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面板能停滯 “雙虎”合併未知數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4-15 10:31
本報記者 施 建
實習記者 於華傑 深圳報導
從面板「五虎」到「雙虎」,台灣地區液晶面板產業的整合仍在路上。
「看到過去幾年面板產業的獲利出了問題,也幾乎沒有新增產能開出。有些投資人、金融機構對合併產生期望。」4月11日,友達光電總經理彭雙浪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專訪時表示,有關友達光電與富士康旗下群創合併的消息時不時被外界提及,但是產能規模只是液晶面板企業眾多競爭力中的一項,「合併不見得是好事」。
「雙虎」合併未必好事
中國台灣地區在2002年提出「兩兆雙星」計劃,為當地面板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政策扶持,液晶面板產業迅速發展,市場份額一度超過韓國,位列全球第一。台灣地區面板業的頂峰,形成由友達光電、中華映管、廣輝電子、奇美電子、瀚宇彩晶等組成的所謂「面板五虎」格局。
由於上一輪液晶面板產業的整體巨虧,以及全球金融危機等因素,台灣地區液晶面板企業經過多輪洗牌,其中廣輝電子併入友達光電,奇美電子被整合進鴻海集團旗下的群創,「面板五虎」格局被由群創、友達光電組成的「面板雙虎」格局所取代。
目前,從全球液晶版圖來看,韓國的LGD、三星市場佔有率位列第一、第二;中國大陸以京東方、華星光電為代表的新產能不斷開出;台灣地區液晶面板行業在產能上遭遇夾擊。
根據dispalysearch不久前的調研數據,未來兩年全球約70%的液晶面板新增產能將來自中國大陸。彭雙浪也對記者表示,過去三年,台灣地區液晶面板行業幾乎沒有新增產能。
彭雙浪說,「有些人希望通過合併,重新回到產能規模的全球第一。」
今年2月,據台灣地區媒體報導,台灣「經濟部長」張家祝證實,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曾找他討論面板雙虎合併,並稱「經濟部」樂觀其成,但尊重雙方意願,不會強行介入。友達光電當時對此的對外口徑是:對於產業整合持開放態度,只是目前無具體計劃。
「目前(合併)沒有發展。」彭雙浪對記者表示,要說合併,友達光電可以說是最有發言權的,歷史上經歷過兩次成功的合併案。
友達光電的前身為達碁科技,於2001年9月與聯友光電合併改名為友達光電。2006年,友達光電再度併購廣輝電子。
「這兩次合併都是成功的合併。」彭雙浪表示,衡量是否成功的標誌是能否帶來新的價值,以及產生互補效應,「經過兩次合併,友達得以擁有製造完備大中小尺寸面板的各世代生產線」。
但他強調,目前全球液晶面板產業的規模已經非常大,僅友達光電一家的產能規模就佔全球的15%,這個行業已經不再是過去的替代性成長階段,「現在面板業的發展模式已經轉移了,過去的規模經濟思路不一定能奏效」。
大陸面板規模隱憂
彭雙浪認為,在彩電業從CRT向平板過渡的時候,液晶面板行業能夠享受替代性成長帶來的紅利,當時這個行業是典型的資金、技術密集型行業,但現在隨著全球產能的膨脹,已經進入成本競爭時代。
「去年友達光電的產能沒有擴充,但營收增長了10%。」彭雙浪表示,液晶面板行業接下來將從替代性創新過渡到應用創新,單純增加規模無法提高競爭力,而是要加大技術投資,要從量的擴張轉移到質的發展。
彭雙浪認為,這種發展模式的變化對中國大陸液晶面板產業也是一種提示。
得益於近年來政府政策的支持以及全球產業轉移的趨勢,中國液晶面板產能迅速擴張。截至目前,京東方面板生產線(含在建)已達7條;TCL集團旗下華星光電也已規劃建設第三條面板生產線。市場研究機構NPDDisplaySearch的一項調查顯示,未來三年中國可能新增16座投入生產的新面板工廠。
對於中國大陸液晶面板廠的產能擴張,彭雙浪表示,首先,大陸面板生產線主要集中於8.5代線,而從經濟切割的角度來看,其所能切割的尺寸有限,主要是52、48、55等尺寸產品,而市場上的產品需求更加多元,比如50英吋、65英吋,只有6代線或7.5代線才能切割出來。
其次,大陸生產線多為新建,而友達光電的面板生產線到明年將陸續折舊完,相對來說在成本上更有競爭力。
第三,目前液晶面板行業的競爭優勢不是光靠產能擴充就能帶來,比如4K、曲面、高色域等方面,對技術和研發的要求很高。友達光電在4月10日-12日於深圳舉行的「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CITE 2014)上展示了率先量產的42英吋至65英吋UHD 4K廣色域曲面液晶電視屏。彭雙浪對記者表示,4K、曲面、高色域等原來是OLED產品的特徵,但現在友達在這些技術上的率先量產,可以說將OLED在大尺寸電視面板市場上的風潮至少推遲了好幾年,「或者說成本高昂的OLED在這一領域可能就沒有了市場」。
「其他廠商在這些方面也可以跟進,但至少是半年或幾年以後的事了。」彭雙浪認為,消費電子的潮流趨勢瞬息萬變,一款產品的生命週期可能就是半年,「終端廠商等不起」。
最後,彭雙浪認為,由於地方政府投資的因素,中國大陸液晶面板的佈局較為分散,這不利於提高整體的效率。
關稅是把雙刃劍
隨著中國大陸液晶面板產能的增加,包括液晶面板廠和行業專家都在不同場合提出提高液晶面板的進口關稅,為國內面板廠贏得發展時間。
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歐陽鐘燦認為,未來五年中國平板產業仍將處在攻堅期,需要國家給予更多政策支持,並建議國家將液晶顯示面板關稅稅率從5%提高至10%。全國人大代表、TCL集團(000100.SZ)董事長李東生也認為,在關稅政策上加大對國內平板顯示企業的保護力度意義重大,方式包括:材料免稅、增值稅退稅,以及將液晶面板進口關稅由目前的5%提高至8%-10%。
對此,彭雙浪表示,提高進口關稅對中國大陸的面板上有先期保護作用,但從長遠來看對增加競爭力不一定是好事,「保護可能帶來落後,歷史上有很多這方面的例子,相反只有競爭才能促使大家找出生存之路」。
更重要的是,彭雙浪認為,提高進口關稅是一把雙刃劍,從保護液晶面板廠的角度來說是有好處,但從終端廠商和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則是提高了成本。
據彭雙浪透露,目前台灣地區面板行業也在通過「兩岸平板顯示協會」與大陸相關機構進行溝通,同時,大陸的彩電品牌廠商也是重要的信息傳遞管道。
彭雙浪認為,退一步說,即使將關稅提高5個百分點,考慮到大陸終端企業進口的面板,在組裝成電視後仍會出口,這部分不會受到關稅提高的影響,「大陸一年1.3億台電視組裝產能,其中內銷為4500萬台,另外9000萬台外銷產品與提高關稅沒關係」。(編輯 盧愛芳 辛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