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尤發布2014年《新聞媒體狀況》報告
鉅亨網新聞中心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3月28日下午消息,美國皮尤研究公司周三發布了《2014年新聞媒體狀況》報告,對美國新聞媒體行業過去一年面臨的挑戰進行了總結。
以下為報告主要內容:
從很多方面來看,2013年和2014年初都給新聞行業帶來了許久未見的勃勃生機。機關過去幾年遭遇的挑戰仍在繼續,新的挑戰也在湧現,但今年的活動已經讓人們對美國新聞行業的未來生了些許樂觀情緒,甚至不乏希望。
數字企業大舉湧入新聞行業,不僅引入了新的技能,還帶來了更多資金和人才。曾經被人嘲笑為“點擊誘餌”的BuzzFeed如今也擁有170名新聞采編人員,而且不乏普利策得主馬克-斯庫福斯(Mark Schoofs)這樣的重量級人物。就連ProPublica的保羅-斯泰格(Paul Steiger)都感慨,倘若他能再年輕一次,肯定也想去那裏工作。Mashable現在擁有70名新聞采編人員,而且吸引《紐約時報》副總編吉姆-羅伯茨(Jim Roberts)擔任首席內容官。去年1月,埃茲拉-克倫(Ezra Klein)離開《華盛頓郵報》加盟Vox Meida,繼續發展他的“解釋性新聞”理念。這些公司很多都已經成為成功的數字品牌,對科技有深厚的理解力,而且還在利用從其他渠道賺取的收入促進新聞的發展。
新聞行業還在獲取其他收入流。包括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約翰-亨利(John Henry)和皮埃爾-奧米迪亞(Pierre Omidyar)表示,一批新的企業家都在向該行業投入資金。有的創造了全新的實體,有的則希望為老牌媒體賦予新生。除了財富外,他們都對科技業內人士,但卻都是媒體行業的門外漢。慈善組織也在參與新聞行業,但多數都關注小公司,希望幫助他們填補因為傳統新聞敗退而生的空白。2014年3月,Jerome L. Greene Foundation宣佈向紐約公共廣播電台贊助1000萬美元,幫助其打造數字業務。這凸顯出非盈利新聞的必要性。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新聞已經成了社交媒體和移動設備爆發的一部分,為新聞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渠道來接觸更多的人。盡管用戶使用Facebook並不是為了看新聞,但還是有一半的Facebook用戶通過其獲取新聞。獲取新聞速度最快的Facebook用戶是18至29歲的人群。網絡視頻同樣如此,有半數網絡視頻關注觀看新聞,年輕人同樣佔據最大比例。
這股風潮也引發了一個問題:這些數字媒體的發展究竟為人們增加了多少新聞。我們對大約500家數字新聞機構的統計發現,他們共有5000名全職專業新聞人士,多數崗位都是過去6年設立的。但其中大多數製作原創報導的機構還是來自報紙行業。但在這些報紙工作並不安全,全職專業新聞崗位2012年減少6.4%,2013年可能還會繼續減少。僅Gannett就才見了400個報紙崗位,Tribune Co也宣佈裁員700人(並非全部來自采編人員)。
[NT:PAGE=$]慈善家、風險投資家和其他個人及非媒體公司在注入新的資金,雖然給人們帶來了希望,但在新聞行業的龐大資金來源中僅占一小部分。盡管印刷廣告收入正在快速下滑,但印刷和電視等傳統廣告仍然在新聞資金來源中占比過半。盡管數字訂和會議等新的收入實現了增長,但2012年的報紙廣告總收入卻叫2003年減少52%。電視廣告收入雖然已經穩定,但隨網絡視頻日漸盛行,其未來也面臨不確定性。另外,促成這一勢頭的多數新聞收入流都都並非源自新聞品本身。
過去一年間,還有出現了很多喜憂參半或影響難以確定的事件。作為美國成年人的主要新聞獲取來源,地反觀點是台的觀年來首次增長。但與此同時,與2012年相比,製作原創新聞的電視台卻減少了,主要是因為電視台之間的合併導致更少的企業控制了更多的電視台。。全美有952家電視台,但卻有整整四分之一併不製作自己的新聞節目。另外,電視台還都採取了共享模式,因此很多內容都是在自己的采編室之外製作。此事帶來的影響似乎並不一致。有些市場因為原本從不播放新聞的電視台開始播放新聞,所以增加了潛在受——盡管該電視台播放的新聞與另外一家地方台一模一樣。而在其他市場,由於新聞機構裁員和縮減內容成本導致新聞減少。
在數字新聞領域,公關與新聞之間的重疊越發明顯。其中最重要的一種創收嘗試,就是廣告主將自己的內容——通常由記者采寫——付費發布在新聞網站上,而且發布方式與常規新聞並無區別。《大西洋月刊》和Mashable展開早期常時候,這種所謂的“原生廣告”在2013年迅速蔓延開來。《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和《華爾街日報》都開始投放這種廣告。eMarketer預計,2014年的原生廣告花費將達到28.5億美元。
很多內容發布商最初都對這類廣告表示謹慎,《華爾街日報》主編吉拉德-貝克(Gerard Baker)甚至將其稱之為“浮士德式的契約”。但很多內容發布商最終還是得出了與貝克相同的結論:我們相信讀者猛個可哦啊嗎伯恩贊助內容,和我們的全球員工貢獻的內容。或許的確如此,只要內容夠好,就不會對用戶造成困擾。但目前還沒有公開數據能夠反映消費者的想法。
盡管有證據表明Facebook用戶也會看新聞,但皮尤最近的數據顯示,這些用戶與新聞網站的互動率很低。社交媒體面臨的另外一個問題在於,將自我選擇與及預算法的信息流整合到一起,是否會限制美國人獲取的信息範疇。
愛德華-斯諾登(Edward Snowden)披露的沒過過國家安全局(NSA)檔案,凸顯出數字時代的新聞業面臨的另外一個挑戰:網絡內容很容易獲取。這對記者的通訊安全以及他們獲取消息的渠道構成了威脅。這最終可能導致一些事件無法報導出來,更無法被讀者看到。
未完待續……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