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A股將迎年內頭等大事 QFII巨資買39股

鉅亨網新聞中心


滬指(日K)

作為A股與國際資本市場接軌的重要舉措——滬港通試點,上海證券交易所14日宣布,該所於9月13日組織進行了第二次滬港通全網測試,暨滬港通全市場效能及切換測試。從兩次測試情況看,滬港通技術系統基本就緒。隨著準備期各項業務的順利推進,近期市場對其引發的投資機會再度升溫,尤其是一些股價調整充分的A股稀缺標的重獲關注而走強。分析人士指出,作為A股史上的大事之一,在滬港通開通前后,相關概念股將有望上演反復活躍行情.


QFII版面迅猛 投資緊盯政策動向

過去的兩個月,對於A股市場而言,是罕見的藍籌股行情。而對於QFII基金而言,則是為境外客戶搶先版面A股的關鍵時刻,而這一切似乎與滬港通有關。

由理柏中國和上證推出的最新一期QFII中國A股基金投資月報顯示,繼上個季度大規模增持銀行地產等周期股之后,3季度,QFII基金整體繼續積極調整倉位版面大藍籌。總體看,前期斬獲較多的TMT、醫藥等行業遭遇減持,而同時,低估值消費品的代表——金融、汽車和食品飲料持續獲得QFII機構的青睞。

金融股版面:進入優化階段

過去5年的A股市場,似乎總在重復一個規律,主升段的行情都是由境內資金主導,但起跑的發令槍則由QFII打響。2季度以來的行情,再度重復了這個故事。

從我們對幾家著名的日系和美系QFII基金的跟蹤可發現,早在今年3月末,他們已開始對於金融股進行系統性增倉。相比整個市場的其他機構,足足提前了4個月。

以一家著名的日資QFII機構的組合設定為例,3月底,該機構對銀行股的設定比例為23%,相比前一個月大舉增倉4個百分點。此后,該機構以每月1~2個百分點的速度提升銀行股和保險股的設定,至6月末,其在該板塊的設定上已經越過30%,達到33%。此外,該機構還同時增倉證券類個股。

而這個效果也在今年3季度顯現出來。從今年7月份起,A股藍籌股指數出現明顯不同於以往的運行狀態,2000點至2200點的狹窄箱體被輕松突破,代表藍籌的滬深300指數和上證指數始終在沒有調整的情況下運行。

不過,隨著行情的整體啟動,QFII中國A股基金也逐步進入調倉版面期。從幾家代表性的QFII基金月報顯示,QFII基金經理不再繼續拉高周期股的持倉比例,相反在較高位置進行優化。

比如前述的日系QFII基金,在7~8月份內,就進行了類似的優化操作。其增持了前期漲幅落后的中國平安行情問診),大規模提升了民營色彩濃厚的民生銀行行情問診)的持股比例,此外,還對農業銀行行情問診)進行了加倉。與此同時,降低了平安銀行行情問診)、招商銀行行情問診)、興業銀行行情問診)等股份制銀行的持倉量。最終其金融股的總持倉仍然維持在33%一線的高位。

另一家美資機構也做了類似版面,增持中國平安、減持浦發銀行行情問診)。同時還減持了部分估值恢復的電子元件股,增持了地產股。總體上看,把資金設定傾向行業龍頭,是上述外資機構的明確意圖所在。估計未來,這個態勢也會體現了滬港通開通后的標的股上。

除了銀行和地產外,一些QFII對於證券類的興趣重燃,至少有3家大型QFII基金在8月份增持了券商股,這個幅度在過去一年內都沒有出現過。不過總體上看,QFII仍然最為看好行業龍頭股中信證券行情問診)。只買“最大或最好”的上市公司,始終是QFII不變的投資情懷。

亞資偏好輪動美資偏好持有

從投資風格上看,QFII機構的內部差異仍然明顯。如果一定要概括下的話,亞洲的QFII資金相對靈活一些,更容易做跨行業的輪動。而美資則是往昔一貫的買入並持有龍頭股規則。

歷史數據顯示,美系QFII的后臺老板大多數都是綜合性的金融集團,從整體上看,其客戶更加依賴母公司渠道的銷售力量,這也導致了他們相對更強的風險控制意識,以及更強調契約的權威性勝於投資風格的靈活性。

從過去一年看,美國一些大型QFII,以上述的穩健規則斬獲了不錯的收益。一些組合穩定的大型機構在過去3個月內斬獲10%上下的收益,這個水平超過通常的運行預期。

從業績角度分析,適時提升金融股設定、積極導向低估值品種,是上述機構斬獲盈利的一個重要渠道。絕大部分機構倉位內都有工商銀行行情問診)、招商銀行、中國平安、格力電器行情問診)。雖然總體設定比例沒有日系機構那么激進,美系機構的設定思路也相當接近。

歷史數據顯示,美國銀行機構的金融股設定低點,也是3月末。當期,樣本基金的金融股占該基金凈值的總和在20%~25%之間。但半個月后,該機構的金融股設定比例達到了26.2%,2個月后達到了29%,提升速度非常之快。

從具體操作來看,美系銀行追捧周期的意味更加濃厚。組合數據顯示,相關機構是在2季度內,一面清理科技股,一面增倉銀行股。從投資角度,上述行為,顯然是考慮了上升周期中主流金融更容易受益於經濟增長速度。

一些美資機構明確的表示,這一輪版面和他們預期的中國經濟穩定復甦態勢有關。但從設定角度看,實際的設定行為領先了海外賣方約6個月,同時領先了全市場投資者平均3個半月。這樣的設定理念還是很值得關注的。

與之相比,亞洲的QFII則投資風格明顯靈活,這或許與他們本土市場和A股市場風格更為接近有關。一些亞洲的QFII,在版面上也敢於嘗試創業板股和小盤股等,雖然其設定速度相比本土基金來說還是要慢一些。但在持有周期上和客戶申贖上又有一些便宜。兩廂對照,這樣的風格,收益率比美資機構會更好一些。

宏觀經濟研判:改革動力將驅動經濟回升

QFII對於宏觀的判斷同樣值得關注。和2季度預期貨幣政策放松不同,3季度的QFII中國A股基金明顯偏向了中國經濟穩定復甦的判斷,這個判斷源於他們認定,中國各行業的政策改革深化將會有推進。

一家大型QFII基金表示,近兩個月A股市場上漲或許可以歸因於市場心理改善,但這種改善不可能主導市場一路上揚,“通常一旦遭遇宏觀經濟指標不佳,或是新股發行,就可能使得投資者拋售,市場就會發生波折。”

他們更相信,這一輪的市場反彈,源於投資者已經相信中國經濟正在逐步探明底部,經濟周期在未來一段時間找到底點啟動反彈,一些政策將會發生不同的效果有關。

對QFII而言,他們尤其看重的是,中國政府從政治經濟結構改革方面取得的進展,這幾乎支撐了他們買入A股的最大邏輯,同時他們也認為,由政策驅動的技術、軍工部門等新興產業相關的股票上漲,反映了這個政策邏輯有一定的正確性。

此外,對於8月以來的宏觀數據偏弱,外資機構的看法較為積極。他們認為,8月的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比上個月下降,7月的銀行融資比上個月減少等宏觀數據,固然顯示經濟走弱仍有動力。不過,他們更看重,這種趨勢下金融政策調整發揮的威力。

如果說,上一個季度,QFII從預期資金面改善角度把握了一輪市場低點的話,那么這個季度,他們更加關注經濟疲軟背后的政策應對和推動力的增加,這個想法比內地基金要更為樂觀。

此前,一些QFII曾經認為,未來中國經濟的變動無非兩種可能,其一,隨著PMI的下降,未來幾個月生產活動指數大幅下降。進而拖累消費者物價指數,這個過程再次導致經濟下滑。其二,隨著先行指標下滑,中國高層不斷突出微調政策的空間,推動經濟復甦。

顯然,經歷了兩個月后,他們相信后一種選擇正在成為現實。

未來判斷:增加國企和低價股設定

對於未來,QFII機構又是如何考慮投資設定的呢?

一些QFII的基金經理表示,他們認為,未來一個階段,宏觀經濟可能暫時面臨壓力,這個過程他們會適當降低金融和周期品的設定。但同時,他們會提升預期“受益於經濟改革的低價股票”和“新興經濟相關的中小型品種”的倉位。

隨后,如果第4季度,中國經濟持續減速的話,他們相信,這將推動政府進一步加快“結構性改革”,而后者將令金融股再度獲得買入良機。另外,把握最新的政策脈絡仍然是必不可少。

從中期角度,他們仍然秉承之前的判斷,宏觀經濟方面,中國的經濟景氣改善將是一個趨勢。隨著中國經濟的觸底,市場持續反彈的可能性日益增大,中國A股市場存在審慎樂觀的未來。

鑒於宏觀經濟指標的好轉是全球性的,他們相信隨著投資者從宏觀經濟獲得信心,對經濟結構改革所帶來的投資機會需要增加考慮。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