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越南排華半世紀 華僑命運多血淚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5-15 15:10
1979年9月17日,越南當局指使武裝人員開槍開炮,把140多名華僑難民驅趕到中國境內。圖為原住黃連山省孟姜縣的難民王發金帶領一家9口通過中越邊境21號界碑進入中國雲南境內的悽慘情景。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冷戰後,中越關係歷經「同志加兄弟」的蜜月期、「關係惡化」、「逐步改善」、「平等互利」等曲折過程,兩國關係每次大變動,都會引發越南改變華僑政策,華僑命運隨之跌宕起伏,常深陷苦海。
香港《文匯報》報導,1965年前中越關係蜜月期,越南對華僑入籍完全聽其自願,並賦予華人與越南人同等權利。1965年後,中越關係暗流湧動,越南開始推行「越南化」政策,對華僑進行各種限制。1975年越南統一後,華僑處境更是極端惡化,發生大規模反華排華潮,數以萬計的越南船民(華僑)湧港,令人記憶猶新。
1975年8月,越南強令河內中文報紙《新越華報》停刊,成為排華先聲。其後至1979年,排華運動不斷升級。當局強迫南方華僑按吳庭艷統治時期強加於華僑的國籍進行登記,同時通過三次「社會主義改造運動」、兌換貨幣、接管華僑社團產業、向輸出的難民索取財物、封閉所有銀行、凍結或沒收存款、封閉進出口和貿易公司等方式,鏟除華僑經濟影響。
在南方實行迫害華僑政策後,當局又於1976年開始驅逐北方華僑。1977年初,越南實行「淨化邊境」措施,最初強迫住在邊境地區的華僑遷移內陸,後來乾脆將大批華僑驅逐出境。1978年中越關係明顯惡化時,被驅趕到中國的華僑和越南公民超過20萬,當局同時對黨、政、軍部門的華人大清洗。
越南打擊華僑,也威脅到國計民生。1979至1986年,越南排華有所收斂,但當局未根本改變反華政策,排華運動起伏不定。如1982年10月越共「第10號指示」規定華人可被視為公民,有從事商業、運輸、印刷、加工、文化、訊息等行業及辦學權利;但不到一年,「第14號條例」取消華人上述權利,並規定已實施者應予停止和整治。
1986年後,中越對抗趨於緩和,越南放寬對華人經濟限制,政治上肯定華人對國家貢獻,賦予華人選舉與被選舉權。不過2007年中國批准現南海西沙群島辦事處升格,引起中越主權爭議。數百名越民在中國使館附近遊行,其後被越南當局禁止。
2011年6月,越南再發生大規模反華示威,數百人聚集在中國駐河內大使館外,抗議中國巡邏艇在南海干涉越南船勘探。越南官方低調回應事件,指所謂「越南人舉行示威反對中國」是歪曲事實。
2012年中國將南沙等3個群島升級為三沙市,並計劃在越南近海開發石油,越南爆發5次反華示威,警方驅散並拘留部分示威者。去年6月,約150人在河內還劍湖邊集會,高叫反華口號,拉起橫額,指中國侵佔南海,要求當局採取強硬立場。今年2月紀念中越戰爭35周年期間,約百名越民在河內發動反華示威。 (接下頁)
[NT:PAGE=$]
1979年7月23日,進入中國邊境口岸的華僑難民,被越南當局掠奪得兩手空空,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急待救濟和安置。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美國外交政策研究協會網站消息,近年越南和菲律賓積極利用外交手段,與其他國家聯手試圖抗衡中國在東南亞的影響力。相對於菲律賓集中與長期盟友美國發展關係,越南則選擇與印度、日本、俄羅斯及美國合縱連橫,希望擺脫自蘇聯解體後在國際社會孤立無援的困局。
越南和印度處境相近,皆與中國有領土爭端,同時試圖拉攏區內國家對抗中國。在印度「向東看」的戰略下,順理成章靠攏越南。越南為此向印度提供南海石油區塊等利益,印度則以軍事支援回饋,多次派軍艦到南海一帶,並協助訓練越南潛艇人員。
越南也不斷提升與日本關係,2011年簽署備忘錄,為兩國國防合作、官員互訪及軍事交流打開大門。越南總理阮晉勇去年12月訪日,雙方同意進一步合作,其中日本繞過「武器出口三原則」,向越南海岸防衛隊提供巡邏船。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今年3月訪越時,雙方更同意建立廣泛戰略合作,最重要一環是日本協助加強越南海上執法能力。
越南與俄國自蘇聯時代已建立緊密關係,過去10年關係更上一層樓。俄國目前是越南最大軍備供應國,越南則是俄國軍火5大出口地之一。
經濟上,越南透過容許俄國國營企業如俄國石油公司等,投資越南能源產業,藉以拓展與俄商貿關係。俄總統普京去年底訪越,雙方同意合資興建煉油廠和核電站。不過最受關注的舉動,要數越南向俄油批出兩片鄰近甚至位於中國九段線內的南海石油區塊。
越南與美國關係也早已走出越戰陰霾。2002年俄國租借金蘭灣基地期滿後,越南曾表示願意向美軍出租該基地,雖然美國未有答應,但越南已表示歡迎美軍戰艦隨時到訪,過去10年平均每年一次。2008年兩國開始年度雙邊國防安全會談,關係突飛猛進,之後美方多次在南海問題上為越南發聲,去年更宣布向越南提供1800萬美元(約1.4億港元)軍事援助及5艘巡邏艇,提升越南海岸防衛能力。
評論認為,以上這些「國際朋友」對越南實質作用有多大仍待觀察,例如俄國不會輕易為越南放棄與華戰略合作,其他國家也未必願意為越南付出太多,但這些問題未有阻礙越南繼續尋求與他國建立友好關係。
俄羅斯之聲報導,美國俄勒岡大學越南現代史和越南政治研究專家武祥(Tuing Vu,譯音)表示,越南在南海問題上行動升級,並試圖把雙邊爭議升級為多邊爭議,原因是越南領導層內部,有一派想透過擴大爭議,尋求東盟和西方介入。
武祥指出,在東盟內部目前僅菲律賓願靠攏越南,其他成員國不是在南海爭議中只佔很少利益,就是完全無關,因此他們只是呼籲雙方克制、和平解決,沒任何立場。武祥認為,與中越爭議無關的國家,不願在南海問題上得罪中國,即使越南政府也是把持不定,這令東盟更難立場一致。
他指出,越南政府內部分成兩派,一派主張把南海問題限制在越中之間的雙邊爭議,以維持與華良好關係及維持國內秩序;另一派則主張把事件鬧大、國際化。他認為,目前越南領導層內,仍以前一派佔上風,除非爭議升溫或鷹派得勢,否則相信越南不會像菲律賓般,積極把美國牽扯入爭議之內。
武祥認為,中越爭議會否升級,視乎越南哪一派得勢。假如溫和派得勢,越南可能尋求與華雙邊談判解決爭議,包括放棄部分宣稱的領土主權;但若另一派得勢,越南可能採取更具侵略性策略,令兩國爭議升溫。(接下頁)
[NT:PAGE=$]
1994年,西貢萬宜船民營,越南船民反對遣返起騷亂。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越南1975年統一後,大批越南人循海路投奔他國。香港一直是越南難民第一收容港,20多年來共「接待」20萬人,對香港社會造成極大衝擊。直至1998年1月,港府宣布取消第一收容港政策,2000年最後一個難民營關閉,「越南船民」問題才畫上句號。
首批3743名難民1975年乘「長春號」抵港,此後有增無減,高峰期曾有逾7萬越南難民滯港。1987年因謠傳香港將收容居於中國內地的越南難民,再次掀起難民潮,加上西方國家逐漸減少收容到港的越南人,令港府壓力大增。
6600多名曾居內地的越南難民分乘小船抵港,令多個難民營人滿為患。
由於香港不能容納如此大批難民,港府1990年代有序遣返被稱為「船民」的非政治越南難民。
船民困擾香港25年,其間每收容一人,港府每年約花費1.2萬港元公帑,至1998年,聯合國難民專員公署欠香港11.62億港元債項,現今仍未歸還。
《文匯報》「環球點評」指出,4月18日,越南突然宣布放棄兩年前奪得的2019年亞運會主辦權,驚人決定揭露越南近年快速發展背後,隱藏無數貪腐和基建落後等問題。越南民眾不滿經濟和社會現況,政府不單未對症下藥,反而多番藉與中國的主權爭議,以狹隘民族主義、民粹主義煽動反華排華運動,注定反噬其身。
近年越南經濟增幅雖維持5%,但已較早幾年放緩,今年首季增幅只有4.96%;同時由於央行接連收緊貨幣政策,市場銀根緊絀,令企業難以生存,銀行壞賬冠絕東南亞;通脹高企也是大問題,雖然較兩三年前的雙位數通脹已下降,但目前通脹仍高達4.39%,難免影響民生。
這些問題直接影響企業經營和民生,不過政府沒把焦點放在解決經濟問題上,而是不斷在南海爭議槓上中國,希望借與華爭端,激發國內民族主義情緒,分散社會對民生的不滿,此次爆發對上千華資企業打砸搶事件便是一例。
回顧歷史,越南已不是第一次與華對著幹。雖然是地處中南半島上的小國,但越南一直沒放棄「小國霸權主義」,多次以軍事手段侵擾中國邊境,企圖從中國手上掠奪土地海洋利益。無論是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1988年的「八八海戰」,莫不以越南先行挑釁,繼而被中國擊敗告終,越南卻始終未有收斂。
越南「小國霸權」,說穿了就是以大國霸權為後盾興風作浪。當年越南仗的是租借金蘭灣的蘇聯的撐腰,如今則用的是美國「重返亞太」的聲勢。但歷史證明,在大國博弈下,像越南這種小國從來只是馬前卒,一旦發生嚴重衝突,當年的蘇聯或今天的美國都不會願意犧牲,到頭來吃苦的只是越南自己。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