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儒林入晉5天三談經濟新常態:面臨兩方面難題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9-08 10:35
自9月1日接替袁純清擔任山西省委書記以來,61歲的王儒林已在山西工作了5天。開會、致辭、外事活動,構成這位“新山西人”近幾日的日程安排。
在山西有7名省部級官員相繼落馬之后“空降”山西,反腐是王儒林必須直面的話題。在9月3日的山西省委常委會議上,王儒林稱將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繼續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並要求全省全面深刻反思腐敗案件多發高發的原因。
然而,王儒林的挑戰絕不僅僅是反腐,還有低迷的山西經濟。今年上半年,山西省GDP增速僅為6.1%,低於全國平均增速1.3個百分點,位列全國倒數第三。在年初當地兩會上,當地官方設定的經濟增速為9%,上半年經濟數據出爐之后,官方稱“實現全年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的目標任務仍然艱巨”。
記者梳理王儒林的活動后發現,短短幾天時間內王儒林在3個不同場合都強調要“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突出調結構和轉方式”。山西省政府研究中心一位不愿具名的專家對記者表示:“新常態一詞是由中央高層提出,山西等資源性地區省份可能更突出一些,要適應較低的經濟增速。”
山西的資源主要是煤炭,在全省119個縣(市、區)中有85個縣產煤。因此,山西發展因煤而興,許多問題也因煤而生。目前王儒林尚未對其煤炭政策做出具體闡述,但是對其前任的煤炭治理思路表示了肯定。在9月1日山西省全省領導干部大會上,王儒林表示:“袁純清同志思路清晰,經驗豐富,深入實際、勤奮務實,努力推動以煤為基,多元發展;努力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轉方式、保安全、惠民生;為山西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貢獻。”
在袁純清的任上,非煤產業的增長速度高於煤炭產業,產業結構得到一定調整。同時,煤礦百萬噸死亡率持續降低,比全國平均水平低0.211,安全生產形勢穩定。但是,萬元GDP能耗水平還遠遠高於全國水平,在經濟“新長態”情形下,如何處理經濟增長與去產能的平衡將考驗著山西新的主政者。
另據山西煤炭工業廳測算,山西煤炭的產能將在2015年將達到尖峰,但是煤炭及鋼鐵行業還將長期處於較為低迷的狀態,並由此帶來的轉型難題及失業難題。對於曾經主政過農業大省的王儒林而言,這些新的問題將會在未來幾年面對。
山西經濟“新常態”
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資源型省份山西、內蒙古、陜西等地經濟高速增長。但山西省在每次經濟周期波動中振動都較大、時滯較長: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后煤價滑坡,山西經濟遭受嚴重沖擊,山西GDP出現了30多年唯一一次負增長;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由於煤價下跌山西2009年的經濟增速僅僅只有5.4%,是全國唯一沒有達到“保八”的省份。
“全國經濟發展好,山西的經濟增速會更高;如果全國經濟差,山西經濟更差,經濟波動非常大。”山西省社科院研究經濟的專家對記者表示。其中原因,有學者研究分析稱山西煤焦冶電等與煤直接相關的產業占到全省經濟總量的80%以上,其生產的煤炭將近三分之二的銷往省外,當全國經濟趨冷時,執行原訂單使山西煤企出現售價低於成本價的情形,帶動山西經濟增速迅速跌落谷底;經濟趨熱時則反之。
2013年在煤炭價格出現下滑的情況下,山西仍然實現了8.9%的經濟增長,並未出現大幅下滑。山西原省委書記袁純清表示:“其中的奧秘就在於,非煤產業對工業增加值的貢獻率達到43.8%,非煤產業的發展彌補了煤炭收入下滑的缺口。”
但是煤炭產業仍在工業增加值中仍占到一半以上。受煤炭市場持續低迷的影響,今年上半年山西的GDP增速僅為6.1%,位列全國倒數第三,低於全國平均增速1.3個百分點。
這一數據發布1個月后,王儒林調任山西省委書記。在山西省全省領導干部大會、山西省委常委會議、晉商大會等三個不同場合,他都表示要適應經濟新常態。“要清醒認識當前‘三期疊加’的階段性特征,努力適應經濟新常態。”他說。
前述省政府研究中心專家對記者表示,“每個地方怎看,怎么做,不盡相同。山西等資源性地區省份可能更突出一些,要適應較低的經濟增速。”他還透露,政府研究中心正在研究一項山西經濟新常態的研究課題。
前述社科院專家則向記者表示,該院里已經整理了一些山西經濟基本面的材料給新書記,也提了一些改善經濟發展的意見。山西最基本的省情即為煤炭大省,在全省119個縣(市、區)中有85個縣產煤,占比超過70%。山西發展因煤而興,許多問題也因煤而生。
據山西煤炭工業廳測算,到2015年,山西全省煤炭實際產能約為11億噸/年,彼時山西煤炭產能規模增加的空間十分有限,供大於求的局面可能加劇,科學合理調整、組織生產將成為下一階段的任務。
山西煤炭工業廳廳長吳永平則在2014年2月表示,國內煤炭行業徹底告別“黃金十年”,煤炭價格將在一個時期內低位徘徊,煤炭行業開始步入相對微利階段。值此行情之下,一些煤炭及鋼鐵企業出現虧損甚至破產從而引發失業,如何調整將在未來幾年考驗著山西新的主政者。
結構之變
在強調新常態的同時,王儒林也表示要突出調結構、轉方式,著力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並表示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事實上,這些調整早已開始。
2009年4月,山西省政府下發“10號檔案”《煤炭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成立了以時任省長王君為組長的煤礦企業兼並重組整合工作組,推進“大集團、大公司、大基地”戰略,以保障煤炭資源整合和市場化改革的推進。
在袁純清上任前夕,山西省煤炭資源整合、煤礦兼並重組工作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山西省煤炭工業廳的數據則顯示,2008年山西11戶大型煤炭集團產量占全省的比重為53.14%,2009年這一比例則升為61.59%
主政山西后,袁純清在2010年提出“以煤為基、多元發展”和“依托煤、延伸煤和超越煤”的經濟發展理念。這一理念在2010年10月《求是》雜志刊發的袁純清署名文章《以轉型發展為主線再造一個新山西》一文中得以具體體現。
具體實現路徑則是,在煤炭本身的高效綠色安全發展基礎上,加快提升焦炭、冶金、電力等傳統產業,加快壯大現代煤化工、裝備制造等優勢產業,實現由煤炭大省向以煤為基的現代產業大省的跨越。
袁純清的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安全生產方面,山西年煤礦百萬噸死亡率由2010年的0.188降至2013年的0.077,比全國平均水平低0.211。但山西煤炭工業廳認為,雖然煤礦安全形勢明顯好轉,但隨著開采深度的增加,瓦斯水等自然災害威脅更加嚴重,特別是資源整合后改造建設礦井數量較多,地質資料不詳,煤礦安全不確定性因素增多,形勢嚴峻,壓力增大。山西另一指標萬元能耗則遠高全國。安全生產和減排都是山西新書記面臨的難題。
最為重要的是,結構調整也取得積極效果。山西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1-2013年3年間,裝備制造業工業增加值平均增速為23.67%,高於煤炭工業近9個百分點。同時,山西原煤外運的比例由2010年69.1%降至2013年的64%。
“外運占比減少,固然有市場的因素,也和山西以煤為基的政策相關,更多的煤炭留在省內用於延伸煤炭產業鏈。”前述社科院專家對記者表示。
“‘一煤獨大’的產業結構肯定是不合理的,但是一個地方的經濟結構是長期形成的,並不能在短期調整過來。”汾渭能源煤炭市場分析師王旭峰向記者表示,“(以煤為基)短時間內變化不大,但是長期來看,能源結構變革,不能簡單地以煤為基,第三產業也要發展。”(.21.世.紀.經.濟.報.道 .楊.志.錦 .周.伊.雪)
陜西第二增長極榆林瀕臨覆沒:資金人口逃離
兩年過去了,榆溪大道東頭這條路早已修好,被稱為北東環路,路西的樓盤也都已經建好,不過房價卻從兩年前的1萬多一平米降到了六七千元。
榆林,這座陜西最北端的城市,隨著能源財富的積累,從以往的偏遠小城,變成趕超關中各大城市,甚至快追上省會西安的經濟強市,以榆林、延安組成的陜北能源化工基地成為陜西經濟中的重要增長極。作為陜西第二大經濟體,榆林地位也一躍千丈。
然而受近兩年宏觀經濟影響,曾經給榆林帶來無數財富的煤炭再也賣不上以往的價錢:從十多年前的每噸60元一路漲到600元,最高時達到800多元,經過一個周期之后,又從高位滑向谷底,每噸價格跌到170到180元。
於是,榆林以往的發展優勢和勢頭不再,陜西的第二增長極瀕臨覆沒。
逃離榆林
在榆林遭遇危機的情況下,很多人開始離開這座城市。
趙振興正在托人把小孫子送到西安的一所小學上學。在榆林住了一輩子的他,到頭來卻要為子孫輩的前途考慮而離開故鄉。而榆林經濟的不景氣,更堅定了他和家人搬到西安的念頭。
"已經有很多富人搬離榆林到西安、三亞、北京等地落戶。"西安神木商會會長王文明對記者表示,從最近幾年開始出現,榆林的人口在減少,尤其是富人群體流失嚴重,神木縣最明顯,富人轉移的現象在煤炭量價下跌的時候更為明顯。
根據統計資料,2002年榆林全市總人口為335.44萬人,2005年全市總人口為最高的351.6萬人,此后人口就降到330多萬人。
人口減少,對於李錦玉來說感受最為明顯。以前形勢好的時候,他的出租車每天能掙五到八百元,現在掙到三百元都算不錯的。
與鄰居鄂爾多斯(行情,問診)不同,榆林人喜歡在省城西安和榆林兩地買房,即使有點積蓄的普通家庭,也都傾向於在西安買一套房子。陜北由於氣候條件惡劣,臨近沙漠地帶,降雨稀少,歷來就有不少人遷居土地肥沃的關中。
此外,雖然這些年煤炭給這個城市帶來了大量財富,經濟總量逼近西安,但其軟實力與西安仍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在醫療、教育等方面差距明顯。很多榆林人子女在西安上學,畢業在西安工作,最終也就定居西安。
而對於因煤暴富的人來說,西安不僅是消費場所,更是投資買房的場所,一出手就整棟買下,使得關中人對於陜北人的印象從一窮二白迅速轉變為財大氣粗。甚至有陜北的學者表示,去餐廳吃飯服務員聽到陜北口音熱情地連呼"老板"。
隨著榆林那些真正的"老板"的出走,大量財富也被帶走。即使在危機發生之前,榆林市政府也在為如何留住資金發愁,曾多次研究解決這一問題,但最終並沒有找到合適的應對辦法。
"依賴資源發展就是原始積累的過程,下一步無論從政府還是企業來講,要擺脫這種資源依賴,創造一個有利於創新的體制機制。"榆林市決咨委委員、榆林市委黨校副教授曹漢武認為,榆林現在只有資源,要留住資本、留住人,就要有體制機制創新。
在資源價格低落、人口和資金外流的情況下,要進行體制機制創新,或者進行經濟轉型,對榆林來說都頗為艱難。而當地政府最大的壓力在於"保增長",從而確保榆林在陜西的重要增長極地位。
第二增長極乏力影響陜西增速
過去十多年間,得益於能源化工產業的迅速發展,陜西省經濟總量破萬億元,與內蒙古等地躋身"金磚四省"。
在每年10%以上的經濟增長速度下,陜西省提出"彎道超車"的發展理念,意欲憑借能源化工的發展勢頭推動陜西經濟快速發展。
然而,能源價格的下滑和銷量下降,使得陜北能源化工板塊失速,陜西經濟增速也應聲下滑。在今年上半年的經濟數據中,榆林市雖然經濟總量仍居於前列,但其固定資產投資速度已經連續負增長,發展動力明顯不足。
其實,從民營企業融資難已經可以預料到這種結果了。不像寧夏寧東那樣,榆林煤炭很多掌握在民營企業手里,雖然不乏神華這樣的大型央企和陜煤這樣的大型省屬國企,但民營經濟仍占據重要地位。
在陜西當地的專家看來,陜北民營企業家很多文化素質不高,再加上投資手段少,而民間借貸和房地產等投機行業利潤高,大量資金流向這些方向。除了炒房子、炒黃金,甚至煤礦的價格也被炒了起來。
"老百姓炒房子、炒地皮、投煤礦,當煤炭市場不景氣后,很多資金套在里面難以出來。還有一些煤老板富得太快,揮霍消費過度。"王文明表示,企業融資難就反映在民間融資難度大,銀行貸款也難。
"榆林地區的煤炭老板通常會通過民間融資的方式來籌集資金,但是去年煤炭行業出現問題,煤炭老板沒有足夠的錢來償還前期籌集的資金,所以出現了民間借貸危機。"陜西中經發展改革研究院院長助理郝明煥認為,煤炭產能過剩是導火索。
民間借貸風波發生,資金鏈斷裂,銀行收縮信貸,榆林的企業家很難再拿到貸款。以前通過民間借貸融資的企業,即使沒有破產,由於融資成本過高,很多也只是維持運行。
6月份曹漢武到府谷調研時發現,當地一家化肥廠由於民間融資,一噸尿素賣1200塊錢,每噸的融資成本就要314塊錢,剛能保本運行。"保本運行也是一種沒辦法的辦法--如果不保本運行,廠子癱瘓,工人生活就會受影響。"
在整個經濟都勉強維持運行的情況下,榆林的風光不再,陜西重要增長極的地位也發生動搖。
"榆林的地位是在下降的,不像以前提的那么響了。如果是煤炭在整個國家能源結構里面的比重逐漸下降,榆林的地位也會下降。"曹漢武表示,這對陜西的增長速度會有影響,但榆林的地位下降速度也不會很快。(.21.世.紀.經.濟.報.道 .李.伯.牙 .張.夢.潔)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