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遲來的中越沖突只是南海紛爭的開始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5-19 08:56


中越衝突只是南海紛爭的開始
中越衝突只是南海紛爭的開始

編者按:吉林大學公共外交學院學者孫興杰:無論是今日已走向全民反華的越南,還是仍在小打小鬧的菲律賓,地緣矛盾決定了“擱置爭議”、維持現狀的局面終將打破。


   中越之間的紛爭終於到來。中方鉆井平臺981進入南海腹地,讓中越關係終於褪去含情脈脈的面紗,露出了利益博弈的崢嶸面目。

有媒體會意外,在中國政府對東南亞的“魅力攻勢”之下,為何會有這樣的急轉之下,甚至發展至越南街頭大規模的反華騷亂。其實在中越之間,地緣結構矛盾早已積累多年,這場看上去的“意外”只是一場遲來的紛爭。越南愈演愈烈的騷亂和流血,也必然會讓這場紛爭更難收場。

中越關係更多的內里會逐漸彰顯出來,人們習以為常的意識形態薄紗掩蓋不了國家利益的激烈博弈,而民族主義的激情又大大限制了政府外交的余地,國之交在於民相親,但看看越南的“打砸搶燒”,民親還需要相當漫長的路程。

而無論是今日已經走向全民反華的越南,還是仍在小打小鬧的菲律賓,都在映照著東盟首腦峰會內比都宣言“關切”的南海紛爭的擴大和升級。而且可以預見的一點是,未來多層次、多領域的對峙與博弈將成為南海地區的“新常態”,而各方“擱置爭議”,維持現狀的局面將被打破。南海地緣變革的時代來了。

從此次事件的導火索鉆井平臺說起。

中海油的鉆井平臺進入西沙地區進行鉆探,之所以會引起越南方面的強烈反彈。多半與越南的經濟結構有關。自1974年西沙海戰之后,西沙諸島基本在中國的實控之下,981鉆井平臺距離中建島只有17海里,也在中國劃定的九段線之內。而在過去一段時間里,海上油氣資源開發已經成為越南國民經濟的支柱,年產值可達到越南gdp的三分之一左右,越南也是南海地區油氣開發最積極的一個國家。

981鉆井平臺意味著中國深海油氣資源開發的開始,也可能是中國加強南海實效控制的開始,這對依賴南海油氣資源的越南而言是個不小的挑戰。金融危機之后,越南經濟增長速度大幅度下滑,越南政府以“囊中羞澀”放棄了第2019年亞運會的舉辦權。

越南在南海據有29個島礁,開采的油氣資源甚至出口到中國,而中國近幾年也在反思“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南海政策是否還有效。自2012年中菲黃岩島對峙之后,越南並沒有與中國有實質的紛爭,而是在國際場合“幫腔”,呼吁制定南海行為準則,並且將南海問題多邊化。

去年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問越南期間,雙方達成了海上共同開發磋商工作組,使外界對中越南海之爭有了比較好的預期,但是這個工作組進展甚微,並不存在所謂的突破。此次中越海上對峙則是共同開發的磋商機制漸行漸遠,從西沙到南沙,中越之間的紛爭大幕正在徐徐拉開,從整個南海態勢而言, 中越之間的矛盾可能也將是最為劇烈的。中越真正的利益博弈才露出冰山一角。

從國際政治權力結構來看,東亞地區正進入一個變革與動盪的時期,烏克蘭危機與南海紛爭意味著歐亞大陸的地緣政治遊戲已經啟動,無論烏克蘭還是南海都不可避免地變成了全球性議題。

中國雖然堅持南海問題要通過雙邊渠道解決,但在南海問題已成為大國政治博弈的籌碼時,在某種程度上中國也不得不借助大國政治遊戲來對沖南海問題的風險。這個地緣場里的角色就是俄羅斯,對沖南海緊張局勢的議題,顯然,就是烏克蘭。目前歐亞大陸東西兩端已經呈現出“蹺蹺板效應”。

即將訪華的俄羅斯總統普京會在天然氣價格和s-400防空導彈問題上做出讓步,越南在2012-2015年成為俄羅斯武器最大的買家,同樣為了獲得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支援,俄羅斯在南海問題也會有所克制。俄羅斯在近幾年不斷向越南出售先進的戰機、潛艇的等攻擊性武器,其意圖不言而喻。地緣政治的壓力是中俄“應急性”增加了更多的協調與合作。

而從東亞地區本身來看,中國的崛起已經成為現實,海空軍力量的發展改變了東亞海上的權力結構,冷戰時期形成的對中國島鏈封鎖業已千瘡百孔。今年年初,中國航母遼寧號編隊到南海走一遭,震懾意味不言自明,中國航母編隊巡航將成為南海地區的“新常態”。更重要的是,為了中國海權的發展,南海也是必爭之地。中國有海無洋的地緣現狀限制了藍水海軍的活動范圍,而未來中國海權發展的方向也是進入印度洋,南海是必經之地,如果不能實控南海,中國海權發展可能就是半拉子工程。

中國海權的崛起遭遇美國回歸亞太,西太平洋(601099,股吧)地區就成為中美博弈的焦點,加上日本要建立“正常國家”,美國和日本不斷介入南海問題,南海問題就成為美日制衡中國的支點,南海問題的國際化已經不可避免。越南、菲律賓等南海附近的小國也必然會抓住機會,為自己爭取更多的利益。自2010年以來,美國不斷為菲律賓、越南背書,耗費中國外交資源。此次中越對峙之際,美國國務卿克里與中國外長王毅通電話時表示在主權問題上不選邊,但是在與新加坡外長尚穆根舉行的會談中表示,擔憂中國在西沙群島的“挑戰”,並認為中國在東海、南海的行為具有“攻擊性”。就在中越對峙之際,美國負責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拉塞爾在河內訪問,而他在2月份曾要求中國就“九段線”作出解釋。顯然,美國的介入為越南提供了依靠,而越南也希望拉美國制衡中國,兩者一拍即合。

大國博弈是南海問題不斷的結構因素,而中越關係的微妙則使矛盾隨時都有可能激化。今天的中越關係走到此處,實則有跡可循。

中越有共同的意識形態和政治制度,從越南獨立之后,中國就給予過越南巨大的援助,從1967-1876年中國對外援助的40%都投在了越南,占中國財政支出的2%。但這種“革命友誼”並不靠譜,中越1979年之戰持續了近十年,雖然兩國官方已經不再舊事重提,但是傷疤猶存。在越南的教科書中依然寫著中國在歷史上曾經15次進犯越南,歷史“遺產”經過民族主義的發酵就成為不信任的溫床。

二戰結束之后,東亞走向主權國家的世界,但封建朝貢體制下的帝國情結猶在。中國對周邊的小國的外交政策也尚未擺脫朝貢體系的影響,無論學界還是民間不斷談論朝貢體系。朝貢體系在歷史上並不是一個連續存在的“事實”,而過度談論朝貢體系顯然將碎片化的朝貢歷史變成了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的常態。朝貢體系既是歷史也是神話,抱持著朝貢體系的神話來裁剪現實,是不靠譜的。古代中國是一個大陸國家,疆土消長,國勢興衰,既有“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強勢,也有割地稱臣的屈辱。更需要關注的是,近代東亞國際體系轉型的代價就是中華帝國體系的瓦解以及新的中國現代國家的重建。在亞太地區,目前需要的是一種現代的重構,更需要清理與反思古代朝貢體系以及當代革命外交的遺產。

雖然中國在越南獨立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但是以革命意識形態維系的“兄弟關係”被證明是靠不住的。當現代的民族主義擊碎了革命意識形態,衝突就會表面化,更何況,中國與越南之間是難以逾越的南海問題。

越南已經不再是1986年效仿中國改革時代的小兄弟,如今的越南,在追求國家利益方面,越南越來越呈現出馬基雅維利式的精明,越南放棄了亞運會舉辦權,但在改造海空軍方面卻不惜重金。1995年越南加入東盟,而現在則借助東盟的平臺將南海問題多邊化,此次緬甸的東盟首腦峰會則呈現出越來越明顯的趨勢,即東盟對南海問題的介入會越來越多,中國需要花費更多的外交資源來阻止這一趨勢。

中國自提出“擱置爭議,共同開放”的倡議之后,應者寥寥,南海每年被開采的石油超過5000萬噸,上千口油井中並沒有中國一口,1994年萬安灘事件之后,中國在南海地區的油氣開發陷入停滯,另外,《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於中國在南海並不利,九段線越來越成為越南、菲律賓炒作的話題,九段線(1947年國民政府宣布的是十一段線)是中國單方面宣布,也沒有做出明確的法律說明。越南國內還在醞釀將南海爭議commit到聯合國有關機構起訴中國。未來,中國需要應對的國際法難題會越來越多。

在主權爭議方面,無論國際法還是國際仲裁都傾向於實效控制,比如說50年,中越兩國都有種“緊迫感”,希望將控制權拿到自己手中,中國在南沙的控制處於空缺,而越南還想把西沙奪回來,隨著時間的流失,這種緊迫感會使矛盾處於激化之中。只要南海諸國都抱持一種絕對的主權觀念,那么紛爭的時代可能剛剛開始。

從越南近幾天的反華游行可以看到國內輿情震盪,這一訊息也給中國人提了個醒,一廂情愿式的應對並不能在周邊形成“親誠惠容”的“新常態”,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外交需要走向現實主義。當然,現實主義並不意味著戰爭,而是理性面對南海局勢,綜合利用各種手段,軟硬兼施,在南海新秩序重建中嵌入中國的實力、利益、責任以及權威。(來源:ft中文網,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