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中投顧問:污水處理鏈條上的淘金熱

鉅亨網新聞中心


  “霧霾戰”無疑是今年環保事業打響的“第一槍”,而環保行業中的污水處理板塊,也緊跟著升溫,成為資本市場“第二槍”的靶子。在污水處理這個鏈條上,資本市場緊盯著的是上游的設備和藥劑、中游的工程實施以及下游的運營三個板塊,這也是產業鏈上的“三個活水源”,不少企業正在把資金流注入這三個板塊。

  中投顧問環保行業研究員侯宇軒表示,我國環保產業鏈的總體生產水平處於發展中國家的中上水平,發達國家的中下水平,最脆弱為運營環節,其次為工程,產品較好。在水污染治理產業鏈中處於下游的運營環節最為重要,主要原因之一是能運營好是上游的好設備、好工程設施的最好檢驗。


  從污水處理產業鏈上的上游來看,上游的設備、藥劑等占據了產業鏈收入的53%,市場分裂毛利率低,超濾膜值得關注。據了解,污水處理行業的上游主要表現兩個特點:一方面產品種類繁多、市場分割嚴重;另一方面競爭較激烈、利潤率相對較低。根據《中國環保產業》的統計,樣本企業產品數量總計在2500種左右,水處理藥劑、材料、檢測儀等種類都在100余種,每種產品對應的收入不過兩百萬元,利潤更是不到一百萬元。

  目前國內污水處理設備生產廠家大多規模不大,並以民營企業為主,能夠提供成套設備的企業很少,大多數以生產成熟的單機產品為主。除了本土企業,利用國外技術的合資企業是這個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占據了高階設備市場,國內企業則集中在管材、水泵、風機等傳統產品市場。

  在上市公司中,污水處理設備包括消毒設備、超濾膜、反滲透膜、水泵和鼓風機等,藥劑包括活性炭和聚丙烯酰胺。

  從污水處理產業鏈上的中游來看,市場推崇膜技術,產業延伸趨勢。膜技術是依托材料技術進步而促使傳統的物理過濾工藝革新應用的一種污水處理新形式,是近四十年數十數百件新形式中一種。目前,膜法飲用水凈化工藝在我國城鎮供水領域的占比仍較低,國內使用膜技術處理的主要是企業和工業園區,但是成本高,一般在4000-5000/噸水,珠三角地區的主要客戶是涉及重金屬的電子行業。國內的應用技術比較成熟,但是材料大部分還是依賴國外進口。

  從污水處理產業鏈上的下游來看,市場有待打開,潛力高於上游。下游的運營包括工業廢水 以及市政生活污水處理。總體來看,在處理技術、運行波動、資金支援等幾大問題上,我國工業廢水第三方運營的市場門檻要高於市政生活污水,這也造成了目前國內成規模的運營工業廢水處理的企業非常少,主要參與的是國外具有技術和資金實力的公司,如威立雅、聯合環境、中法水務等。國內的企業如創業環保、中電遠達(600292,股吧)、桑德國際等,均參與個別項目。

  國外資本對我國環保產業有很大的興趣與進入的布置。各企業有各企業的規則。但我相信不論資本來自何方,要在中國環保市場中有所作為,必須將外來優勢本土化。而以行政背景與國資投入為背景的企業以北方地區為優勝,以市場與民資為背景的以南方,尤其珠三角地區為優勝,並具有較好的成長空間。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郭凡禮表示,環保產業發展的根本是進一步打開,規範與完善下游運營市場,要減少行政對產業鏈各個環節管得太多,管得太細而管得不到位,管得矛盾四出的狀況。要構建環保企業與生產企業自主互相服務市場體系,形成責任分明的產業環境。

  中投顧問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環保產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指出,我國的水污染治理產業鏈呈現金字塔形,自上游到下游,收入占比逐漸減少,但是利潤率水平逐漸升高。這種結構決定了在水污染治理需求大幅度增加的情境下,全產業鏈的整合。國內水務產業鏈的發展機會是在下游而非上游。因為下游門檻更高,再加上運用類業務壟斷的性質、帶來了較高的毛利率水平。而在上游,國內企業的水處理設備以中低階產品為主,門檻低,大量的企業參與競爭導致利潤率水平低於下游。

  (作者系中投顧問產業與政策研究中心 環保研究員)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