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理財

牛熊道: 情緒是交易最大的敵人

鉅亨網新聞中心


文/新浪財經專欄作家 一牛一熊之謂道

Jesse Livermore曾經,有四種人不適合做投機:笨人、不願思考的人、不會控制情緒的人和想迅速發財的人。我們可以進一步歸納為三種人:笨人、懶人和不會控制情緒的人。笨人和懶人不用,自然幹什麼都不行,最值得強調的就是情緒控制。


人是情緒化的動物,但比起任何其他工作或行業,交易似乎最容易造成情緒大起大落,時而陷入貪婪,時而陷入恐懼,甚至前兩天還狂妄自大,很快就變成氣急敗壞。這可能有幾個原因,一是交易可以直接甚至很迅速地造成金錢的損失(即具有風險性);二是市場時刻處於變化之中,隨時可以驗證你的判斷是錯誤的(即否定你的智力);三是市場與賭博具有一定相似性(即存在運氣成分)。就最后一點來講,有些人會把投資和交易當成一種娛樂或游戲——既是智力游戲也是運氣游戲。但索羅斯曾經提出告誡:“如果投資成了娛樂,如果你從中得到樂趣,那麼你可能掙不到錢。真正的投資是乏味的。”

交易對不是賭博,從長期來看,運氣因素可以忽略不計。雖然概率(成功率)在交易中佔有非常重要的成分,但決定交易成敗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風險收益比”(risk/reward ratio)。如果一筆交易只有50%的成功率,或者你事先只有50%的把握,但如果“風險收益比”非常有利,同樣值得一做。即便單純在概率問題上,市場的運行也並不是隨機的。沒錯,由於市場大部分時候都處於均衡狀態,所以接下來上漲和下跌的概率近乎等同(即都是50%)。但在某些時候,方向概率會發生傾斜,比如朝某個方向的概率達到60%-70%,所以我們才需要選擇恰當的入場點,而不是隨便在什麼地方入場。尋找有利的概率以及有利的風險收益比,輔之以倉位管理,几乎就是交易的全部。所以交易對不是賭博。

認識到交易不是賭博,是情緒管理的基礎。因為,既然不是賭博和拼運氣,就明它是一項靠理性和邏輯去完成的工作,而情緒的波動恰恰會讓人失去理智和邏輯混亂。尤其是在槓桿交易中,陷入情緒化可以讓你的賬戶迅速歸零,比如當市場急速下跌掃掉你的多單止損,你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立即反手做空,甚至把倉位加倍,結果市場可能很不配合,在你下單之后不久又快速拉升,再次掃掉你的空單止損。

情緒管理的第二步是學會解讀市場走勢並找到適合自己的交易方法。如果對市場走勢一直感到困惑,不能理解(自然也談不上應對),恐怕很難保持情緒的穩定。但反過來,如果無法保持情緒穩定、對市場做客觀冷靜的分析,也難以理解和應對市場。所以二者是相輔相成、齊頭併進的。

很多人都希望找到一把交易利器,或者一門世武功,可惜這樣的利器或武功是不存在的。即便有,也是你自己磨出來和練出來的。為什麼呢?因為每個人性格不一樣,思維方式也不一樣,別人的方法再好,你如果無法貫徹也是白搭、甚至還會虧錢。交易決策從來不是輕鬆作出來的,因為市場的本質就是不確定。用一種確定的方法去應對不確定的市場,“以不變應萬變”,肯定是行不通的。什麼樣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別人會告訴你,適合自己的方法就是好的方法。換個角度,我們也可以這麼界定:不會引起情緒大幅波動的方法就是好的方法。

從哲學的角度來講,孟子所講的“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適用於情緒管理。在交易當中,恰當的情緒狀態應該是適度緊張(勿忘)而不急躁(勿助)。投資和交易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你在生活中無法管理自己的情緒,在交易中恐怕也很難。所以有一種法,交易或投資也是一種修行。

【聲明】本專欄旨在傳播知識、發思路,所有內容並不構成投資建議,存在失於偏頗或被市場證明為錯誤的風險,讀者可以自行選擇將其作為投資/交易決策之參考、茶余飯后之談資、抑或反面教材。

(本文作者介紹:市場觀察家 投資/交易者)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