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業中國10大好運城市 鄭州石家莊位列其中
鉅亨網新聞中心
置業中國10大好運城(樓盤)市
1949年是中國現代史上的轉折點,城市史也由此改寫,65年來,獲得最大發展機遇的中國城市,依次是下面10個。
毫無疑問,過去幾周中國最引人注目的城市是保定(樓盤)。這個當年直隸總督駐節的城市,直到1968年才被石家莊(樓盤)取代,從省會淪為一個普通的地級市。如今儼然“黃袍加身”,至少在河北省“一廂情愿”的規劃中,已經是中國“政治副中心”了。
城市的興衰和競爭,永遠都是一個焦點話題。不僅民眾熱議,統治者也高度關注。秦始皇遷天下12萬富戶到咸陽(樓盤)時是這樣;隋文帝楊堅摧毀鄴城、金陵的時候是這樣;元朝統治者假裝失火,燒掉南宋宮殿,並在鳳凰山上修建佛塔,行厭勝之術的時候,更是這樣。
幾千年來,中國的城市一直掙扎在權力的掌股之間。當權力垂青時,一窮二白的地方可以成為首都;當權力忌憚你的時候,多么輝煌的城市都可以瞬間變成瓦礫。
1949年是中國現代史上的轉折點,城市史也由此改寫。如果我們回顧這65年,會發現中國城市的演變經歷了幾個顯著的變化:
一,在1978年之前,國家重回1840年之前的閉關鎖國狀態,沿海城市出現退化,通過三線建設和資源開發,部分內地城市崛起;
二,大陸的“自閉”給了港澳臺巨大歷史機會,香港取代了上海(樓盤)成為亞太新中心,台北、澳門(樓盤)也獲得了巨大發展空間;
三,1979年之后,沿海城市再次成為熱點,尤其是珠三角因獲得港澳的支援和先行一步的機遇,催生出深圳(樓盤)、東莞(樓盤)、佛山(樓盤)等新興城市;
四,進入21世紀,長三角和環渤海復興,西南地區成都、重慶(樓盤)崛起。
北京
65年來,獲得最大發展機遇的中國城市,依次是下面10個:
北京
自1292年元大都建成至今,北京只有70多年不當首都。其中明初50年,民國后半段22年。即便如此,1949年的時候,北京已經淪為一個二流城市。當年經濟總量大概只有上海的5分之一,天津(樓盤)的一半。而房價,連上海的5分之一都沒有。1949年之后,權力給北京帶來巨大的資源和發展機遇。
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北京不僅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還謀求經濟中心的地位。鋼鐵產業時髦的時候,搞煉鋼廠;覺得港口重要了,就控股唐山港(601000,股吧);汽車時髦的時候,搞汽車廠;現在金融證券時髦了,連證券交易所都要搞。到2013年,北京吸附的資金總量已經是香港或上海的1.5倍,天津的4倍!北京的房價,也在最近3年當仁不讓地超過了上海,直逼香港。
事實上,北京目前不僅是中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教育中心、醫療中心、科研中心,還是最大的金融中心、經濟中心、交通中心、風險投資中心、互聯網產業中心。也是北方最佳的創業、就業城市。
香港 香港
1949年的時候,香港只能跟天津爭奪一下中國“第二城”的地位。即便天津加上香港,都不是上海的對手。但1949年之后,香港不僅成為內地資本的避風港,還成為冷戰時代兩大陣營在東方最大的接觸點(西方為柏林)。上海、天津、廣州(樓盤)等城市涌入的人才、資金提升了香港的層次,促成了60年代之后香港的起飛。
直到今天,香港仍然是亞洲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很多方面的優勢連東京、新加坡都無法抗衡。從某種意義上說,香港和上海是相互備份的兩個城市,在政治動盪年代,為中國人保存了發展的火種。[NT:PAGE=$]

雖然早在晉朝的時候,深圳就已經不是一個小漁村了,但這個邊緣的小縣,一直默默無聞。1980年深圳經濟特區的設立,徹底改變了“寶安縣”的命運,也改變了曾經做過縣城的“深圳墟”。
如今,這個城市仍然充滿了野蠻生長的激情:違法建筑總面積是合法建筑的2倍以上,沒有戶籍的居民是戶籍居民的5到6倍,醫院里每年出生的嬰兒數量超過北京、上海、廣州,幼兒園、小學怎么建都不夠用……深圳是中國城市化最大的熔爐,它跟東莞一起肩負著將農民變成市民的歷史責任,在這一點上作用超過北京、上海。
2013年,深圳吸附的資金總量第一次超過廣州,成為內地第三城。這一切,都跟兩個因素密切相關:一是靠近香港,深圳人民幣凈投放歷來占全國一半左右,很多人民幣到這里就神秘消失了;二是有深圳證券交易所。反正不管怎么說,深圳是1949年之后最幸運的城市之一。而深圳的原住民,又是全國最幸福的原住民。

1949年之前,台北只是一個偏遠小省的省會,遙遠而陌生。但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遷徙,改變了台灣的命運,也改變了台北。200萬外省人,帶著自己和這個國家的金銀細軟,以及故宮珍寶,跑到了這里。然后,經歷了土改、經濟起飛和政治變革,以及近年來的對大陸的開放。
幾乎所有去過台北的人都會說,台北的高樓不多,基礎設施一般,自然景觀匱乏,但這里的居民是一道最美的風景。他們可能是最可愛的、最文明的、最中國的一群中國人。

自1557年葡萄牙人租借澳門開始,直到中英南京(樓盤)條約簽署,澳門都是東西方貿易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大三巴旁邊的聖保羅學院,是亞洲第一所西式大學,西方近現代的科學知識和宗教,就是通過這里傳播到中國、日本、朝鮮的。后來由於英強葡弱,加之港口水深等問題,澳門逐步衰落,香港和上海崛起。
香港和澳門雖然近在咫尺,但卻是兩個非常不同的城市。香港西化,政治運作和社會結構也都充滿了時代感。澳門卻非常傳統,基本上是個鄉紳社會,大佬們不僅經濟上說了算,政治上也說了算,基本上沒有什么黨派。在對待內地的態度上,澳門人也更有人情味,離心傾向非常小。不像香港,始終有那么一點疏離感。
回歸以后,澳門的偏門生意—賭業,受到國家的保護。尤其是賭權開放之后,澳門活力四射,2013年澳門賭業收入達到拉斯維加斯的7倍。2012年、2013年澳門政府分別向每位居民發放現金7000澳門元和8000澳門元,今年將增加到9000元。一個地方政府,給全體居民分紅,至少在中國是獨一份。所以澳門人民很幸福,我們很羨慕。

上海在1949年之后是地位提升了,還是下降了?是獲得了特權,還是失去了特權?這個問題有點難以回答。
從國際地位上看,無疑是下降了。1949年之前,西方人熟悉東京嗎?知道新加坡嗎?會向往香港嗎?顯然,在上海的光芒面前,東京、新加坡、香港都黯然失色。但今天,顯然不是這樣。
1949年的時候,上海經濟總量是5個北京,超過天津、香港的總和。而現在,上海仍維持著gdp老大的地位,但吸附的資金總量,跟香港差不多,被北京遠遠超過了。
但上海沒有獲得特權嗎?當然不是。1949年時,上海雖然是中國第一大城市,但不是經濟第一大省,那時上海的gdp位列江蘇、山東、四川(樓盤)、遼寧、河北之后。后來通過“剪刀差”的特權,上海迅速崛起,到了1978年改革開放前夕,上海已經是中國gdp第一的“省份”,力壓江蘇、四川、遼寧、山東、廣東。可以說在計劃經濟時代,上海幾乎是唯一的寵兒。
在改革開放第一波中,上海由於“位高權重”,不宜輕易涉險,所以比深圳晚開放了一個10年。1990年之后,隨著浦東開發啟動,上海再次出發。定位為全國經濟中心、金融中心、航運中心,可謂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但即便如此,上海仍然沒有恢復昔日的輝煌。但想想天津、青島(樓盤)、蘇州(樓盤)吧,或者想想洛陽(樓盤)、開封(樓盤)、西安(樓盤)吧,它們更是沒有能夠恢復歷史上的輝煌。從這里意義上來說,上海仍是幸運的。而且她的空間仍然巨大,肯定超過這個榜單里絕大多數城市!
除了上述10個城市,東莞和佛山也是1949年以來最走運的城市之一。 至於天津、成都、沈陽、武漢(樓盤)、南京、青島、大連(樓盤)、寧波(樓盤)、無錫(樓盤)、廈門(樓盤)等城市,雖然也非常耀眼,但跟1949年相比,他們要么原地踏步,要么地位有所下降,因此算不上運氣好。[NT:PAGE=$]

雖然重慶曾經是中國二戰時的臨時首都,1940年還被確定為“永久陪都”,但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重慶地位一直不是很高。在民國先后設立的12個直轄市中,重慶是第六個,在它之前有南京、上海、北京、青島、天津。
1949年之后很長的時間里,重慶只是一個地級市。直到1997年,重慶升格為直轄市。2007年之后,重慶成為“政治局委員”級別的城市,並獲批“兩江新區”,進入大開發時期。最近三四年,重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遠超京津滬,幾乎相當於深圳加上廣州的兩倍。在2007年到2013年之間,重慶和天津是風頭最健的中國城市。只是重慶的地位,已經超過了1949年之前,而天津還遠遠沒有恢復而已。

1904年,當洛汴鐵路在鄭縣開始動工的時候,這個小縣城的不平凡的未來就已經確定了。此前幾年,盧漢鐵路已經開始全面鋪軌,鄭縣是必經之地。后來,這兩條鐵路分別延長並更名為:京廣鐵路、隴海鐵路。也就是說,當年的鄭縣,未來的鄭州在懵懵懂懂之中,成為了中國鐵路的坐標原點!
所以,當1953年河南省省會從開封遷移到鄭州時,這一切都變得非常自然,如水到渠成。作為gdp第5大省和人口第2大省(廣東實際人口超過河南)的省會,在省內沒有挑戰者,鄭州近年的發展勢頭非常強勁,2013年吸附的資金位居全國14位,超過沈陽、青島、大連、長沙(樓盤)、佛山、東莞、福州(樓盤)、濟南(樓盤)。從長遠看,鄭州的相對地位仍然有提升空間。

1949年的時候,廣州在內地城市中,綜合實力很難排入前5名。那時上海、天津都明顯比廣州實力強,青島、南京、北京、武漢、重慶都不在廣州之下。所以,雖然廣州“祖上很富有”,在1949年之后仍然是地位獲得提升的城市。
2000年前后,是廣州最輝煌的時期。那時廣州吸附的資金總量大概是北京的64%,上海的79%,深圳的兩倍,超過天津、重慶、蘇州的總和。“北上廣”的說法,就是那時深入人心的。但到了今天,廣州吸附的資金只有北京的三分之一,上海的一半,去年剛剛被深圳超過。即便如此,廣州仍然相當於1.5個天津。這個城市在教育、醫療、人文等方面積累的底蘊,仍然非常雄厚。

1902年盧漢鐵路鋪軌通過石家莊的時候,這里還只是一個93戶人家,不到500人的小村子。火車一響,黃金萬兩。但這僅僅是石家莊好運的開始。1907年,幾名為了節省成本的工程師,再次給這個地方送上大禮:正太鐵路在接近完成時,為了避免在滹沱河上建橋,在石家莊和京漢鐵路連接,將正太鐵路起點由正定改為石家莊,石家莊由此成為t字路口。
1941年,機會再次來臨,石家莊到德州(樓盤)鐵路開始修建,t字路口變成了十字路口。因鐵路而興,石家莊的地位不斷上升,終於在1968年取代保定成為省會。鄭州和石家莊,就這樣在1949年之后,先后由“屌絲城市”變身為人口大省的省會。
- 亞洲父母瘋搶!這裡成低成本國際教育首選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