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鉅樂部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谷歌Gmail誕生記:十年回首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4-02 12:42

導語:美國《時代》周刊網絡版今天刊登題為《Gmail誕生記:10年前鮮為人知的故事》(How Gmail Happened: The Inside Story of Its Launch 10 Years Ago Today)的評論文章,對Gmail十年前誕生過程中的台前幕后進行了全面回顧。

以下為文章全文:

如果要給現代互聯網找一個起點,2014年4月1日星期四,也就是Gmail發布的那一天,或許會成為一個重要選擇。

在此之前就有消息稱,谷歌即將在那一天推出一款免費的電子郵件服務。就連《紐約時報》這樣的大牌媒體都進行了報導。但對一家搜索巨頭來,推齣電子郵件服務還是讓人頗感意外。更何況,據稱這款服務將提供1GB的存儲空間,足足達到微軟Hotmail的500倍——這在當時看來簡直是天方夜譚。所以,當谷歌在4月1日發布新聞稿時,很多人都以為這不過是一個愚人節玩笑而已。

然而,Gmail的確是實實在在的品,而且引發了一場革命。即使以十年后的觀點來看,它的重要性也是有增無減。

作為谷歌1998年成立以來推出的首款地標性服務,Gmail不僅對當時主導免費電子郵件市場的Hotmail和雅虎電郵構成了沉重打擊,而且由於它具備巨大的存儲空間、方便易用的界面、隨手可用的搜索以及其他先進的功能,因此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它很可能是首款重要的雲計算應用。它不僅對傳統PC軟件形成了補充,甚至希望取而代之。

就連一些令人擔憂的Gmail功能,同樣預示未來的重要趨勢:這款服務會掃描用戶的郵件信息,以便尋找可以用於發布廣告的關鍵詞,因此引發了有關網絡隱私的爭議,並一直延續至今。

在谷歌內部,Gmail也被視作一個規模巨大、難以成真的項目。在正式推出前,它經歷了3年的開發歷程:在此期間,很多心懷疑慮的谷歌員工從技術到到理念等多角度對這一項目進行了抨擊。不難想象,這項計劃勢很可能令其他項目土崩瓦解,至少會降低它們的吸引力。

“對互聯網來,那是一個重要時刻。”在Gmail發布時負責谷歌多數新品的喬治斯·哈利克(Georges Harik),“選擇一個多年沒有變化但卻十分重要的服務,並對其展開調整。”

[NT:PAGE=$]

一切從搜索開始

人們經常會把Gmail當做谷歌“20%自由時間”政策最突出的例子。這項政策允許工程師抽出一部分工作時間來從事個人項目。但Gmail創造者保羅·布克海特(Paul Buchheit)卻糾正了這一想法。他,這個項目從一開始就得到了公司高層的授意,目的就是開發一個電子郵件服務。

他2001年8月開始開發Gmail,但該服務中使用的很多元素都可以追溯到他1999年作為第23名員工加盟谷歌之前。

“我以前就在開發電子郵件程序,可能是在1996年。”他解釋,“我當時想開發一款基於網頁的電子郵件。我工作了幾個星期后開始感覺厭煩。我從中吸取的教訓之一,跟我自己的心理狀態有關,那就是我必須時刻擁有一款有用的品。我從第一天開始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開發有用的東西,然后不斷改進。”

Gmail最初的代號叫Caribou——這個名字借鑒自美國漫《呆伯特》(Dilbert)中對神秘公司項目的稱謂。布克海特開發的第一個有用的功能就是為自己的電子郵件引入搜索引擎。事實上,它只用了一天就完成了。它之前的項目是Google Group,專門索引互聯網上的嚴肅新聞討論組:他所做的就是將Google Group的超快搜索功能的索引目標,從新聞組變成了他的郵件。

布克海特的電子郵件搜索引擎起初在他自己案頭上的伺服器中運行。當他尋求其他工程師的反饋時,他們都希望這項功能也能搜索他們的郵件。很快,這項功能也實現了。

由於Gmail從一開始就提供了遠好於主流電子郵件服務的搜索功能,使得它從誕生伊始就具備了鮮明的特色。如果它的容量僅僅與Hotmail保持一致,也許不需要這麼強大的搜索功能。畢竟,如果你只有幾MB的空間,是不太可能丟掉多少東西的。

但一流的搜索需要配合一流的存儲:它開啟了一種全新的可能,讓人們可以永遠保留電子郵件,而不必因為空間限制定期刪除。最終,他們決定為每位用戶提供1GB的空間,他們之前也曾考慮過其他一些看似慷慨但卻不夠誇張的方案,例如100MB。

不過,早在谷歌決定為Gmail用戶提供1GB空間前,該公司就希望將Gmail打造成一款能賺錢的品。盡管谷歌本身就非常依賴郵件文化,但這卻並不像表面看起來那樣理所當然。

在發展初期,谷歌的重點始終是搜索引擎,這是它與雅虎、Excite、Lycos和其他搜索先鋒最大的不同,后幾家企業已經先后轉型為“門戶”,野心已經擴大到天氣、體育、游戲、電郵等諸多領域。門戶的業務包羅萬象,但未必樣樣精通。

“無論從品還是戰略角度來看,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個糟糕的想法。”布克海特提到他的電子郵件項目時,“他們擔心的是,這跟網絡搜索毫不沾邊。有人還害怕此舉可能導致我們死於微軟等公司之手。”

[NT:PAGE=$]

幸運的是,谷歌的兩位聯合創始人並不在懷疑者之列。“拉裏·佩奇(Larry Page)和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始終支持我。”布克海特,“但其他很多人都不太支持。”

當布克海特的這個項目啟動一兩個月后,另外一名工程師也加入進來,它叫桑吉夫·辛格(Sanjeev Singh),他們二人2006年離開谷歌后共同創辦了社交網絡創業公司FriendFeed。(FriendFeed已於2009年被Facebook收購。)隨后,Gmail團隊日漸壯大,但速度並不算快;即使是在該服務2004年發布后,團隊成員也只有十幾人。

Gmail的第一位品經理布萊恩·拉考斯基(Brian Rakowski)2002年加盟谷歌的第一天,就從他的上司瑪麗莎·梅耶爾(Marissa Mayer)那裏聽過了這款服務。他當時剛剛大學畢業。(拉考斯基至今仍在谷歌任職,目前在Android團隊工作。)眼前的一切令他興奮不已,但當時的Gmail仍然只是一個簡單的草稿。

“它與現在的Gmail完全不同,甚至與發布時的Gmail也大不一樣。”他,“我當時剛畢業,滿腦子都被灌輸了可用性測試和目標用戶這樣的東西。我當時偏執地認為,只有谷歌的工程師會喜歡這種東西,但卻難以吸引主流市場。我感到很痛苦。”

但整個過程中,Gmail的創造者們始終都在開發能夠取悅他們自己的東西,而且認為,他們當時遇到的問題最終也會困擾所有人。“拉裏,普通用戶10年后也會跟我們差不多。”拉考斯基。

谷歌電郵什麼樣?

即使是在2003年,也就是該項目啟動兩年后,Gmail的前端界面仍然很簡陋。彼時,另外一位谷歌新招募的員工凱文·福克斯(Kevin Fox)接手了該服務的界面設計工作。(他離開谷歌后,與布克海特和辛格共同參與到FriendFeed的運營中。)

福克斯知道,Gmail需要具備谷歌的風格。但挑戰在於,他並不完全理解“谷歌的風格”究竟是什麼風格。該公司當時尚未推出太多服務,除了名震天下的搜索引擎外,福克斯所能參考的也只有2002年9月發布的谷歌新聞了。但搜索和新聞都是網站,Gmail卻是一款網頁應用。

“這是一種截然不同的品。”他,“好在他們給了我很多空間來探索不同的設計方向。”福克斯既參考了網站,又借鑒了案頭應用,但卻並沒有一味模仿其中的任意一種模式。在經過了3次篩選后,他最終確定了至今仍可以在Gmail中看到的基本設計框架。

把Gmail視作一款應用而不是一個網站,同樣擁有重大的技術意義。Hotmail和雅虎電郵都是1990年代中期設計的,使用了原始的HTML語言來編寫界面。你在網頁上每做一個動作都需要徹底重新加載網頁,導致用戶體驗十分糟糕,完全無法媲美響應迅速的Windows和Mac應用。

而在Gmail中,布克海特繞過了HTML的局限,使用了高度互動的JavaScript腳本。這讓該服務的體驗更加接近常規軟件,而不再僅僅是一連串網頁的組合。不久后,這種方法被命名為AJAX,也就是“非同步JavaScrip和XML”的縮寫。如今,它已經成為了所有網頁應用的開發規範。但當Gmail誕生時,沒人知道這種方法是否可行。

對JavaScript的大膽使用“同樣被多數人視為一個糟糕的想法,”布克海特,“我們遭遇的一大問題在於,當時的很多瀏覽器都無法很好地支持這種模式……我們擔心這可能令瀏覽器崩潰,導致人們都不願使用它。”

[NT:PAGE=$]

Gmail使用的JavaScript越多,複雜度就越高。它的主要功能是不再按照嚴格的時間順序排列收件箱中的郵件,而是方便用戶追蹤不同的對話流,所有信息都會按照對話的方式進行組織,重覆的文本會被自動刪除。福克斯表示,從設計角度來看,“如何讓對話變得直觀而明確成了最大的挑戰。”

另外,Gmail的商業模式也是一個重要問題。谷歌內部有人建議對該服務收費,但布克海特和其他人卻想要盡量擴大普及範圍,所以希望免費推出,並通過廣告創收。從當時的很多免費電子郵件服務的經驗來看,這意味谷歌要在其中刊登生動的橫幅廣告,這與谷歌慣用的文本搜索廣告模式相悖。

“我們不會在Gmail里拉橫幅。”拉考斯基,“我們從一開始就做出了這樣的承諾。”相反,Gmail會根據用戶的電子郵件內容自動刊登文本廣告。在谷歌早期用於明這套系統的一個例子中,谷歌在一段提到“海灘男孩”演唱會的對話旁邊,展示了兩條票務代理公司的廣告。

與Gmail的其他組成元素一樣,沒有人知道這種文本廣告商業模式能否奏效。“我記得我們當時都在努力思考每個用戶的廣告價值。”拉考斯基回憶,“我們不知道答案。”

廣告不只是一個數學問題。例如,其他電子郵件服務已經可以掃描用戶的收件箱,以此來過濾垃圾信息和病毒。但將同樣的模式應用於廣告目的卻是一次嶄新的嘗試。谷歌知道,有一些人可能會因為自己的郵件被別人讀而感到毛骨悚然,即使讀他們郵件的是機器。

“我們在採取行動前經過了慎重思考。”哈利克,“我們想,這究竟是認識上的隱私侵犯,還是真正的隱私侵犯?我們認為,只是一個觀念問題。”

Gmail正式發布

在開發過程中,Gmail多數時候都是一個“臭鼬”項目。就連谷歌內部的員工,多數都不知道有這樣一個項目。“甚至沒人能保證它一定會發布——我們認為,它必須要達到一定的標準再正式推出。”福克斯。

但到2004年,Gmail成功了,几乎所有人都使用它來訪問谷歌內部的電子郵件。於是,他們開始選擇正式發布的日期,最終定在了4月1日。

這個日期同樣經過了慎重思考。從2000年開始,谷歌一直都有在愚人節搞惡作劇的傳統。該公司曾經在2004年的一次惡作劇中宣佈,他們將為新的月球研發中心招募人員。所以,他們認為在4月1日發布這款品,肯定會讓一些人認為只是個玩笑。尤其是1GB的空間——按照2004年的標準,這的確令人難以置信。

“謝爾蓋是最激動的人。”拉考斯基,“人們最終會發現,愚人節的瘋狂玩笑到了4月2日依然存在。”

整個團隊都開始為最后期限做准備,但事實上,Gmail並沒有完全准備就緒:谷歌沒有為其預留足夠的伺服器為數以百萬的人提供可靠的電子郵件服務,以及每人1GB的容量。“我們發布時陷入了兩難。”布克海特回憶,“我們之所以得不到足夠的伺服器,是因為人們認為我們無法發布;我們之所以無法發布,則是因為我們得不到伺服器。”

最終,Gmail使用了早已被谷歌其他部門拋棄的300台老式的奔騰3電腦。這已經足以讓該公司開展有限的測試,他們當時向1000名外部人士提供了Gmail賬號,並允許他們每人邀請兩位好友。這樣一來,便可確保用戶數量逐步增長,而不會在一夜之間暴增。

在Gmail的消息於3月31日不脛而走,並在愚人節當天正式宣佈后,人們的確如預期般抱有很大的懷疑。“如果你遠遠領先於時代,甚至讓別人感覺是在開玩笑,你就知道自己已經實現了創新。”哈利克,“記者紛紛打來電話問:‘我們需要確認一下,你們是在開玩笑,還是認真的?’這很有趣。”

等到Gmail的真實性得到確認后,它的注冊碼很快變得炙手可熱。限制發布範圍起初只是無奈之舉,但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所有人都更加渴望注冊碼。這被譽為科技歷史上最成功的營銷決策之一,但這卻是無意之舉。”哈利克。

Gmail注冊碼還一度在eBay上被爆炒到150美元甚至更高。Gmail Swap等網站也應運而生,專門撮合擁有邀請權限的人和想要注冊Gmail的人達成交易。一時間,使用Hotmail和雅虎電郵變得有些令人難堪,而擁有Gmail郵箱則成了身份的象徵。

[NT:PAGE=$]

盡管意外獲益,但直到十年后的今天,布克海特仍然對當時的狀況抱有一絲惋惜。“如果我們擁有更多資源,Gmail第一年本來可以獲得更大的規模。”

Gmail的這種邀請機制和測試狀態持續了很長時間,甚至在規模十分龐大后依然沿用不變。谷歌不斷增加用戶的邀請數量,但直到2007年情人節才向所有人開放了這項服務。Gmail的Beta標籤則到2009年7月才正式退出歷史舞台。(該公司之所以決定撤下Beta標籤,是為了吸引謹慎的商業用戶,因為他們不希望使用那些看起來像是尚未完成開發的品。)

Gmail通過掃描用戶郵件信息發布廣告的行為引發了很多人的不滿——甚至超出了谷歌的預想。有些批評人士認為,此舉侵犯了發件人的隱私。還有人感覺,收件人的隱私權也被侵犯。廣告位置不當成了最主要的抨擊對象,例如,在考慮自殺的電子郵件旁刊發藥品廣告。有人還質疑谷歌究竟搜集了哪些信息,以及信息究竟會保留多長時間。

由於Gmail起初只面向少部分人推出,令很多人不得不在eBay上出高價購買賬號,導致他們憑藉主觀臆斷生了反感情緒——盡管這一切都不符合事實。“我去參加朋友的朋友的聚會時,由於人們並不知道我在參與這個項目,所以他們會談起Gmail。不過,他們因為沒有機會使用這項服務而生了一些誤解。”拉考斯基。

隱私保護組織的反應極其迅速。4月6日,31家隱私保護組織和隱私支持者共同簽署了一封發給佩奇和布林的公開信,對Gmail表達了擔憂,認為它開了一個不好的先例,要求谷歌在解決相關擔憂前暫停該服務。“通過谷歌這種方式掃描個人通訊信息就像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他們警告稱。

就在谷歌的后院,加州州參議員利茲·菲古羅阿(Liz Figueroa)也向谷歌發信稱,無論對谷歌還是谷歌的客戶來,Gmail都是一場災難。她隨后起草了一份議案,要求所有出於廣告目而掃描用戶電子郵件的公司,必須獲得用戶的許可。(等到加州參議院通過這項立法時,很多人都冷靜下來,而其中的這項義務也已經刪除。)

谷歌在應對這個問題時傾聽了批評者的建議,在Gmail網站上詳細闡述了該公司的政策,並且轉載了一些記者的有利評論。它並未向那些希望徹底改變Gmail的人投降,而且對反對其服務的人所採取的不負責任的行為給予了回擊:

“當我們對Gmail進行有限測試時,我們希望該服務能夠獲得廣泛關注。但我們並未預料到某些隱私激進人士、媒體編輯和立法者的反應,他們中的很多人沒有見過Gmail就認定它有罪。有些激進人士和組織拒與我們溝通,甚至不肯試用他們所批評的服務,這令我們非常意外。在讀與Gmail有關的新聞時,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與事實不符和斷章取義的情況。對Gmail的誤解已經在網上流傳開來。

這對谷歌來非常不幸,但我們為什麼應該關心這個問題呢?因為這可能影響到你們自主決定如何讀郵件的權利。這些對我們有誤解的人威脅要通過立法手段,剝奪合法而有用的用戶選擇,但他們瞄準的卻是我們服務中的一些無害且重視隱私的方面。與此同時,這些觀點還轉移了目標,沒有把重點放在所有電子郵件系統都存在的真正的隱私問題上。”

“10年后,當我們迴首這段歷史時,或許會滿懷疑惑。”始終支持Gmail的美國電子雜誌Slate編輯保羅·鮑丁(Paul Boutin)當時寫道。事實基本如此:2012年,當谷歌最后一次公佈Gmail的運營數據時,該服務已經擁有4.25億活躍用戶。這足以表明,對Gmail廣告行為的不滿只是少數人的觀點。不過,這個問題始終沒有平息。至今仍有很多官司在審理,而微軟也在不斷對用戶表示,這正是選擇Outlook.com——也就是Hotmail繼任者——的理由。

[NT:PAGE=$]

十年后的今天

在Gmail 2004年誕生時,有一個重要問題並未得到人們的關注:它的開發者從一開始就為它規劃了旺盛的生命力,使之得以長久傳承。現在的Outlook.com和雅虎電郵與10年前的微軟和雅虎電子郵件服務已經沒有任何關係,而Gmail盡管也增加了很多功能,而且進行了重大的改版,但Gmail始終是Gmail。

“我想不出還有哪款應用能在10年后仍然與最初的版本如此接近。”福克斯,“對於使用第一版Gmail的人來,即使突然變成現在的版本,它仍然可以理解Gmail。他們知道如何使用几乎所有的東西。”

“這款品的真諦源自我們的持續關注,我們始終都在努力解決用戶遭遇的問題。”Gmail現任品經理亞歷克斯·高利(Alex Gawley),“如果你回顧2004年,當時的電子郵件用戶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必須因為容量不足而刪除信息、無法找到郵件以及垃圾郵件泛濫。”而如今,Gmail的重大機遇在於提供更多以行動為導向的功能,以及針對手機和平板電腦重新想象這款服務。高利表示,這些挑戰足以讓Gmail團隊再忙10年。

當然,無論Gmail多麼別出心裁,它現在都已經屬於老牌服務。當Mailbox和Alto等新興應用和服務脫穎而出時,他們都會努力調整由Gmail創造的用戶體驗。任何一款新服務的開發者都希望顛覆谷歌,就像谷歌在2004年顛覆微軟和雅虎一樣。

然而,電子郵件的某些問題或許並不是硅谷的精英所能解決的。當我給布克海特的Gmail郵箱發郵件,希望就這篇報導對他進行採訪時,我收到了一封自動回復的郵件——他當時正在郵件查看的空檔期,需要過一段時間才會查看收件箱。“Gmail之父”是否認為電子郵件又出問題了?

“電子郵件的問題在於,當今的社會風氣已經變得很差。”布克海特,“人們已經形成了隨時在的文化,所有人都渴望得到即時回復。無論是周六凌晨2點,還是什麼其他時間,人們都認為你會回復他們的郵件。人們已經不再有假期,人們都成了電子郵件的奴隸。”

“這不是技術問題,不可能用計算機算法解決,這主要還是社會問題。”

看來,2004年解決電子郵件問題的人認為,唯一能夠在2014年或者未來解決新問題的,是那些每天都使用它,甚至有時會濫用它的人。(書聿)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