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誰來為MH370搜索行動買單?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3-26 10:46
調查人員看上去正逐漸解開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alaysia Airlines) MH370航班的最終下落之謎。但他們仍對失事原因幾乎一無所知,因此,搜尋飛機殘骸以及最重要的黑匣子(飛行數據記錄器)的行動繼續進行。
迄今成本似乎不是一個問題。當希沙姆丁 侯賽因(Hishammuddin Hussein)最近被問及各方在搜尋行動中投入了多少經費時,這位馬來西亞國防部長強調,那個問題從來沒有與其他國家討論過。
“沒有人,無論是馬來西亞政府還是我們的任何合作伙伴,曾經談到美元和美分,”他在上周六表示。“一切努力是為了找到飛機。我們想都沒想經費的事。”
但是,搜尋行動持續越久,就越可能會有一些國家不得不考慮自己對這場可能曠日持久的行動的承諾。以2009年在大西洋(行情,問診)失事的法國航空公司(Air France) 447航班為例,有關方面花了兩年時間才打撈起黑匣子。
自MH370航班在3月8日消失以來,馬來西亞已經從20多個國家,包括澳大利亞、日本、中國、英國、新西蘭和美國等得到了幫助。
五角大樓已撥出400萬美元,但這筆經費預計將在4月初用完。美國尚未表示還將出多少力,但五角大樓發言人、海軍少將約翰 柯比(Rear Admiral John Kirby)上周表示,美國將“繼續參與這場行動——只要馬來西亞方面需要我們的幫助”。
澳大利亞羅維國際政策學院(Lowy Institute)的亞洲安全事務專家羅里 梅德卡夫(Rory Medcalf)表示,與大多數國家相比,中國面臨更大壓力,因為失事飛機上有153名中國公民,這要求中國堅持搜尋,這個問題關係到中國的“政治面子”。
北京方面已向被稱為“南部走廊”的搜尋區域(從馬來西亞延伸至南印度洋)派出11艘艦船,目前搜尋力量集中在澳大利亞珀斯西南方向大約2500公里處的海域。中國的兩架伊爾-76(Ilyushin IL-76)運輸機周末飛抵珀斯,昨日加入國際偵察行動。
中國總理李克強曾表示,“只要有一線希望”,中國就應繼續盡最大努力。但是,盡管這場搜尋已成為中國除演習以外規模最大的軍事行動,但分析人士表示,中國單獨行動的能力是有限度的。
IHS Maritime的中國軍事專家加里 李(Gary Li)表示,如果其它國家削減自己的承諾,持續搜尋就會出現問題,尤其是鑒於在這場搜尋行動中飛機比船舶更重要。
“他們必須依靠別國的善意,”加里 李說。“如果中國完全單干,他們除了使用船舶和衛星外,選擇很少——那樣的話,行動規模將遠遠小於我們目前所看到的規模。”
中國此前派出一架運-8偵察機到馬來西亞執行搜尋任務,但該機的航程使其無法到達新的搜尋區域執行任務。盡管中國可以將該機轉場至珀斯,從那里起飛執行任務,但加里 李表示,那么做會有安全后果。
“任何運-8特種飛機如果在海外執行任務,都有受到別國分析的風險,而在搜救方面的獲益很小,”他表示。
日本外務省發言人佐藤勝(Masaru Sato)表示,日本已向這場搜尋行動投入113名人員和5架飛機——規模甚至超過美國。但他拒絕透露日本方面為這場行動編列了多少預算。
“搜尋行動的前景仍有待明朗。日本將繼續盡力提供協助。”(來自FT中文網)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