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外匯

滬港通圈定交易上限保證人民幣流入流出平衡

鉅亨網新聞中心


自4月10日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券與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就“滬港通”聯合發布公告以來已有近兩周的時間,滬港通的運作路徑日漸明確。訊息人士透露,日前滬港兩大交易所專門就滬港通再次進行會談,大部分細節已經敲定。

未來,兩地多數券商有望參與滬港通業務。交易所出臺專門技術指引之后,兩地券商便可著手進行技術系統改造。值得關注的是,此前聯合公告對滬港兩市每日滬港通交易分別設定了130億元及105億元的上限。訊息人士指出,該“上限”並非指每日流入總額上限,而是每日買賣之差不能超過的上限,這意味著每個交易日能夠進入滬港市場的資金額度遠遠高於市場預期。

不少券商表示,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想象空間頗大,正在等待細則最終落地,同時已著手推進籌備工作。

運作路徑日漸明確


雖然滬港通方案牽扯方方面面,但對於參與其中的投資者來說,其運作路徑並不復雜。

“原來我們公司一個客戶準備購買股票,操作流程是開戶,綁定第三方銀行賬號,把錢轉入證券賬戶后下單,這個指令會通過我們公司的頻道直接傳給交易所,最後交易成功,滬港通推出來之后這個過程並沒有變得很復雜。”4月21日,內地一家大型券商人士透露,雖然滬港通的規則細節並未發布,但作為一家經紀業務實力較強的券商,已經在著手了解可能的運作路徑並提前做好準備,“我們了解到的情況是,在滬港通開通后,對於內地客戶來說下達的指令唯一不同的是這個指令將由我們公司傳遞給港交所在上交所設立的一個承擔訂單轉發職能的證券交易服務公司,這個機構再把指令傳遞給港交所,最終確定指令成功與否。這個過程的差別客戶本身體會不到,他們使用的還是人民幣,但買到的是港幣計價的港股,只不過交易系統會自動給出參考的匯率。反過來,香港投資者投資內地的路徑也是一樣的。”

此外,聯合公告稱,允許兩地投資者通過當地證券公司(或經紀商)買賣規定范圍內的對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截至目前,有關部門對何謂當地證券公司並未界定。

“我們就這個問題已多次跟滬港兩地溝通”,一家在香港已設立分支機構的中型證券公司負責人表示,由於擔憂試點期間只選取部分券商開展業務錯失機會,在得知滬港通啟動后第一時間及時溝通,“目前我們掌握的情況是,由於這個業務的技術門檻並不高,這個業務不會對券商范圍做太大限制,但要能滿足技術達標等要求即可,對於在內地和香港都有設點的機構來說開展這一業務更有優勢。”

值得關注的是,聯合公告對滬港通圈定每日交易上限,對此業界提出較多疑惑,如這一交易額度該如何分配?有券商人士指出,部分機構一筆QFII交易額度就高達十億元,如按照先來先得的方式分配130億元/105億元的上限,恐怕滬港通開始后頻道會被快速搶光。對此,訊息人士表示,市場這一普遍的理解並不準確,聯合公告劃定的日交易額度應指的是類似“軋差”后的額度,換句話而言是每日買賣之差不能超過聯合公告指出的上限,以保證人民幣的流入、流出量基本平衡。“這意味著每天能夠進入市場的金額要遠遠大於我們之前的預期,只要交投夠活躍這個金額可以快速放大”,訊息人士指出。

部分細節仍待明確

“我們開始做了很多準備工作,也跟滬港交易所進行了積極溝通,但下一步籌備工作還有賴於細則明確”,中信證券國際經紀業務主管尚巍同時還是中信證券股票銷售交易部行政負責人,他透露,目前中信證券在滬港通業務的籌備工作主要著重於研究業務,以確保滬港通啟動后能借助結合中信證券、中信國際和中信里昂證券三方的研究優勢做好相應的推廣。

他表示,開展滬港通業務仍有多個細節需有關部門確認。其中,雖然聯合公告明確“交易結算活動遵守交易結算發生地市場的規定及業務規則”,但在內地進行港股推銷時是否應按照香港市場要求考取牌照?香港開戶時有關於反洗錢等在內的諸多要求,這些規定在滬港通啟動時是否需要投資者遵守?

市場對滬港通操作細節的疑問還不止這些,瑞銀證券中國證券業務總監夏陽認為,滬港通推進的力度超出了市場預期,具體工作如何推進還有很多問題和細節需要確定:

首先,滬港通除了現在普遍理解的個人投資者和機構直接開戶做交易的模式外,是否允許券商直接將其設計成一些產品進行打包、推薦,就像以前QDII業務一樣有專業機構來進行產品設計和投資管理,這部分內容有待明確。

其次,以往推出QFII、QDII等產品時監管部門均有較多限制,滬港通業務是否會不存在這些限制?此外,額度擴大對券商的清算、技術等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在滬港通業務中應如何控制風險,達到相關要求,明確這些細節將有利於服務提供商提前籌備做好服務。

“瑞銀證券在兩個市場都有很大的投入,國際券商不少可能在中國內地是短板,而國內券商在香港市場的客戶群和實力可能又不如國際投行,所以在滬港通業務里兩邊實力比較均衡的券商更有優勢積極參與”,夏陽表示,目前瑞銀證券已著手就滬港通進行一些基礎性工作,包括擴大交易平臺、培育量化團隊、擴大帶寬等。

滬港通能否熱銷

在滬港通快速推進之時,市場對滬港通也存在疑問,特別是QFII開放多年額度遞次上調,但按照目前外匯局發布的額度,市場並未用完,而QDII自推出后盈利狀況也表現不佳,滬港通開通后總計高達5500億元的額度能用完嗎?

“我們認為QFII額度沒有用完有三個因素。”尚巍表示,一是取決於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預期,“前段時間很多聲音唱空中國,最近又開始有人唱多,QFII又開始變得熱銷”;二是QFII有很多制度上的限制,審批謹慎,加上對主權基金等大額資金的稅收制度沒有明確,也制約了海外投資者進來;三是流動性問題,每天存在大量換匯限制。“所以滬港通的額度能否用完更多取決於細則如何制定,如果能夠解決流動性問題,未來僅A股納入MSCI指數就會存在巨額被動交易,需求量將快速增多。”

但他同時表示,這並非意味著QFII將被滬港通取代,由於目前滬港通投資標的受限,僅能投資於上交所586只股票,而不能投資於深交所等股票以及銀行間債券市場等,大型機構投資者還是會申請QFII及QDII頻道。

此外,他認為,如政策允許,對沖基金將會樂於參與滬港通業務。目前,對沖基金尚不能參與QFII,如允許其進入滬港通,這一模式下無需尋找托管行,交易成本低,流動性高將是這類資金投資內地最好的選擇。“總之,滬港通的便利性怎么樣,適合什么樣的投資者還需要考慮。”

作為首家參與QFII業務的外資機構,瑞銀認為,雖然短期內不排除受匯率和熱錢流動的影響,但中長期來看,中國經濟在全球的地位和其配額並不相稱,投資中國將是長期持續的需求。對於QDII業務,夏陽稱,確實有人民幣閑置海外並未用完的情況,但滬港通業務有可能會為中國國內投資者帶來額外的投資機會。

市場人士指出,推出滬港通業務恐怕象征意義大於實質性作用,未來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還有更多棋子待落。對此,夏陽認為,金融市場的開放應該走一個審慎、而不是高歌猛進的路徑,“建議做好一件事情再做下一個,就像滬港通業務,做好了之后再推深港通等只是復制,不會太難,但首先應夯實基礎。”

尚巍表示,對於內地資本市場客戶還有很多投資需求,比如投資衍生品等滬港通可能做不到,未來金融開放還會繼續,“我個人認為下一步比較有意義的是先放開兩地金融產品互認,可以讓大家互相交叉銷售,這一渠道打開意義重大,更有利於囤積在香港的資金投向內地。”(記者聯合報導)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