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兩地券商態度迥異 大陸積極熱情 香港興趣黯然
鉅亨網新聞中心
香港文匯網報導,中國證監會正式批復滬港開展互聯互通機制試點近一個月以來,大陸多家券商與香港機構採取出截然不同的應對態度。
據《21世紀經濟報導》消息,「在人民幣國際化的大背景下,滬港通業務的開展對券商而言是一個進一步國際化的良好契機。」招商證券內部相關人士表示,雖然目前相關業務細節尚未明確,但是該公司已經從業務開展、服務運營、法律合規等多方面進行了研究,積極準備迎接滬港通業務的到來。
深圳一家本地券商總部投顧負責人認為,「客戶可以通過大陸券商辦理港股投資業務,至少從短期看能增加券商的經紀業務收入。近些年一直不乏對香港市場感興趣的投資者,但是受相關監管所限,相關業務一直無法破冰。」
有需求,就有市場。實際上近年來大陸券商對開展港股投資相關業務一直虎視眈眈,除了國泰君安證券、招商證券、廣發證券等在香港設立分支機構外,還有海通證券、國金證券等券商選擇通過併購香港本地券商的方式,進一步開展國際業務。此外,還有部分券商「私下」和香港本地券商在內地所設的一些辦事處合作,「曲線」為客戶提供投資港股的業務支持。
除了券商,資本市場上的諸多行業板塊都沾到滬港通利好。例如保險板塊和 A+H 股中 A 股較 H 股折價較多相關上市公司,在滬港通出台的前後兩天,相關上市公司的股價都出現較大的漲幅。
與大陸券商的「積極熱情」相比,部分香港本地券商卻顯得有點興趣黯然。據香港一家本地券商股票經紀人表示,近年來大陸市場行情比較低迷,香港客戶對投資大陸股票市場並不太「感冒」。香港本地券商反而看中大陸投資者這個市場,滬港通對香港券商更大的吸引力在於「開放」了大陸市場。
「我們公司在兩年前就佈局大陸市場投資者,在深港邊界開設了一些辦事處,方便內地投資者辦理相關業務。」該經紀人稱。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滬港通對於香港本地券商而言,衝擊將大於機遇。滬港通後,投資者除了可以選擇香港券商,還可以選擇內地券商提供服務,對於前者而言,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大陸一家上市券商香港分支機構相關人士認為,香港本地券商數量眾多,一些小型券商僅有百餘客戶,競爭力可想而知。
「香港子公司正與公司總部一起研究滬港通業務的實施計劃和業務準備,為兩方的客戶搭建好通道做準備。」該人士說,「短期來看,在港有分支機構的券商在國際人才儲備、研發能力、產品設計、交易能力、合規體系建設等諸多方面都會存在先發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