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香港政治決戰已兵分兩路 股市究竟投了誰的票?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9-10 10:52


香港政治決戰面臨政治攤牌 股市究竟投了誰的票?
香港政治決戰面臨政治攤牌 股市究竟投了誰的票?

9月3日在香港股市上,全交易日恒生指數勁升568點,為近10個月最大單日升幅;市值單日增加4,626億港元,至26.49萬億港元,創歷史新高。 熟悉香港的觀察家對於上述看來頗為矛盾的現象不以為意,但是,局外人會感到困惑。環視全球,股市無不對政治形勢十分敏感,為何在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股市竟然對愈益迫近的政治決戰置若罔聞?這一動向值得關注。


• 2014年9月4日,香港中文報紙的頭條新聞分三種。

• 一是:9月3日在香港股市上,恒生指數收市報25,317點,是2008年5月21日以來新高;全交易日恒生指數勁升568點,為近10個月最大單日升幅;市值單日增加4,626億港元,至26.49萬億港元,創歷史新高。

• 二是:9月3日,全國政協副主席、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離任9年后首次在前任行政長官辦公室召開記者會,發表他個人關於全國人大常委會2014年8月31日就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普選問題的決定的評論。

• 董建華坦言,現在是香港的一個關鍵性時刻,“我好關心香港,好希望香港好,這件事太重要了,所以我出來講。他呼吁全港市民積極回應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香港普選的決定。他認為,2017年香港500萬選民可以“一人一票”選出行政長官是“實質的、貨真價實的民主”,希望全香港市民攜手,將負面情緒化為正面能量,一起開拓“波瀾壯闊的歷史”。

• 董建華呼吁參與“占領中環”和擬罷課的香港居民將抗爭行動的精力和創意,投放在完善行政長官普選制度的細節上。他強調,這不是終極方案,寄語反對派“退一步、看長遠”,“大家求同存異,政改就不會停”。

• 三是:9月3日,香港最後一任港督彭定康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了以《英國有必要為香港發聲》(britain is honour bound to speak up for hong kong)為題的文章,指責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將令香港的“民主派”和中共不接受的人物難以成為普選行政長官的候選人,要求現任英國政府承擔對香港的道德和政治義務。彭定康稱,英國曾向香港人承諾過有民主,英國應該繼續履行這承諾。

• 香港最反共的報紙還在其頭版頭條地位報導,9月3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jen psaki在例行記者會上稱,“明顯地,香港的普選和投票,以決定他們的管治班子,應是由香港人自己決定”。

• 熟悉香港的觀察家對於上述看來頗為矛盾的現象不以為意,但是,局外人會感到困惑。環視全球,股市無不對政治形勢十分敏感,為何在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股市竟然對愈益迫近的政治決戰置若罔聞?

• 50歲以下港人對政治動盪缺乏體會

• 的確,關於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問題,是香港回歸祖國以來關於香港管治權的一場決戰。關於這一場決戰的來龍去脈,我在其他文章曾向讀者做過解釋。這里扼要地說,香港打著“民主”旗號的政治團體(因而,香港輿論稱之為“民主派”或“泛民主派),在若干西方國家支援下,企圖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移植西方政治模式,將《基本法》所規定的中國的一個享有高度自治的地方行政區域蛻變為獨立政治實體,並以香港為基地和跳板,改變整個國家的政治制度。鑒此,愛國愛港陣營稱他們是“反對派”。

• 反對派政治團體之所以敢於推行其政治主張,是因為歷史所形成的香港政治生態和相應的主流民意——從1991年以來,無論回歸前還是回歸后,香港立法機關由地區直選產生的議席大部分落入反對派;至今,相當一部分香港的中國籍居民依然只愿意承認自己是香港人。

• 然而,香港畢竟長時期是一個商業城市。香港居民根深蒂固的特性之一是,置個人和家庭利益至上,置經濟和物質利益至上;盡管近十多年來香港社會呈現政治化,近幾年來進一步轉變為兩極化,但是,多數香港居民仍持有那樣的習性。加之,從上世紀60年代末以來,香港經歷了長達近50年的社會安定經濟繁榮,今天,50歲以下的香港居民對於政治社會動盪缺乏體會。

• 於是,眼下,香港就呈現給局外人以他們難以理解的矛盾現象:一邊是投資者蜂擁入市,令恒生指數的升幅和股市的市值均創新高,一邊是香港正處於政治體制發展的十字路口——是按全國人大常委會8月31日決定實現2017年第五任行政長官由普選產生?還是為反對派所阻撓而無法達至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目標?

• 滬港通是背后推手

• 其實,香港股市之所以與政治形勢呈現背馳現象,更深刻的因素是,推動股市上升的是關於“滬港通”的訊息。

• 2014年4月1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博鰲論壇上宣布,中央批準內地和香港的投資者投資於上海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的股票(簡稱“滬港通”)。自那時以來,短短不到半年,關於“滬港通”即將正式開通的訊息,就一直成為推動香港股市上市的動力。即使反對派所發動的“占領中環”運動逐步推進,即使關於2017年行政長官普選問題的斗爭不斷激化,但是,恒生指數上升的速度仍然在加快、幅度在加大。

• 2008年9月15日美國雷曼兄弟被迫申請破產觸發全球金融危機,令全球股市暴跌。但是,自2009年下半年以來,除香港和內地股市外,全球其他重要股市紛紛回升至金融危機前水平,有的還創歷史新高。

• 2009年至2013年,香港恒生指數幾乎是徘徊。只是在“滬港通”訊息推動下,恒生指數收市才突破2008年9月前水平,香港股市的市值才創造歷史性新紀錄。

• 香港如何做出抉擇?

• “一點水反射太陽”。上述現象反映香港金融市場對內地高度依賴。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香港迅速崛起,成為亞太地區主要國際金融中心之一。以銀行的機構數目來排名,香港曾在全球僅次於倫敦、紐約而居第三位。但總得看,香港屬於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同倫敦、紐約等全球性國際金融中心亦即世界級國際金融中心相比,有明顯差距。至今,與全球同行比,香港金融中心具優勢的仍是銀行業和股市。

• 從上世紀末以來,香港銀行業的港元存款和美元存款均一直明顯超過港元貸款和美元貸款,用香港人通俗的話來說是“銀行水(水為財)浸”。於是,自香港開設人民幣離岸業務以來,無論哪種國家背景的銀行均以拓展人民幣業務為重心,以彌補港元和美元業務之不足。

• 從2003年以來,香港股市之所以扭轉自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后一蹶不振氣象而重返上升軌,蓋拜內地因素所賜——新上市公司絕大多數來自內地,股市成交額增加和市值上升均因為國際游資涌入購買內地上市公司股票。

• 因此,今天,香港面對的不只是政治上的十字路口——能否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實現2017年普選產生行政長官,而且是經濟上的十字路口——對於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來說,則是能否排除政治干擾而與內地金融市場進一步拓展合作和聯系。

• 在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關於普選行政長官的決定后,政治攤牌很快來臨——反對派勢必占領和癱瘓中環國際金融和商業區;相應地,香港也必須對經濟十字路口、尤其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所面對的十字路口做抉擇。(周八駿:光大集團高級研究員,曾任職“中聯辦”)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