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魯昕:高校將股份制改革 校長ceo可轉換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3-23 13:39
教育部副部長魯昕(資料圖)
和訊網訊息 教育部副部長魯昕22日再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4”時表示,要充分發揮市場的力量來辦學,學校可以實行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教師和企業、校長和ceo之間可以相互交流,相互轉換,“這是一個非常靈活的辦學體制”。
對於具體流程,魯昕表示,首先要對這類學校進行產權制度改革,產權結構和分配機制都發生變化。學校院系主任可以做教師、可以做教授,也可以到企業做人力資源部的部長,校長可以做校長,同時也可以到企業做ceo,“這個體系已經經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通過了,我們最近就要公開”。
以下為演講實錄:
魯昕:很高興基金會在這里邀請教育部,尤其是邀請我參加這個論壇的這段的發言。
在中國建設現代職教教育體系,解決就業結構性矛盾的重要舉措,其實現在職業教育,在世界、在發達國家,在歐盟國家,已經不是很新鮮的一件事,但是在中國的教育結構當中,恰恰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么大家知道,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提出了就業的優先戰略,並提出今年的就業目標叫一千萬,那么我們的失業率控制在4.6%之內,需要教育與增長、與就業之間建立一個積極促進的關係,那么我們事實上怎么樣呢,距離這個關係和目標的實現,從教育角度還有一定的差距。
首先從教育角度看,我們每年新增的勞動力供給和需求的形勢是這樣的,我們大約每年出生1700萬人,每年就業市場應該容納的勞動力、新增的勞動力1700萬,1700萬當中,受到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畢業的孩子,大概是在1400萬左右。那么大學生是700萬左右,在這些大學生當中和中等職業教育里面,受到職業教育的應該有1100萬,那么從需求來看,新增長勞動力的結構性矛盾非常突出,大家都知道。短期來看,突出的一個重要矛盾它的表現就是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和市場上所需要的技術技能人才供給不足的矛盾,這個矛盾是比較突出的。我們每年畢業很多大學生,我現在只講大學生,去年畢業了699萬,但是我們的就業率才達到77.4%,我們也搞了一個調查,就是說2011屆大學生有14%處於低就業狀態,月收入占了25%,屬於比較低的。企業,尤其產業升級,產業轉型,站在第一線的技術技能人才相對短缺,而且短缺的比例是市場需要兩個、我們只能提供一個。
中長期來看,產業加速轉型和高技術的技術型的人才匱乏的矛盾也非常突出。
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正處於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當中。那么轉型升級的過程,需要勞動力素質的提高,是什么樣素質的提高呢,是站在生產一線,尤其現代企業是啞鈴型的職工結構。一面是研發人員,中間是生產一線,后面是銷售服務人員,我們的教育和現在這種企業的人力資源結構的需求現在還有一定的差距。那么一線需要的勞動者,最近我在這里引用蔡昉所長曾經做了一個對比,說中國到底缺不缺大學生,我們到底大學生多了還是少了,我們每年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大概在700萬左右,我們接受中等職業教育還有800萬,這是1300萬,當然接受中等職業教育的學生的就業率很高,是95%。那么其中高等教育就業率77%,這個數字大家都比較清楚。那么我們大學生到底多還是少了呢,這里面有一個對比。在農業領域,大學畢業生就業的,中國是0.6%,美國24.6%,制造業中國10.3%,美國30.6%,交通業,中國10.8%,美國27.1%,商貿業11%,美國28.6%,表明我們高等教育的人數沒有多、沒有過剩,現在的問題是結構性的問題,我們培養什么類型的人,辦什么類型的大學非常重要。核心就是就業問題,06年金融危機以來,一些發達國家,尤其是在金融危機當中沒有倒下的國家,一個重要的經驗就是它的教育結構非常符合他們的產業的結構。和產業結構對接的很緊密,我們看了一組數據,失業率比較高的國家,特別是教育結構出了問題,和產業結構產生了差距,不對接。失業率低的國家,德國、瑞士、還有歐盟的一些其他國家,荷蘭、包括奧地利,那么也包括美國,用學院的方式來進行加大職業教育類型的培訓和培養,所以我們認為這組矛盾主要還是教育結構的問題,它的現象是教育結構,其實是高等教育和教育類型的一個問題。那么職業教育,在很多市場經濟成熟的國家,尤其是實體經濟比較強大的國家,產業升級很大的國家,我們稱之為核心競爭力在全世界前10位的國家,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就是它的教育類型、職業教育作為一個類型,它占的比重很大。人力資源結構當中,德國占了78%,學術型的占了22%,瑞士是占了82%,學術型的占了18%,是這樣一種人力資源結構支撐了它的經濟結構,還有實體經濟有了這樣的不可摧跨的發展,可以不斷提升。
那么解決這個矛盾的核心是什么,中國解決就業結構型矛盾的核心是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什么呢,我們認為是現代職業教育,所以我們把職業教育前面加現代兩個字,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這是一個完整的話。為什么叫體系,現代職業教育不是傳統職業教育,現代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是叫技術技能型。我們原來講職業教育,只講技術、技能。隨著我們資訊技術的發展和產業升級這個現狀來看,技能以技術為基礎的,中國政府明確提出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的人,叫技術技能型,技術技能型有三種人,第一類是工程師,第二類是高級技工,第三類是高素質勞動者。那么最近在上個月26號,國務院已經通過了一個決定,叫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那么這個決定事實上解決了教育改革以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為突破口,實行中國教育結構的戰略性調整,那么這個結構在哪一個層次調整呢,在高中階段和高等教育階段,大學階段進行戰略性調整。那么戰略性調整,主要包括五個方面。
一個是我們提出中國要建設一個以就業為導向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教育模式、教育機制,人才培養模式,以就業為導向。用中國人的話叫,學中做、做中學,那么這個經驗、這個模式、這個機制,我們當然也借鑒了德國、瑞士,當然也包括奧地利、荷蘭一些國家的經驗。當然我們也借鑒了美國的經驗,搭起了中國的一個新的類型教育,叫做現代職業教育。這個教育的體系目標很明確,就業為導向,所以整個人才的培養模式全部變。
第二,建立系統化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體系。
那么雖然產業升級,我們需要大量的站在生產一線的數以億計的工程師,高級技工還有勞動者,所以這個職業教育的定位就是為生產一線培養這樣的以技術為基礎的技能型人才。
第三,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貫穿體系建設全過程。
我們有2500所高等職業教育,我們1600-1700多所學校做這個類型的,以職業技術教育為特點的這樣的教育模式和教育類型,第一所有的高職的定位就不要錯位,不要淡化學科、強化專業。
第二,從普通高等教育來,第一我們99年以后升本的,因為中國的擴招大家都知道,是從2000年開始的,隨著擴招,一出現了700多所本科院校,就要轉型為技術技能型,那么這700多所加上1000多所,大概有1700多所高等教育要做這個類型的教育。就使得我們人才培養的結構發生重大的變化,這個變化的比例就由現在55%,普通本科,55%的模式是非技術技能型的,要接近到70%、80%,這就是重大調整。
那么這個調整要和企業合作辦學。像德國學習、瑞士學習,美國設計學院做的也很好,當然美國有很多高等院校做的也很好,我們強調的是跟企業的生產一線學習,把研發中心放到學校,把學校的培養放到企業。
第四是構建開放內外銜接的人才成長立交橋。
大家知道中國的教育、傳統的教育和現代教育現狀,職業教育是一個斷頭橋,沒有立交橋,所以很多人說培養出的技術技能人才,學制短,第二沒有希望,我們搭建的這個立交橋,從中等職業教育到專科教育到本科教育到專業碩士,以至於專業博士,那么計算起來如果說我們像德國一樣,像瑞士一樣,從16歲開始因材施教的話,那么到21歲,他可以有7年的時間學技術技能教育,那么我們想象培養出的人才就相當符合生產需要,事實上中國這些年綜合現代交通業的發展,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旅遊業的發展,還有物流業的發展,還有資訊服務業的發展,都是職業教育貢獻的人才。這些年,從10年開始我們貢獻了5000萬人才,如果沒有這個職業教育,我們這些產業難以發展,我們5000萬孩子們也無法就業。
第五,我們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用市場的力量來辦學。我們提出可以實行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教師和企業、校長和ceo之間可以相互交流,相互認知,這是一個非常靈活的辦學體制。首先我們對這類學校進行產權制度改革,產權結構和分配機制都發生變化。我們的院系主任可以做教師、可以做教授,也可以到企業做人力資源部的部長,我們的校長可以做校長,同時也可以到企業做ceo,這就是我們設計這個體系,這個體系已經經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通過了,我們最近就要公開。
那么圍繞著五個方面我們重點推進教育領域的四個方面的改革,第一是高考制度的改革。
中國的高考我們正在即將出臺一個方案,兩類人才、兩種模式高考。
第一種模式是技術技能人才的高考,技能加文化知識,在高中階段,16歲就可以選擇你未來發展的模式。當然不管你選擇的是什么模式,你都可以實現你的人生目標。
第二種高考就是現在的高考,學術型人才的高考,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學術型人才的高考要分開。
我們去年用六種渠道解決高考的起步問題,去年用第一種方式高考,我們有140萬孩子進入了這個類型的教育。這140萬的孩子,還有三年畢業,我相信他們一定會找到相當好的工作。
第二,我們要把現有的職業院校的水平提高。要解決中職、高職銜接的問題,我們希望3+3六年學制,我們也希望從16歲開始進行五年制培養,我們也希望5+2等等多種模式,主要是解決職業教育學制太短,不能夠系統地學習知識,不能夠系統地掌握技能的問題,這是我們要做的第二點。
第三,我們要做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實行轉型。向應用技術型轉,向職業教育類型轉。最近我們已經成立了聯盟,這個聯盟報名極其踴躍,我們現在已有150多所地方院校,報名參加教育部的轉型改革。
那么我們堅信如果你的就業率,你這個學校的就業率永遠在60%、50%左右,這個學校一定倒閉,如果你的定位不準,你這個學校一定倒閉,我們希望用市場的力量決定你倒不倒閉,現在很多地方院校看到自己未來的方向,所以也贏得了地方政府的高度贊賞。所以這個轉型,我們現在已經推出了,這600多所院校轉型。什么概念呢,我們國家普通高等院校是1200所,600多所正好占它的50%,那么這50%類型就變了,淡化學科、強化專業,我們按照企業的需要、按照崗位來對接。
第四項就是堅持職業教育,面向人人,我們要增強職業教育的包容性和開放性。我們職業教育不僅要進行學歷教育,更主要的是進行培訓,職業教育不分年齡段,不分時間,不分學習時間、不分學習模式、不分學習的機制,什么樣的人都可以學,我們將大學畢業生沒有技能的可以回來培訓,我們將退役轉業軍人,還有農民工,全部納入這個職業教育體系,進行不同年限、不同職業組合的培訓,有的可能是三個月,有的可能是擇業培訓,有的可能是技能培訓等等。
總之,我們想通過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來解決中國教育結構調整和改革問題。
那么調整教育結構的目的是什么呢,是解決就業結構性矛盾,因為每年1700萬孩子,不管讀什么書都要就業,怎么解決增量勞動力進入勞動力市場之后可以找到工作,通過教育部具體的四項改革,最終使我們的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要符合市場需求的結構,我們的課堂、我們的教材,我們的教法,我們的老師,所有的觀念都要緊緊圍繞市場,從而解決就業增長與就業的包容性的問題。那么也希望各位關注中國的職業教育發展,我相信這個檔案出臺之后,再過三年看中國的高等教育,它的結構就會更加合理,那么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就會得到很大的緩解。
謝謝各位。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