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期貨

大宗商品進入買方市場 持續多年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

鉅亨網新聞中心


和訊網訊息 在今天舉行的由廣東國際商品交易中心、和訊網聯合主辦的“模式創新與產業革新——商品交易中心角色新定義”高峰論壇上,有關專家圍繞大宗商品價格在下半年能否上漲以及導致鋼鐵、煤炭等行業產能過剩問題的原因進行了熱烈的探討。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胡俞越教授更是直言,從中國經濟呈現的相關數據分析,大宗商品目前已經進入買方市場,其持續多年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

胡俞越表示,由於中國加入wto,中國需求強勁,全球大宗商品80%以上的增量需求來自於中國,能源原材料價格也一飛沖天,延續了12年。中國占全球12%的gdp卻消耗了全球45%的能源。正是由於中國經濟步入下行頻道,使得全球大宗商品市場都進入了買方市場。


談到當前的經濟形勢,胡俞越認為,中國經濟處在轉型升級的階段,風險在加劇。在此背景下,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是風險,但價格下跌風險更大。

他就此舉例說,2000年中國黃金的價格是250美金,而到2011年就漲到了1923美金,現在跌到1300以下。“當大宗商品大漲的時候風險尚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化解,但是大宗商品大跌的風險如何化解?”他認為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的風險對實體經濟的摧殘更為嚴重。

“即使大宗商品的進口量沒有減少,價格沒有降低,但是中國經濟這兩年確實在下行”,胡俞越說,匯率小步快走到現在漲了36%,不要以為漲了沒有風險,漲了對我們出口不利,從今年2月份開始出現大幅下跌。盡管cpi公布的上個月的cpi只有1.8。

“我認為中國的通脹壓力是非常大的,中國的m2已經達到了116萬億,人民幣很長時間面臨著外升內貶的雙重壓力。”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在論壇演講中提及大宗商品時提到,大宗商品的關鍵點在哪里?怎么看待大宗商品?大宗商品要看的是什么?產業和行業的競爭率,不是只看產能和價值。

“外國是從產業到市場,用繁榮的產業推出了廣闊的市場,廣闊的市場給產業帶來了潛力和動力”,譚雅玲說,“我們討論大宗市場講的是產能到價格,我們有了產能過剩,我們去追逐價格,產業的目標定在哪里?我們的市場在哪里?所以從這個角度去看,外國人、發達國家他們是把經濟和金融的關係梳理得很準確,金融為經濟保駕護航,金融工具為實體經濟保駕護航。我們的作為呢?是把金融脫離了經濟,對立了經濟,放棄了經濟。”

她以鋼鐵行業為例分析說,鋼鐵行業虧損是不干本質和主業,在干副業和輔業。

“我們的鋼鐵行業應該做的是鋼鐵本質和本業,市場經濟一定要講主業,一定要講本質。它有主業不干,它干副業,期貨、農產品(000061,股吧)、石油、黃金,金融,它懂嗎?它懂多少?”

“產業、企業、行業是中國的根,是中國的命。而我們現在原來急功近利的做金融,極端的做投資,瘋狂的投機,” 譚雅玲說。

大宗商品的互聯網革命

胡俞越認為,大宗商品的電子化交易促進物流業整合。多重優勢助力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顛覆傳統行業的理念,跨界融合是非常重要的特征。

“互聯網金融注重客戶體驗。私人客製出現在2014年並非偶然,私人客製恐怕就是互聯網時代的特征,互聯網金融和電子商務的特征,工業化的特征是標準化、集約化、批次化,而互聯網時代追求的是量身定做”,胡俞越說,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驚喜恐怕還會不斷的出現。

他表示,作為大宗商品的電子交易市場,立足現貨、提升現貨、服務現貨、回歸現貨。為期貨市場培育品種、培育投資者。

“ 中國的資本市場需要一個多層次的體系,中國的商品市場也需要一個多層次的商品市場體系。”

談到大宗商品交易的發展方向及存在的問題,胡俞越認為,大宗商品的發展存在很多問題,交易所遍地開花、上市交易品種五花八門等等。

“瓶頸制約還是沒人管、沒法管,沒有監管部門也沒有管理辦法。”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