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李嘉誠:香港是寵壞的孩子 民粹將致面目全非 切忌情緒政策化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3-07 08:09


图片说明 
長和系主席李嘉誠。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近期多番公開講及香港要提升競爭力的長和系主席李嘉誠,接受大陸《財新網》訪問時提出警告,認為「新加坡是先天不足,香港則是寵壞了的孩子。香港近來民粹主義升騰,照這樣下去,用不了5、6年就會面目全非。」李嘉誠表示,全球均要面對貧富差距擴大的問題,這對各個政府來說是頗為棘手的問題,但切忌「情緒政策化」,因為這是個大滑坡,會造成惡性循環。要解決問題,而不要停滯在憤怒情緒。


《星島日報》報導,1997年時香港的GDP跟新加坡一樣,但今天新加坡高於香港最少1/3。李嘉誠指出,香港一定要提高競爭力,若真的走上民粹主義之路,就會像野馬易放難收。

李嘉誠形容,自己也是窮人出身,經歷家徒四壁的滋味,這是刻骨銘心的,「我很明白天天要擔憂生活的感受,滋生民粹乃人之常情,但社會的重點是如何解決問題,而不要停滯在憤怒情緒的階段。」香港步入經濟轉型,傳統工業式微,服務業和金融業取而代之,專業機會不足便影響社會階層向上流動機制,基層勞動力需求大又未能滿足,供求失衡,貧富懸殊特別明顯。面對社會基層問題日漸複雜,他認為,只從扶貧的思維出發,是解決不了競爭力不足的問題。

新加坡和香港是經常掛在李嘉誠嘴邊的兩個城市,他指,基於兩地的社會和營商氣氛不同,香港相對來說,在鼓勵創新上不容易。新加坡的輿論不會對外資在當地獲取盈利而有所批評;新加坡在輸入外勞方面更為進取,但失業率不比香港高;新加坡沒有中國作後盾,先天條件甚至沒有香港那麼好;新加坡重視睦鄰,要兼顧國防開支,香港則沒有這樣的負擔。然而,新加坡在創新方面卻非常成功!

香港仍然是一個競爭激烈的商業社會,要真正解決經濟問題,不能只批評商界,一定要對症下藥,造大個餅增加機會,才可健康發展。全球一體化下,國與國之間競爭越趨激烈,科技不斷創新,社會要有健康流動,一定要投資教育、創造未來。早前在業績記者會之時,李嘉誠已提出樂於接受增加稅率,而將之用於提升香港的競爭力。他亦在今次訪問中表示,不介意政府適當地向商界增加稅項,例如增加0.5%商業稅。

對於香港競爭力陷入危機,長和系主席李嘉誠開出良方,認為要改善教育,加強科技行業發展。他又大讚以色列科技發展了得,當地政府協助商界投資開發創新科技的做法,香港可以參考,不用怕「官商勾結」的批評。他又說,香港缺乏科技人才,可以參考以色列的做法,以吸納移民來彌補不足。

李嘉誠引用數據,表示香港每1萬名就業人口,有約80人從事創新科技行業,看來不錯,但以科學家和科技人員所佔的比例來說,在世界上卻沒有排名。相比之下,以色列擁有最多的科學家、科技人員、工程師等,每1萬名就業人士,就有140名這類高技術人士,而美國及日本,亦分別有85人以及80人。李嘉誠質疑,香港的創新科技從業員,有多少是科學家和科技人員,這亦局限香港在創新科技行業的發展。

李嘉誠續稱,曾有以色列官員對他說,對於一些前景不大明朗的創新科技項目,政府會以政策鼓勵他作出投資,政府甚至願意參與出資,但只出任沒有話事權的股東,用意只是分擔投資風險。他說以色列政府不怕被指為「官商勾結」,而香港政府要提出創意產業政策,卻未知能否承擔社會壓力。他表示,只要政府投入資本,即使未有回報,也會產生社會效益,這已經贏了,因為這樣才可以推動商界參與,啟動產業齒輪。(接下頁)

[NT:PAGE=$]

對於香港科技人才短缺,李嘉誠認為,要由內地及海外引入優質專業人才,以推動經濟進入良性循環,製造更多就業機會。他說以色列在90年代初期,只有約6萬名工程師,但隨著吸納大批俄羅斯猶太移民,帶來20萬名工程師,才解決人才不足的難題。

至於中國的製造業,他亦認為面對不少挑戰,因為工資、地價便宜,已不是絕對有利的條件。他舉例說,最近有一種兒童用的手表手機(Myfilip),生產過程只需在辦公室裏進行,就可生產一萬個產品滿足市場需要。由於所需工人不多,根本不需要為降低勞工成本而到內地設廠生產。

他強調,要發展科技產業,必先改善教育,人才是最重要因素,例如他參與投資的以色列公司Kaiima,發展了一種農業新技術,用一樣的水,一樣的土地,農產量可以增加3成。雖然以色列土壤質素欠佳,但當地人就說,「土地不能滋潤我們,我們就用腦袋滋潤土地。

香港《文匯報》報導,李嘉誠認為「香港若真的走上主義之路,就會像野馬般易放難收。」「這個說法或許令人感到不安,不過若要向前邁進,必需具有危機感的態度,不能因為長期生活在比較富裕的情況下而形成自我膨脹的心態,忽視其它地方的潛力和優勢只會僵化自己。」 他直言:「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其實已於十多二十年前開始,但可能香港由於需應付回歸的問題,未有就經濟的轉型作出相應及有效對策,近年內地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力迅速發展,香港需要思變求變,懂得別些地區的潛力,化為自己的『東風』,得與競爭對手並駕齊驅。」
 
他指出,上海自貿區的成立,可吸引外資、引進技術、旅遊服務、金融保險等多項業務,合作的機會多得很,對香港商界都是好事,他亦要說一句他一向服膺的話︰「自強不息!」自貿區產生的漣漪效應,香港也會受惠。此外,認真地與廣東合作,對香港來說亦是生機處處,不少現在和未來的問題,在雙方由衷合作的基礎上都會得以解決。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