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建濫建食惡果 中國新建建築平均壽命不超30年 遠低於英美
鉅亨網新聞中心
4月4日9時許,浙江省甯波市奉化錦屏街道居敬小區29幢住宅樓西側房子發生坍塌,7人被困廢墟,其中1人經搶救無效死亡。圖為4月5日拍攝的塌樓事故現場。
圖片來源:新華社/大公網
大陸住建部專家指出,中國是每年新建建築量最大的國家,平均壽命卻只有25-30年,相較之下,英國建築的平均壽命達到132年,美國是74年。一些地方快建濫建,「80後」、「90後」的樓房成為倒塌事件的主角。
中新網援引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近日,浙江奉化一幢只有20年歷史的居民樓如麻將般突然倒塌。這到底是什麼原因?是設計施工時就埋下「苦果」?還是使用不當所致?
雖然此次事件調查還沒有得出結論,但人們發現,近年來,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建設的樓房頻頻成事故主角。上世紀80年代後,大陸各地城市化建設提速,大批樓房密集建成。如今,許多樓房的建設年齡已經陸續達到20年、30年。有人擔憂,一些城市良莠不齊的建築進入「品質報復週期」。
按照大陸《民用建築設計通則》的規定,一般性建築的耐久年限為50年到100年。然而,現實生活中,很多建築的實際壽命與設計通則的要求有相當大的距離。2010年,住建部的一位負責人說:「我國是每年新建建築量最大的國家,卻只能持續25-30年。」相較之下,英國建築的平均壽命達到132年,美國是74年。
那麼原因到底是什麼呢?杭州土木建築學會副秘書長陳旭偉認為,需要從規劃設計、建築品質和實際使用三方面進行評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市場經濟剛剛起步,由於規範標準體系跟不上建設速度,很多建築工人甚至來不及學習建築常識,就從「稻田」直接上了腳手架。加上技術和資金方面的原因,建築工程品質很難得到保證。
此外,考慮到建築成本,當時一些結構應該採用鋼筋和水泥的地方或減少或取消,甚至以泥漿代替水泥砂漿使用,也會嚴重影響房屋品質和使用壽命。除了這些規劃設計和建築品質以外,建築壽命長短很重要的一方面,取決於住戶的態度和方式,即人們能不能呵護已經使用一定年限的「老樓」。在大陸,破墻開店、野蠻裝修屢見不鮮,為日後房屋坍塌埋下隱患。
對此,專家建議,應該對房屋建立檔案,不僅是建立建設成果的檔案,更重要的是建立使用檔案。「政府應逐步加強社區工作,實行屬地管理。在老舊小區,應該社區跟物業聯合起來,對樓房加強監督。」
近年來,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建設的樓房頻頻成事故主角:
2009年8月4日,河北石家莊市一座建于上世紀80年代的二層樓房在雨中倒塌,17人遇難;
2009年9月5日,甯波市錦屏街道南門社區的一幢5層居民樓突然倒塌;
2012年12月16日,交付20餘年的甯波市江東區徐戎三村2幢樓發生倒塌,造成1死1傷;
2013年3月28日,浙江紹興市越城區城南街道外山新村,一幢四層樓的民房倒塌。據稱,這幢房子建于上世紀90年代初期;
2013年5月,福建福州市一棟建于上世紀70年代的建築突然坍塌。當地部門稱,由于大樓樓體陳舊,正在進行裝修……
資料來源:新快報/大公網
- 海外置產首選 9/3台北9/4高雄說明會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