨資構建了自有網售平台,結果在銷售高峰頻頻出現網絡堵塞問題,還遭遇“黃牛”、“黑客”鑽空子,影響了銷售的公平性。

這些尷尬的觸網結果,其實是另一種害怕互聯網的表現:擔心引入互聯網巨頭,分走自己的利益。無須迴避,互聯網企業參與傳統行業改造,當然不是做公益,獲得利潤是企業發展的合理訴求;但與互聯網巨頭合作,並非只有“你死我活”一條路,雙贏乃至多贏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就在前不久上海各商圈舉行的“O2O”營銷中,就出現了截然不同的兩種結局:拒合作、自行探索的商場營銷效果不明顯,選擇合作的商場卻高興地發現利潤沒被分走,商場的無線網絡覆蓋問題也在互聯網企業的幫助下,一勞永逸地解決了。

其實,很多傳統行業缺的不僅是互聯網思維,更缺互聯網技術。舉例來,中國氣象局60多年的氣象資料有多少?几乎無法估算。但一個相對準確的估算是,每年新增的氣象數據就達到 PB量級——1PB等於 1024TB、1TB等於1024GB。對中國氣象局來,如果不採用雲計算架構,即便投入巨大資金和人力,也只具備存儲PB級數據的能力,根本就不具備進一步挖掘、利用大數據的能力。同樣的,在醫療行業的移動服務體系設計上,引入成熟的互聯網技術,不僅能實現網上掛號、收費等互聯網基本功能,就連預防“黃牛號”也有了技術保障。

要知道,開放是互聯網的最大特點。盡管互聯網企業的業務模式有所不同,但願意與傳統行業合作是他們共同的特點。既然如此,傳統行業能不能也拿出開放的心態,擁抱新事物、擁抱創新呢?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