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神書活網】一定要教孩子分享嗎?分享不應變成強迫
圓神書活網 2016-04-22 09:00
曾幾何時,「分享」似乎已被套上了一層道德枷鎖,變成用來強迫小孩出借東西的理由與手段?!
「分享」應該是一件開心的事情
「澤澤爸爸,澤澤不乖。」
「喔~澤澤是怎麼不乖啦?」
「他好小氣喔,都不分享玩具。」
小男孩皺著眉頭、滿臉委屈的跑來跟我告狀。
我跟澤澤一起去朋友家玩,澤澤帶了一些自己心愛的玩具,有個小男孩想要跟澤澤借,但是不管怎麼跟他說,澤澤就是不借,於是這個小男孩使出了大絕招「找澤澤的爸爸來幫忙」。沒想到,我可能要讓他失望了,我只是笑笑看著他說:「是喔,那你去想想有什麼辦法可以讓澤澤借你玩具。」
過沒多久,在客廳的另一隅,也發生了同樣的事情。
一個小女孩跑去找另一個女孩的媽媽:「如如媽媽,如如不借我玩具。她都不分享。會分享的才是好孩子,對不對?!」如她所願的,如如媽媽跑去如如旁邊,跟女兒說:「如如,玩具要分享啊,一起玩才好玩嘛!」只見如如噘著小嘴,雙手交叉在胸前,「哼」了一聲轉身背對媽媽,如如媽媽繼續好言相勸:「妳這麼多玩具,分給姊姊一點不會怎麼樣啊!」
「可是這些我都想要。」
「沒關係啦!反正……」過沒多久之後,如如的玩具就在別人手上了,但是如如卻是滿臉不情願。
「分享」應該是一件開心的事情,但為什麼我卻沒有在她臉上看到呢?
當「分享」變成一種手段,沒有人會開心
這讓我想起了有一次,我們帶著兩兄妹去公園玩沙子。對於玩樂相當認真的我們,備齊了整套玩沙工具,從剷子、推車、挖勺、到水桶等一應俱全。當我們一到沙坑,拿出所有工具時,彷彿喚醒了四周沉睡的獅子,而我們就像獅子眼中的肥肉,當場就被盯上了。果不其然,一位小朋友率先發難,往我們這邊走來,但是眼睛卻是直直盯著玩沙的玩具:「這個可以借我嗎?」沒等我們回答,她竟自動拿起玩具,轉身就走。由於速度實在太快,我們來不及反應和制止,想說算了,反正她就在旁邊玩。不過,她這個舉動,彷彿也鼓勵了其他小朋友紛紛走過來。
一個小男孩問澤澤:「這個可以借我嗎?」行徑如出一轍,才剛說完就想把玩具拿走。早有防備的我,立刻叫住那男孩,搖搖頭說:「哈囉,他沒有說好喔。」一手指著澤澤。
「這個可以借我嗎?」男孩問了澤澤。
「不可以。」
「那可以借我那個嗎?」男孩不放棄,指了另一個玩具。
「不要,我全部都要用。」
「厚~你都不分享。」
男孩轉頭看我,指著剛剛那個「擅自借走」玩具的女孩,帶點生氣、理直氣壯的問我:「為什麼只借
她不借我?玩具就是要分享啊!」
「沒有喔,這是我兒子的玩具,他可以決定要不要借給你,我兒子的答案是不要。剛剛那個女孩是不對的,我會去把玩具拿回來。」
男孩聽到大人這麼說,悻悻然離開,繼續跟其他小朋友借玩具。
讓孩子自己決定!不分享也無妨
我個人很喜歡收藏電影跟影集的DVD,甚至買了完全沒拆過就擺在櫃子裡也很開心,這些DVD都是我的私人珍藏與小小喜悅,也完全不願意與人分享。每個人都會有不願意分享的東西,大人如此,小孩更是如此。不能因為孩子的玩具很便宜,大人就認為借給別人有什麼關係,即使只是一台小小的車子,在孩子玩的當下,就是屬於他獨一無二的玩具,何必要用「分享就是好孩子」的標準去逼迫孩子分享呢?
「分享」應該是一種心甘情願的心情、一種自發性的過程、一種享受共同擁有的快樂。孩子開始願意分享,除了個性使然,多半是與手足或同儕相處所學到的經驗。孩子在與朋友玩的過程中,彼此分享玩具,體驗分享的快樂與好處,他們才會更樂於分享,根本不用強迫。
「分享」需要被引導,而不是被強迫
澤澤一開始非常不願意分享玩具,我每次問澤澤,他只有一個答案:「因為我每個玩具都想玩。」後來,我就告訴他:「我知道每個玩具都是你的寶貝,不過在跟別人一起玩的時候,你可以把玩具分成兩類:第一類是你最~喜歡的玩具,怎麼樣都不會借人;第二類是你普通喜歡的玩具,可以借給別人玩一下下,而且只要你想玩就可以拿回來。如果別人跟你借的是你最喜歡的,你就拒絕,如果是普通喜歡的,借他一下下也沒關係。當然,借與不借還是你自己決定。」澤澤在跟朋友的幾次互動練習後,終於開始分享。不過,他最喜歡的玩具一定還是緊緊握在手中。
另外,還有一個好方法。當澤澤想向別人借玩具而被拒絕的時候,我會鼓勵澤澤試著先去分享自己的玩具。「這是我的玩具借你,你的玩具可不可以借給我?」於是乎,兩人就沉浸在彼此分享的喜樂之中。
不要擔心孩子不分享,我們就會被認為是沒把孩子教好。讓孩子自己決定吧。如果孩子真的不想分享,就跟他說:「沒錯,你是可以不分享的。」
◎爸爸經不碎唸
如果覺得孩子就是要分享,請用身教證明給孩子看,先把你最珍貴、最值錢的收藏拿出來與別人分享。假使你也不願意,為什麼孩子就一定要分享呢?
書 名:讓孩子在情緒裡學會愛:陪他經歷喜怒哀樂,說出真感受
- 白宮變天!美股前景佳 惟須留意三大隱憂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