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投資者現金持有意向居亞洲首位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年2月25日,在最新發布的2013年第四季宏利投資者意向指數調查中,中國投資者持有現金的意向居亞洲市場首位,平均持有現金相當於35個月的個人收入。
中宏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和泰達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聯合發布的“宏利投資者意向指數”調查結果顯示,第四季中國投資者意向指數為17,與第三季持平,略低於22的亞洲平均水平。當季中國投資者的預期現金持有量也與上一季持平。由於新加坡投資者本季持有現金預期的平均數額從上一季的39個月降至33個月的個人收入,中國投資者在持有現金該項居於亞洲榜首。相比之下,亞洲平均水平為21個月的個人收入。
中宏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總裁萬士家(Guy Mills )表示:“調查顯示第四季度中國投資者對股票、固定收益產品和公募基金的投資意向略有改善(股票投資意向上升4點至1,固定收益產品投資意向上升1點至38,基金投資意向升3點至16),這表明中國投資者對於能長期產生回報的投資工具的熱情進一步上升,但是投資者的現金持有量依然太高。雖然股票、固定收益產品和公募基金受到投資者歡迎,但是投資者並未大量投資此類產品,它們合計占投資者資產組合的比例也只有30%。建議投資者應該征求專業人士的意見,更多嘗試現金以外的其他投資產品,以有效實現他們的財務目標。”
第四季中國投資者對於房地產(包括自住住房和其他房產投資)的投資意向出現下滑,其中自住住房的投資意向下滑1點至18;其他房產投資意向下滑4點至7。在當前普遍認為房價過高的情況下,對政府將推出進一步房地產調控措施的預期是造成房地產投資意愿下滑的主要原因。
對於投資的樂觀心態在退休規劃中得到體現
投資者對投資的樂觀心態也體現在他們對退休的看法和期望。受訪者普遍期待退休后能更多地陪伴親友,在忙碌大半生后安度晚年,更好地休養生息和隨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也有四分之一的受訪者希望在退休后能回饋社會。
退休積蓄已經成為中國投資者的主要財務目標之一,其他目標還包括子女教育,保持現有生活方式和積蓄以應不時之需。盡管如此,受訪者中僅有53%表示已經開始退休規劃。
事實上,許多中國投資者已經做好了更長時間工作的準備。調查顯示,59%的受訪者計劃在退休后繼續工作,並將此視為保持社會聯系和身心健康的途徑之一。額外收入當然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受訪者預計在退休后(預期平均退休年齡為57歲)平均繼續工作六年,到63歲真正退休,較66歲的亞洲平均水平提早三年。
對於退休積蓄和花費的看法存在顯著差異
中國投資者預計退休后的生活花費將達到現時收入的73%(亞洲區平均水平為64%),並期待退休后靠積蓄來維持大約17年的生活所需。但現實情況是,基於投資者個人的估算,他們的積蓄只能滿足退休后14年的生活需要。
本季調研結果反映出,中國投資者對於自己退休后擔負理想退休生活的能力缺乏信心。僅有13%的受訪者確信自己能夠負擔起理想的退休生活,而多達64%的受訪者對於這一問題的回答只是很有可能。受訪者預計退休后的收入將有19%來自退休前的積蓄,另外會從退休后從事全職或兼職工作賺取收入補助(11%)。受訪者預計近三分之一的退休收入(31%)將來自政府和企業發放的養老金。
萬士家表示:“擺在投資者面前的現實是通貨膨脹的因素將造成物價上漲。因此他們對退休后花費相當於現時收入逾70%的預期恐怕不切實際,並可能會導致退休后的生活入不敷出。這樣的誤判不僅只在中國,類似的現象在亞洲其他市場也很普遍。如果投資者希望在退休后有充足的儲備支付健康護理費用和維持自己的生活水平,那么我們的建議就是及早進行退休規劃。”
對現金的誤判尤為突出,現金在中國投資者的資產設定中的比例高達四分之一。盡管大部分現金被計劃用於購房或子女教育等特定安排,但仍有近五分之二的現金被計劃用於退休積蓄、財富積累和投資等長期目的。現金之所以受到歡迎,是因為投資者認為現金更加安全且不易波動,周轉也更加方便,另外,銀行存款相對於其他投資也更加省事。
泰達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徐克磊表示:“投資者稱自己選擇持有現金的原因是擔心做出錯誤投資決定,但也愿意考慮將部分現金投入會帶來穩定、可觀且有保證收益的投資產品。這一點從他們對固定收益產品投資的偏愛中就可以看出。投資者需要更多的專業指導,才能在進入投資市場時成竹在胸,掌握如何有效運用適當的投資工具以提高投資收益的方式。”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