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能在不利的大國地緣政治中不倒的生存術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4-16 08:37
編者按:在烏克蘭事件中,新加坡認為自己應該從中吸取四個教訓:一、一旦來到緊要關頭,如果你沒有能力確保所立下的條約能夠貫徹執行,那么這些條約都是毫無意義的;二、在國際關係上,國家的大小是關鍵;三、我們不能期待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總是能當機立斷地保護小國;以及四、當一個相對較小的國家在兩個大國或集團之間被擠壓,如果兩個角力中的強國為達成一項更廣泛的利益,小國可能成為一個籌碼,被犧牲掉。我國從烏克蘭例子總結出的教訓正反映出一股強烈危機感。和訊網特摘編如下,以供理論界學術研究與參考。
李顯龍總理上個月在倫敦接受《金融時報》訪問時指出,雖然新加坡長期享有和平與繁榮,但政府仍須提醒人民要有憂患意識,他說,“不是每個小國都能長久存在,國人維持適度的危機感,將有利於我國的長遠發展。”我國領導人強調危機意識,對國人來說,也許耳熟能詳,而外國媒體對新加坡這樣的小國能在不利的地緣政治中保持長治久安,總是感到興趣,因此,只要面對我國領導人,總免不了希望我國分享治理國家的心得。在目前的國際和國內環境下,李總理再次強調危機意識,有其現實意義。
李總理上個月底到荷蘭海牙出席核安全峰會,與德國總理默克爾會談時就烏克蘭問題表達新加坡的立場,反對任何國家以任何借口,在不受挑釁的情況下侵入主權國的行為。最近俄羅斯吞並克里米亞,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加拿大和日本等強國和發達國家的即時反應是,把1998年加入g8的俄羅斯排除出去,g8又變回g7,這樣的處罰,對俄羅斯來說是不痛不癢,如果一群強國和發達國家都無法確保俄羅斯尊重他們之間的“共同理念和責任”,則世上大多數小國的安全感又從何而來?
外交部長尚穆根最近在國會辯論外交部的開支預算時引烏克蘭為例子,認為新加坡應該從中吸取四個教訓:一、一旦來到緊要關頭,如果你沒有能力確保所立下的條約能夠貫徹執行,那么這些條約都是毫無意義的;二、在國際關係上,國家的大小是關鍵;三、我們不能期待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總是能當機立斷地保護小國;以及四、當一個相對較小的國家在兩個大國或集團之間被擠壓,如果兩個角力中的強國為達成一項更廣泛的利益,小國可能成為一個籌碼,被犧牲掉。我國從烏克蘭例子總結出的教訓正反映出一股強烈危機感。
我國一向重視國際條約的保障,尤其是與鄰國訂立的任何協議,都必須堅守不被單方修改或是毀約的防線,如我國與馬來西亞的水供合約,盡管在新馬關係最惡劣的時候,都不容許這個攸關我國生存的雙邊合約被當作工具向我國施壓。
我國一向毫不含糊地公開支援美國在太平洋(601099,股吧)的駐軍,是從新加坡作為一個周遭被大國包圍的小國利益出發,只要任何大國,包括毗鄰的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以及中國能理解新加坡的危機意識,就能看到區域勢力均衡對小國的重要。烏克蘭例子卻又印證了,單是區域的勢力均衡對小國也不是萬無一失的保障。小國必須具有一定的自保能力,這一點不能放棄,因為自衛能力是不能“外包”的。
我國的國防預算今年達到126億元,占總預算約20%。在世界上像新加坡這樣的小國能夠每年投這么大筆錢在國防上,恐怕還是獨一無二。關鍵在於,我國拿得出這樣龐大的預算。國會內外常有人質疑這樣龐大的國防開支是否物有所值。但我們只要看看國人基本上生活有安全感,身處大國之間而不覺有強鄰環伺,就證明在國防上的投資是值得的。只是過度的安全感令人擔憂,危機意識是新加坡的立國精神,適度的危機意識對繁榮安定下長大的新加坡人是一種自我提醒,地緣政治可以隨著大國領導層的更替而帶來變數,因此,小國應有大視野大格局,我國政治領導人除了具備治理國家的能力之外,更必須有智慧和勇氣在國際論壇上為小國發聲,以堅定立場維護我國的利益。(來源:聯合早報網)
- 供應風險與需求疲軟拉鋸 油價短線震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