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鉅亨新視界

〈鉅亨主筆室〉有什麼好「基金」可買的呢?

鉅亨網主筆 邱志昌博士 2014-01-03 07:20


壹、前言

投資共同基金,可以省掉選股麻煩,本文由鉅亨網首頁基金績效表現圖表,配合相關文獻研究成果發現:一、新興國家基金中以印度股票型基金,短期績效已經由負轉正,有轉成多頭機遇。二、商品基金中,黃金基金績效表現似乎跌過頭了,有「均數復歸」(Mean Reversion)機會。本文也深論基金經理人投資行為,回顧文獻有關此議題重要論述,整理「釣魚」方法,運用這些方法應可找到更好之基金可投資。


貳、買基金有機會獲得超額報酬!

大部份文獻,對基金績效之驗證,是以報酬率減掉「標準」(Benchmark),如果高於此標準,則表示基金績效打敗大盤。基金績效能夠打敗大盤的不多,尤其是在開發國家之金融市場,如美國、日本與德國股債市等。因為這一些國家對金融監督與管理標準嚴,罰款甚高;只要涉及內線交易,則之前所賺之財富幾乎會功虧一簣。內線交易最容易發生在公司內部人、與基金經理人中,因此學者對效率市場理論中之強式市場行為做驗證時,大多以「公司內部人」與「專業基金經理人」為主要行為人。強式效率市場基本假說(Hypothesis)是,即使是公司內部人與專業基金經理人,他們有最新之第一手訊息、與財務投資之技能(Skill),但最後投資績效仍然無法打敗大盤。實際市場行為也是如此,基金績效能夠打敗大盤的,是少數。理論與現實多如是,但在實際市場行為中,購買基金投資人,其所期盼的卻剛好相反。他們要的是基金績效要遠優於大盤,不然花3%手續費所為何來?不能打敗大盤?那不如投資人自己選股,用「射飛標」的選股,搞不好可能要比基金績效好!打敗大盤,就是有「超額報酬」。

由於購買基金的費用高,100萬元就要花掉3萬元手續費;即使是優惠手續費也要1.5萬元。因此,不適合短線操作。所謂短線,指的是一個月或是一季;最佳的持有時間應該至少一年以上。理論上,資金是有機會成本的(Opportunity Cost),就是:如果不把這100萬元投資基金,存入銀行定期存款,也會有一點利息收入;而在台灣,目前這一筆存款在中央存保公司全額保障下,幾乎就是財務理論模型之最高理想:無風險利率(Free Rate)。購買基金的手續費3%或1.5%,將會完全吃掉這一筆資金之無風險利息報酬,就是投資人將機會成本,移轉到基金手續費之上。扣除這一些,剩下來的報酬就是「風險溢價報酬」,就是要冒風險才會產生之報酬。以上這個觀念,其實也就是CAPM(Sharpe,1964)模型之現實。因此,投資共同基金與股票的報酬來源,其邏輯是一致的。

既然投資基金為的是要有「超額報酬」,則要如何選購基金成為投資共同基金的第一步。要走出這一步,要先瞭解基金經理人之行為模式,也就是基金績效是來自於何處。文獻上有關於基金績效之研究,大多以十年以上的月資料,並以下列五種因素當自變數,探討這五種因素對績效之影響是否顯著:一、周轉率:就是基金經理人買賣有價證券之次數。一般周轉率較高的基金,其績效表現較佳。而買進持有低周轉率之基金,一般基效表現是較差的;但是也有學者驗證過,周轉率異常過高之基金,其績效也會很差。這種驗證結果,說明一件事實,功夫好的基金經理人,是必需要有靈活與敏感度,當市場結構改變,或趨勢潮流轉變時,要有果斷應變能力。買進持有到底之基金,或可能失掉應變時機。

二、費用:費用較高,基金績效表現會較佳。手續與管理費用,是基金管理重要收入。金融市場投資操作壓力大,自己以閒錢投資或是已經界定是長期投資,那還好;但,拿別人的錢來投資,那壓力大。國內外,很多基金經理人不斷換公司,大多不是專業能力有問題,而是與主管或董事會溝通有「委任代理」(Agency Problem)問題。因為在金融投資之判斷上,對未來趨勢之觀點,三個董事可能有五種意見。但在落實上,經理人只能用一種意見;這種意見如果剛好與市場現實背道而馳,那肯定很淒涼;因為,講出這種建議之董事,他不會只有這一種意見;他也不會承認,這是他唯一的建議,責任歸屬仍在經理人。手續與管理費用高,可使公司之收入穩定,董事會對經理人操作之敏感度也會降低,授權範圍會大。授權大,表示容忍錯誤投資之次數多,有利於經理人情緒穩定、從容應變。

三、Momentum(順向、趨勢)因素:也就是潮流是什麼?例如去年多是F股當道,互聯網當家,經理人卻買一堆藍籌股,那最後績效肯定是淒涼的。研究文獻上,大部份是用一年之Momentum做為基金績效之第三種驗證因子,也有用兩年或三年的;文獻上大多認同,基金操作Momentum是較佳方式,也就是最好走在潮流之前,甚至參透潮流。

四、市值低之股票,即規模效應,就是股價乘以總股本;理論上,是公司總市值在整個股市族群中,屬於整個族群前20%分位之公司;一般而言,這多是小股本的公司較多。2013年的基金績效要好,大多要投資這一類型之股票;台灣如此,日本與美國也不例外。大陸股市更是如此,上證指數2013年一年下來,幾乎不動如山;但有一些境外中國股票基金,淨值持續增加。這一類基金經理人,一定是在選股上下了很多功夫。

五、淨值市價比B/P較高之股票;也就是說,價值高的公司。這一類型之公司有兩種差異:(一)、多數是已經三年以上,仍處於景氣或公司經營的谷底期,想要爬上來,但時機未到,公司是很優但天時與人和潮流未到。(二)、另外一種是景氣剛下去之公司,投資者對其過去景氣好之記憶猶存、回味無窮;但,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基金經理人如果是投資第(一)種股票,是為正確有很大獲利機會之「逆向投資」法,等待之時間不會很久;如果是投資在第(二)種類型,則可能會發生望眼欲穿;每次只聞樓梯聲,不會看見人下來,很麻煩!

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投資共同基金,需先瞭解以上基金經理人之行為模式。而在此五種因素中,投資人針對Momentum因素之處理,只有以特徵(Characteristics)選擇基金,如此基金是完全投資在全球金融類股票、或能源類股票、或是生物科技類。基金之績效表現,有一些先天之限制,如以美國公債投資之債券型基金,在面對QE退場時,顯然就一定會受限於債券市場表現;它只能投資債券,無法將債券全部脫手,將資金轉到股票;如以投資日本股市為主之基金,同樣如此;也不能因為看好美國股市而將資金轉投美國股市。因此投資者本身在投資共同基金之前,一定要先對「有價證券」之類別、與國家地區別、甚至於產業別,三者有一些知識與主觀概念,才能再進一步選擇基金。

圖一:境外基金淨值表現績效表,取圖時間2013年12月31日
圖一:境外基金淨值表現績效表,取圖時間2013年12月31日

如上表,鉅亨網首頁之境外基金績效表現表,表之右方是2013年績效表現最差之基金,大多是黃金基金。如瑞銀(銳士)股票型,其2013年之全年基金淨值,是下跌52%。我們再觀察這一些績效表現差之基金,如愛德蒙環球黃金基金、其2013年之下跌幅度也相當大、達49.89%。德意志之黃金貴金屬股基金亦同,下跌之幅度為49.74%;其它還有富蘭克林黃金基金、下跌幅度為48.75%;而貝萊德黃金基金下跌幅度為50.09%。我們認為,這些基金之績效如此淒慘,大部份原因是因為它只能買黃金,或黃金之ETF等,即使基金經理人對金價趨勢看法很準,看空去做期貨空單之避險,那又能怎樣?庫存之現貨一樣照跌。

換言之,即使這一些基金經理人多有很強的專業能力(Talent)、與技巧(Skill),也多無法將黃金基金之操作績效有亮麗表現;因為,在2013年金價本身就是空頭市場!因此,當投資者在2013年初認定,金價之預期走勢時,已經決定了投資之成敗。因此,我們在基金投資之前,對於有價證券或是商品之多空趨勢,標的一定要有準確之判斷,否則再厲害的基金經理人,也無法扭轉乾坤。

而在圖一之左邊,2013年漲幅最大的境外基金,如摩根日本店頭市場基金,漲幅為93.72%;此一漲幅遠優於日經225股價指數漲幅。這不是只有基金本身「命好」,剛好投在日本股票,還要有選股之專業技能。由以上之比對,我們就可以理解,當投資人選定有價證券之類別後,就要進一步思考,要投資那一個國家或地區之股票。其實選擇國家別並不困難,倒是第三步要再選擇類型(Characteristics),則需要更精準之判斷。由基金之績效表現,很顯然地可見,日本股市也有規模效應(Size Effect),因此店頭市場基金表現特別好。

投資共同基金中三個步驟中,以第一與第二步最重要,即選擇了股票、與日本。這兩步大致就決定了投資是否獲利或是損失。而第三步即為獲利最大化之策略。至此,我們清楚觀察到,基金投資成敗,首要仍在投資者自己對趨勢與標的之認知與判斷,投資者必需要有一定之判斷能力。因為,在做第一步與第二步選擇時,就已經決定了是否能獲利。

基金之投資也必需擇時(Timing),也就是切入之時機,這項能力與投資股票一樣,多要在基金淨值低時入市,因為這代表基金所持之投資標的多是較便宜的、未來可能會增值之資產。如2008年高檔時,以定時定額投資,則至目前投資才可能獲利。但,如果是2009年初才進場,則很快獲利。

在鉅亨網首頁,基金即圖一中,值得注意的是,左邊之績效表現「期間別」之績效比較。此一比較,可以見得基金正面之系統趨勢,如大多數印度基金,其一年期之績效為負,但一季之績效為正;這顯然是印度股市在2013年下半年,才由谷底翻揚;以這兩段期間績效表現,我們會認為,顯然印度已經脫離了投資黑名單,是一個可以考慮買進之「國家」。

以此再與下圖二國內共同基金之績效表現,與印尼股票型基金做比較,顯然還是印度股票基金短期績效要優越,印尼還在泥濘中。印度股票型基金,在此時介入之時機,似乎是相較有獲利機會的。因為基金績效一旦由逆向轉為順向,通常會延續一段期間。但要注意的是,印度與印尼股市多還有一個外匯風險問題。也就是印尼盾與印度盧比兌換美元貶值,我們判斷這必然有部份獲利被匯兌損失所吃掉。

圖二:國內共同基金績效表,取圖時間2013年12月31日
圖二:國內共同基金績效表,取圖時間2013年12月31日

但如果將「擇時」與「擇價」比較,投資人多數會認為「擇價」比較重要。因為一般基金經理人多有能力與技巧,只有在空頭市場中會毫無辦法,否則即使在盤整趨勢,也有能力增加基金之淨值。但,若以機會成本論,則兩者多很重要;因此,最好是多研究國際金融情勢之變化,由其中之心得,再配合鉅亨網資料尋找投資標的。

圖三:國際金價周K線圖,鉅亨網黃金
圖三:國際金價周K線圖,鉅亨網黃金

肆、結論;打開心胸、放眼全球!

我們由鉅亨網首頁基金績效表,顯然可見,部份基金可供投資之參考性,如新興國家股票與黃金基金。本文強調,這是研究結果,不是推薦,投資者要注意風險、不可Herding盲從。但,我們確信,常由鉅亨網各種國際金融訊息閱讀中,可以獲得比本文更佳之基金投資思維。

文章標籤


Empty