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房產

紐約市長白思豪砸411億美元 10年蓋20萬廉價屋助無殼族

鉅亨網新聞中心


美國紐約樓價飆漲,一般民眾無力負擔,只能當「無殼蝸牛」。新任市長白思豪前日宣布撥款411億美元(約3178億港元),目標在未來10年保留或增建20萬個廉價住房單位,並透過租金津貼和租務保障等措施,改善低下階層的住屋情況。白思豪形容計劃在地方層面上是「美國史上最大規模、最快和最具雄心的廉價住房計劃」。

香港《文匯報》報導,據紐約大學統計,紐約市近300萬家庭中,約2/3是租屋住;市內租金中位數在2005年至2012年間增加11%,同期租戶家庭收入中位數卻僅增加2%。據估計,紐約市近60萬戶家庭要把高達5成收入用於支付房租和水電等賬單。白思豪去年競逐市長時,便把收窄貧富懸殊、改善低下階層生活作為競選政綱。


白思豪稱10年大計所需資金將來自城市、州、聯邦和私人基金,其中紐約市將承擔約82億美元(約636億港元)開支,6成單位將來自保留,4成單位來自增建。計劃將包括「強制包容性區域劃分」,要求發展商興建新項目時,必須預留部分單位作為廉價住房。市政府則會根據新規定,在處理程序時給予方便,加快工程進度減少發展商開支,作為回報。

白思豪亦計劃在未來10年,把紐約市住房資本基金由現時的金額增加1倍至67億美元(約519億港元)。他表示,市政府會動用一切手段阻止房東剝削租客,並計劃向房東提供津貼,以勸喻他們不要加租。

白思豪競選期間,「可負擔房屋」的目標經常掛在口邊。但上月初民調發現,多達52%受訪者不滿他在解決「住屋危機」上的表現,今次計劃被視為挽民望的重要政策。不過各界對白思豪的大計有所保留,有分析指,他要求發展商預留廉價住房的做法,與前市長彭博相似,但最大分別是彭博的措施屬自願性質,政府到底能對發展商施加多大壓力有待時間考驗。有評論亦指出,此舉無疑會削減發展商利潤,恐遏抑發展商建樓意慾。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